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忠娜 高郢
摘要:以江蘇省農村物流發展的典型地區揚州市為例.在分析揚州農村物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總結了揚州農村物流發展的幾種代表模式,并對該市農村物流網絡節點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揚州市農村物流網絡節點建設的發展對策,為江蘇交通運輸進一步促進農村物流發展的具體實踐提供理論基礎與實施參考。
關鍵詞:農村物流;模式;網絡節點;規劃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22-0228-02
1 引言
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村物流健康發展是支撐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國家提升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新四化協同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江蘇省高度重視物流發展,相繼制定了《江蘇省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綱要》和《江蘇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為江蘇省的農村物流發展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先后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等工作,支持農村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初步形成了以配送中心為基礎,以鄉鎮商貿中心為補充的多級物流配送體系。
2 揚州農村物流發展現狀
揚州是江蘇省地級市,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揚州高郵市)之稱,揚州市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高郵、儀征2個縣級市。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物流取得了較快發展,揚州市把農村物流作為交通物流體系建設重要內容之一,農村物流出現了一些新的運營組織模式,主要表現在農村物流與其他體系的深度融合,如農村物流+電子商務、農村物流+連鎖超市、農村物流+城市配送、農村物流+農村客運等等一系列新型農村物流運營組織模式。
目前,全市共打造農村交通物流重點項目14個,“互聯網+快遞+農產品”項目2個,建立縣級物流中心2個,農村配送點110個,投入物流車輛90輛,服務范圍覆蓋全市90%以上鄉鎮,運輸品種包括農副產品、鄉鎮工業產品、種子農藥等多個種類。
3 揚州農村物流發展模式
3.1 誠信物流模式——現代化綜合物流園區
高郵誠信物流園以O2O為理念,集電商企業孵化、電子商務運營、電子商務培訓、快遞及現代物流、商品線下實體體驗(展示)于一體,重點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業務和現代物流(快遞)業務。
3.2 宏信龍物流模式——傳統便利店轉型升級
江蘇宏信超市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在揚州擁有門店超過300家,已形成以城區為重點、鄉鎮為骨干、村為基礎的農村消費品零售網絡。物流園主要為日用品、本地蔬菜和水果等農產品提供倉儲、中轉、加工、配送,基于自身較為發達的門店網絡布局,公司打造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宏信龍生活館”,推出了獨具特色的“網購十實體店驗貨”的購物模式,將電子商務與便利店傳統業態的經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線上訂單,線下取貨的物流模式。
3.3 匯銀樂虎模式——現代電商的實體化運營
揚州匯銀集團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江蘇、安徽擁有60多家自營連鎖店,300多家加盟連鎖店,公司于2010年3月在香港主板上市。2011年,公司打造了樂虎網,其經營的商品有:家電、有機食品、彩票、廣告、無線通信、互聯網金融等。2014年,匯銀集團依托發達的電子商務平臺,開拓了匯銀樂虎網O2O社區生活電商服務平臺項目,通過匯銀樂虎網的線上端匯集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在社區建立線下O2O的服務網點,作為線上產品和服務的物流提貨點、配送點、高頻次強需求產品直銷點、便民服務點。
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全面打通,讓百姓日常生活足不出戶下訂單、鄰里網點送上門,更好地為居民服務。目前線下服務點已達150多個,已實現生鮮農產品到社區包括農村的快速配送。
3.4 蘇和潤澤模式——生鮮產品直銷
揚州蘇和潤澤農產品銷售專業合作聯社是目前揚州市規模最大的農產品直供中心,采用“產地直供”模式,銷售全市50多個農民合作社生產的蔬菜、水果、肉類、豆制品等農副產品。
聯社在銷售門店的基礎上,主要開展生鮮直達配送業務,不斷拓展包括“農社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在內的“產地直供”直銷模式。近年來,聯社也重點加強社區服務功能,打造了“潤澤農超”購物平臺,布局了社區直銷服務門店,更好的為居民服務。
3.5 江都客運模式——農村物流與農村客運的有機
融合
江都市有較好的農村公路資源,現有12個農村客運站,實現了鄉鎮農工班線和農村公交的村村通。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客運節點和線路資源,以江都客運公司為主體,啟動了依托農村客運的農村物流項目,通過與郵政、各大快遞公司合作,在農村客運站設立包裹快件的分撥點,將小件包裹和農副產品通過農村客運班車下鄉和進城。
4 揚州農村物流網絡節點存在的問題
