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萍
摘 要: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喚起學生的主動意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角,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和有趣?;诖?,先介紹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原則,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應對對策。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
一、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原則
教師和學校在采取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遵循一定的原則,從根本上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一)適應性原則
無論選擇何種教學方式,都需要考慮其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要想實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就需要考慮是否與教學任務相吻合,是否能夠做到適量、適時、適文和適人。適量指的是,小組合作需要合理地進行使用,避免使用的過于頻繁而導致課堂出現混亂;適時指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時討論的問題,必須要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集中學習和理解重難點知識,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好正確的時機,避免造成時間的浪費;適文指的是采用多樣化的合作教學形式,例如情境、辯論、表演、朗誦等等,以不同的合作形式來演繹教學內容;適人指的是,在采取合作學習模式時,不僅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還需要調查學生的能力情況,使學生能夠共同努力、互幫互助、一起進步,從而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
(二)時效性原則
時效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指的是,教師需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其能夠進行交流與思考;第二個方面指的是,討論的內容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符合,同時還能夠實現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如果教師在上課時未能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就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散。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準確把握共性與個性,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學生都能夠做到展現自我,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
二、鼓勵性原則
合作學習的重點就是要展示出合作的成果,在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后,教師需要給予評價與鼓勵。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及時揪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能夠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合作學習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使用過于頻繁
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實施起來是非常繁雜的,并不能經常性地開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非常頻繁地使用此教學方法,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能力,還會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造成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學校和教師未能真正了解此教學方式,未能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二)合作分組不合理
雖然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的心智有所成長,但尚未成熟,對事物的判斷極易受到情緒化和主觀化的影響。如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小組成員之間不夠熟悉,或者存在矛盾,就很難保證小組內的成員能夠主動積極地交流與互動,這不僅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提高,還會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造成這類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全面,沒能及時發現學生之間存在的矛盾,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
(三)缺少參與機會
很多教師和學校仍舊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也不夠了解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僅僅只是看到其教學效果較好,就較為頻繁地使用此教學方式,同時受到傳統理念的限制,格外重視優等生的討論過程和結果,很多水平較低的學生得不到重視,未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縮小學生之間存在的差距,甚至會造成這種差距的加大。由此可見,這樣的實施方法是錯誤的,需要教師和學校認識到這個問題,并及時進行改進和完善。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合作學習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合理安排實施時間
如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過于頻繁地使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非但不會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還會導致學生產生疲累心理,大大降低學習興趣和熱情,這也與先進的教育理念相違背。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這一點,更加全面、仔細、深入地了解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安排實施時間。實施時間應當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知識點進行安排,如果該節課上的重難點較多,就可以采用此教學模式。
(二)合理地進行分組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社交圈,在采取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前期階段,可以先將關系較為融洽的學生分到一組,盡可能消除學生的負面心理。合理的分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在學生普遍接受后,就可以適當調整分組,加入更多樣化的合作教學內容。還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內既要有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也需要有學習較差的學生,學生之間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互相學習。
(三)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
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的本質就是要盡可能地減少學生之間的差異,如果參與機會不夠均衡,就會拉大學生學習水平的差距。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必須要均勻地分配參與機會,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都能夠發表自己的想法。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今教育行業受到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開始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還需要教師全面深入地了解此教學方法,保證分組的合理性,進行恰當的評價,選擇合適的案例,逐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這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捷.合作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8.
[2]易敏.初中道德與法治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探[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