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平
摘 要:當前,教育教學進入課程改革深入推行的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順應時代發展,以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作為出發點,積極創新教學,構建起全新的數學課堂模式。將教學活動與生活相結合,構建起生活化課堂,就是一個需要關注的重點。首先針對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展開分析,然后闡述了具體的結合策略,希望能夠給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課程改革;小學數學;生活化;結合策略
從目前教育教學的發展來看,融入生活實踐,已經成為一大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學活動都局限于書本中,學生雖然可以掌握理論知識,卻難以形成有效的實踐應用。課程改革強調了對學生知識運用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學活動要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教學產生新的變化。對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清數學和生活有機結合的積極作用,找準二者結合的關鍵點,通過合理的策略,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構建。
一、小學數學與生活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立足小學數學教學實情,可以發現當前教學活動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教學活動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不高,難以吸引學生興趣;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深;教學脫離實際,學生對數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降低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同時也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符合。所以,將數學教學和生活相結合,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第一,生活中有很多與數學相關的素材,將這些素材運用到數學課堂上,能夠大大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這樣能夠吸引小學生融入課堂積極學習數學知識。第二,生活中有很多能夠輔助教學的工具設備,比如實物、數學模型、信息設備等,這些生活中的工具設備,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出顯著作用,讓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立體化呈現數學知識,增進學生理解。第三,生活中有很多運用數學知識的實踐情境或是游戲,在課堂上可以將這些情境引入進來,或者是構建數學游戲,強化學生課堂實踐,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對相關數學知識有效掌握。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生活素材輔助數學教學
生活素材擁有非常廣泛的來源,對于數學教學來講,學生的一些實際生活經歷,就是最好的素材。不論是在學校中,還是在家庭里,學生的一些經歷,其中都包含了數學知識。在課堂中,將這些素材引入進來輔助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到親切,并產生強烈的代入感,這樣學生就更加容易融入其中。所以,對于教師來講,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就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搜集一些生活素材。到了課堂上,可以通過這些生活素材導入教學,或者是輔助理論知識講解。比如,在教學分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引入生活中“分蛋糕”這樣一個素材,引出分數的基本概念。然后再設計具體的分蛋糕流程,引出分數加法、分數減法等知識。通過這樣一個生活輔助教學,學生就能夠非常直觀地理解分數知識,并且對分數加減法形成有效的掌握。
(二)借助生活工具設備輔助教學
小學數學課程包含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除了常規的數學計算知識外,還有一些常識性的數學內容,比如認識時間、長度單位換算、重量單位換算等。這些常識性數學知識,只是在小學數學中有所設計,而且也不用進行深入探究,只是讓學生掌握即可。在教學的時候,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工具或者設備來輔助課堂教學。比如,在教學認識時間的時候,可以引入鐘表實物,如掛鐘、手表等,以實物來指導學生。再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的時候,可以引入卷尺這一工具,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卷尺,動手量一量課桌的長度、課桌的寬度等,再進行長度換算,從厘米換算成分米,或是換算成毫米。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切實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
(三)構建生活情境進行數學實踐
在課堂上,實踐是不能缺少的,尤其是對于數學計算,計算規則很好掌握,但是要形成熟練的計算,就需要通過適當的練習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就可以構建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比如,在教學了小數乘法這部分知識后,為了強化學生的小數乘法計算能力,教師可以構建一個“購物”的情境:過年了,媽媽讓你用壓歲錢買3樣零食,每樣數量最多3個,現在有薯片(單價5.6元)、可樂(單價2.5元)、瓜子(單價3.4元)等零食,那么你預計會花多少錢呢?這樣一個買零食的生活情境,就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積極思考,并利用小數乘法進行計算,如此就起到了鍛煉學生計算能力的作用。
根據上文所述可以看出,與生活相結合,能夠給小學數學教學創造新的機會,這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契機。數學教師需要抓住這一機遇,將生活引入課堂,讓數學教學可以在新時期取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寶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 2017(60):121.
[2]朱希軍.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 2017,14(14):176-177.
[3]武秀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及解決策略[J].學周刊,2017,10(1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