4.1 農村物流網絡節點建設缺乏統一規劃
全市農村物流發展基本處于自行發展階段,政府部門缺乏統籌的建設發展規劃,很多地區的農村物流發展缺乏與城市發展規劃的有效銜接,未能融入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引領中,從而無法與城市配送、冷鏈物流、多式聯運、快貨專線、信息網絡等專業物流規劃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因此,很多地方存在大量功能類似、模式相仿的農村物流基地,導致資源的浪費。
4.2 農村物流資源整合力度不足
農村物流的發展需以場站為依托,但場站建設存在投資額度高、征地難和資金短缺等問題,致使場站建設跟不上農村物流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物流的多元化發展。同時,由于部分地區業務量不大,設置農村物流配送節點成本較高,企業積極性不強。
4.3 農村物流信息化改造亟待加強
目前,全市農村物流運營企業獨立直營的電子商務平臺比例相對較多,但是真正能夠起到平臺作用的電子商務平臺較少,第三方農村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也比較滯后。
5 農村物流網絡節點建設的對策
5.1 加強對農村物流統一規劃
應結合目前各個系統農村物流節點的現實情況,從查漏補缺、增強功能的角度對農村交通物流進行統一規劃,使農村交通物流發展與城市發展規劃有效銜接,推動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協同發展。加快原有貨物集散中心的升級改造和功能提升,增強倉儲運輸、冷鏈物流能力,建立健全檢驗檢測、資金結算、信息服務系統,全面對接“縣鄉村”農村物流基層網絡。
5.2 健全農村物流基層網絡
完善“縣鄉村”農村物流節點的連接,鞏固農村物流基層網絡。融合干支銜接、城鄉配送等物流模式,加強以縣級農村商貿流通市場、農資配送中心、農產品收購和再生資源集散中心、公路貨運站場為依托的縣級農村物流節點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客貨運站升級改造,挑選部分現有農村客運站點進行改擴建,增加貨運功能,統一運作流程和服務規范,以“安全運輸、服務于民”為第一宗旨,構建鄉鎮級交通物流節點。同時,對現有農村物流點進行改建,打造綜合性農村貨運站場,結合普貨運輸、快遞、商品交易、加油加氣等多種功能,打造綜合性鄉鎮交通物流節點。
5.3 推動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協同發展
交通運輸和物流發展部門在進行物流規劃時,要統籌考慮農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網點布局,農村物流點盡可能靠近公路干線,在空間上要實現與城區農產品、農資批發市場靠近,以節約物流成本。針對大部分農村物流車輛不能進城的問題,可以考慮在城郊主要道口旁設立物流場站,大力發展城市配送,方便城鄉物資集散和轉運,實現城鄉物流的無縫對接。
5.4 推動農村資源充分整合,完善信息平臺建設
鼓勵企業利用郵政網點,快遞網點、供銷社網點、農村合作社等現有場站資源和信息系統,增設農村物流服務功能,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同時,加快完善縣級農村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可考慮統一開發農村物流信息平臺,加快實現各方信息的互聯互通、集約共享和有效聯動,鼓勵農村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從PC端向移動終端發展,加大對移動互聯等新型信息技術的應用,延伸運輸服務信息的推送與傳播,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農資農產品運輸需求。
6 結語
農村物流是現代物流體系的末端環節,由于基礎弱、鏈條長、環節多、涉及面廣,目前農村流通效率不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推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是提升農村流通整體效率、進一步有效降低全省物流成本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進一步健全農業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為江蘇省農業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揚州應充分發揮交通、農業、商貿、郵政、供銷在農村物流發展中各自的優勢和作用,推動各地逐步建立“以縣為主、部門協同、合作共贏”的農村物流發展新機制,健全完善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和信息系統,推進物流運輸裝備的標準化,全面提升農村物流的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一江,王錄安,馮璐,等.降低農產品價格的新探索——構建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J].現代管理科學,2015(3).
[2]顏強,王國麗,陳加友.農產品電商精準扶貧的路徑與對策——以貴州貧困農村為例[J].農村經濟,2018(2).
[3]彭永濤,杜建國,羅建強.基于新型城鎮化的城鄉配送網絡優化研究[J].軟科學,2016(5).
[4]郭帥帥,溫浩.新時期農業現代化視域下農村物流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5).
[5]翟秋陽.鮮活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政府職能實現機制參與主體研究[J].綠色科技,2018(18):240~241.
收稿日期:2019-10-24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0609)
作者簡介:郝忠娜(1978-),女,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