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榮
摘 要:初中數(shù)學教學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有效利用反饋信息的教學手段,通過收集教學信息,全面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針對不足之處提供改進的措施。因此,創(chuàng)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制,并能合理加以運用,能極大地推動教學發(fā)展及促使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評價;優(yōu)化;措施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提倡在多視角下采用不同層次的評價模式。然而,教師受到應試觀的束縛,依然將升學率視為評價教學的準則,而采用單一化的教學評價模式,這不僅與新課改精神相背離,而且不利于學生綜合的發(fā)展。為了能客觀評價教學效果,勢必要對評價體系進行合理優(yōu)化,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本文以此作為探討的主題,以期望尋求到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目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1.教學評價取向過于單一化
現(xiàn)階段初中數(shù)學教學評價中有不少教師要么側重于學生對知識點及解題能力的關注,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準則;要么慣用單一的評價,采用機械而形式化語言評價方法,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學習方法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雖然重視學習成績和激勵評價無可厚非,然而,教學評價過于單一化,不能給予教學正確的導向性,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fā)展。此外,教師對“激勵”評價方式運用過度,導致學生的關注點不在學習內容上,影響到學習心態(tài)。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評價缺乏適度的寬容性
心理教育學研究得出,當學生某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產生后,如能得到正面評價,就會實現(xiàn)心理的滿足感,促使其行為習慣持續(xù)發(fā)展,并能夠為此做出積極的反應。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采用恰當?shù)脑u價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和激勵學生。但是,在目前教學評價中,教師對待學生發(fā)展評價在保持適度寬松與寬容方面有所欠缺,常以單調的口頭評價方式,這將會削弱對學生積極導向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過多地苛刻評價學生的“錯”與“對”,要避免絕對化的評價方式擴大化,評價應立足于學生的學習思路、方法,以及學習過程和探究精神方面。
二、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策略與措施
1.建立多維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教學評價標準依然以學生認知發(fā)展為評價準則,側重于考試成績作為重要評價指標。這與素質教育改革目標相違背的,對學生的均衡發(fā)展有著負面影響。教師可從多個方面,如師師互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及家長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等進行客觀評價。只有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才能促進教師全面地認識教學水平。評價方式可多樣化,例如,網(wǎng)上測評、投票式或問卷調查等形式。此外,評價內容也要注意綜合化,可著眼于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思想情感及興趣特長等。我們只有多維度評價,才能使教學評價體現(xiàn)它的客觀性和有效性。
2.采用個體差異的因材施教評價
教師應考慮到學生除了共性,還存在個性的差異,如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忽略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勢必會影響到評價的客觀性。因此,教師應正視學生的特長愛好有所不同,對數(shù)學知識的接受能力有所差異。教師無論在采取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時,都不能采取“一刀切”模式。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著按優(yōu)、良中、及格四個等級進行評價,但此評價等級僅為評價形式,實質是想促使學生與學期目標相比較,達到者加一分,超過者加兩分,而未達到者也可通過修正彌補,待到期末時將所得分數(shù)匯總,以此占總評成績的65%。這樣改善了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使其獲得學習的成就和滿足感,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評價理念,避免“一錘定音”的教學評價方式。
3.善于把握教學評價的即時性
即時性評價可促進學生對學習行為進行及時反思,使學生較快地尋找到錯誤點加以修正。如果教師對學生行為錯失良機,再予以評價,常會導致學生錯誤行為得不到有效改正,從而削弱了教學評價的作用。例如,筆者在講解習題(x+y)(x-y)時,選取學生進行解答:(x+y)(x-y)=xx-xy+yx-yy=x2+xy-xy-y2=x2-y2。筆者發(fā)現(xiàn)該生推導過程較為煩瑣,究其原因是該生對乘法公式的應用并未完全掌握,但筆者并未對該生解題步驟持全面否定的態(tài)度,而同學生一起探討解題的步驟,充分了解學生想法并適時點評,引導學生探尋更加簡捷的解題思路,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
自新課改以來,教師不但扮演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擔當新型教學模式的落實者,應不斷開拓和優(yōu)化教學評價模式。因此,教師除了增強教學評價理論的學習,而且在創(chuàng)新教學中根據(jù)教學情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有效引導教學的互動評價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教學評價的不足,根據(jù)具體情況“對癥下藥”,探尋和優(yōu)化教學評價合理的策略,從而創(chuàng)建一個以生為本的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朱長安.關于優(yōu)化初中數(shù)學教學評價的方法與策略[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2(22):116.
[2]馬迎春.淺談初中數(shù)學教學評價[J].新課程學習(下),2014(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