王永波
【摘 要】現今世界飛速發展,以企業為主題的經濟產業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迅猛發展,與此同時稅收作為保障國家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企業所得稅更是國家的重要稅收項目,同時也是基礎稅收中的重要項目。對企業本身而言,合理控制監管稅務資金的主要流向也成為必須要重視的項目,更是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的命脈之一,因此統籌規劃繳納企業所得稅也成為每個企業合理分配資金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預算管理;企業所得稅;納稅規劃
企業作為經濟活動中占比很大的主體力量,在正常的經濟生活中需要面對各種資金流動管理,在企業的日常運營中所得稅的預算管理規劃是相當重要的,為了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科學化的預算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這就意味著要明確預算統籌規劃,在達成目標這個大前提下協調各部門的責任義務,制定相關規則,自上而下緊鑼密鼓地實行起來,才能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一、預算管理和企業所得稅統籌規劃的關系
(一)規劃經濟活動達到良性發展
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每一步都離不開龐大資金的支持,例如生產成本、宣傳費用、銷售產生的各種費用等等,各種支出都是企業活動中需要支付的必要費用。除此之外,稅務責任的承擔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稅收作為純支出項目,資金是無法進行回收的,因此盡力減少納稅所占用的資金也是在整個企業資金流中占據重要地位。提前預估可能產生的費用,確定成本費用之后再進行經濟活動最大化企業的利益,而另一方面,直接執行已規劃好的費用支出,按部就班的實行不但可以提升工作過程中的穩定性,還能為員工們在日常生產中的分配資金提供有力依據,為企業經營活動提供良好的發展保證。
(二)提高企業產能
對于企業而言合理控制資金流動是經營的重中之重,合理控制納稅時間與繳納金額可以達到將所需資金費用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并且最小化的目的。
產能的提升隨即帶來的是生產力擴大,利潤增加,收益增加,也就是在源頭處擴大了資金流,減輕后續稅費支出的負擔,進一步提升資金利用率。
這對提升企業管理而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案。確立了預算規劃目標之后也能提升企業內部人員對于手頭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企業在經濟環境下的競爭力,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1]。
二、預算管理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統籌方式
(一)招待費用的預算統籌
企業所得稅相關法案中明文規定企業招待費應該按照發生金額的六成扣除限額,整個費用項目不得超過當年度營業收入的0.5%。由此可以推斷在大多數企業運營活動中,業務往來的招待費用處于支出較高的狀態,支出的增加會導致資金流的變化,也必然會影響企業稅收的狀況,為此必須制定嚴格的政策控制招待費,聘請專業人士按照稅收相關法律規定規劃納稅統籌,合理分配資金資源,日常經營活動需要明確規定各項費用占比,對資金的消耗使用進行合理分析,進一步提高企業所得稅納稅的規劃性。
(二)宣傳費用預算統籌
在大多數企業中對于產品的前期宣傳是關系到整個產品后續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視的一環,因此對于宣傳費用的統籌規劃也是企業關心的問題。優秀的宣傳活動不僅僅可以提升企業在行業內的知名度,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市場競爭力。不僅僅是我國國內,放眼整個世界范圍,對于宣傳的重視程度都遠超于其他項目,它直接與企業所能獲取的經濟利益掛鉤,是能夠最大程度擴大購買力的主要途徑。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大量資金集中在宣傳費用上對于企業的長久發展實際上是不利的,因為資金大量投入很容易造成錯誤的導向性,使得產品研發已經質量提升速度都有所下滑,想要保證企業在此時間段內良性發展就需要有合理的統籌規劃,制定預算預案,避免在宣傳過程中占據過多的費用,促進企業持續性、高效的發展[2]。
(三)人工費用的預算統籌
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主體,也是最關鍵的統籌規劃對象之一,對大部分企業而言,日常的運轉所需要的人力非常巨大,在實際生產中會產生資金費用、制造費用和生產期間產生的相關費用都與人工費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對人員的費用支出是必然的,也是最冗雜、最大額的一筆支出,而根據實際狀況還需要為人工費用預算添加必要的附加費用,需要在制定規劃預案時就將這些考慮進去,以法律規定的最大限額作為員工的附加費用。
對于人員的管理規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需要每個員工都有意識地去完成預算管理工作,將預算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就需要專業性的培訓,以及企業內部高層人員或者管理者的起到帶頭作用,將企業預算統籌工作融入整個企業文化中去,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優化已有的預算草案,從而逐步完善制定規劃的方方面面。
三、銷售收入的納稅統籌
企業收入是企業日常運營中最基礎的項目資金,除卻各項費用管理中的開源節流之外,保證企業每日運作的銷售收入也是關鍵之一。在其流轉中的銷售收入所要承擔的稅務項目,也就成了需要進一步統籌規劃的主要目標[3]。
(一)稅種分類統籌
對于企業而言不同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產生需要繳納稅金的種類有著詳細分類,在不少種類之中產品國家有相應的稅收政策優惠可供選擇,企業可以對具體的產品進行分析,對應可使用的政策與優惠,在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結合客戶需求將資源合理分配進行生產以及后續銷售,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利潤,同時也減少了需要繳稅的金額,一舉兩得。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經營過程中各種政策也是不斷變化的,除了國家的每個省市、不同地區甚至于轄區都可能有其他附加的相關稅收政策,因此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就需要相關人員及時迅速掌握這種變化,根據企業各項業務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規劃預案,有針對性的調節每一項稅目的預算,進一步減少企業稅收。
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擴大化時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經營類型,比如混合銷售和兼營行為在稅收中要繳納的資金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相關會計人員、法務人員以及管理者對總稅收有一個合理化的判定,才能合理分配資源達到利益最大化[4]。
(二)資金回收統籌
企業的管理出了產品的管理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就是對于資金的管理,在經濟活動中資金是不斷流動的,無論是制造成品之前的供貨商、還是需要支付銷售費用的宣傳平臺以及運輸過程中的運輸商還有后續分銷的經銷商,都會出現資金往來,而資金的結算也往往并非并不是一朝一夕,現代化的企業經營以及很少出現立即性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結算方式,而是更加傾向于每月、每季度甚至每年結算,而結算方式也有票證、轉賬和現今大規模的電子結算各種方式,對于資金往來的實際情況掌握也就成了統籌規劃經濟活動中必要的關鍵。
每個企業都要在簽訂協議時確認具體的時間,避免資金無法及時回收而產生的資金鏈斷裂,如果有合作方資金回收不到位,那么可能就會出現本應該用于稅務的資金來墊付無法回款的現象,對整個企業的資金流轉是一個極大的障礙,而且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信譽度以及各方面的形象,可能會對之后的經營活動產生巨大的影響。
四、結束語
在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中,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政策進行合理化的納稅統籌是非常必要的,稅務在整個經濟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需要企業各部門自上而下的執行,建立健全企業整體的預算管理體系,科學化的管理企業的費用支出,降低成本和稅務支出以此提升盈利空間,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夢雅.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分析[J].商,2016(22):154-154.
[2]張淑莉.淺析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赤子(上中旬),2014(19):199-199.
[3]林煒霞.淺議不征稅收入企業所得稅管理[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8):58-59.
[4]張牧君.稅式支出視域下我國《企業所得稅法》的結構性分析[J].中州學刊,2017(9):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