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萍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學模式中已經逐漸開始應用新的教學手段。簡要闡述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現狀,并提出一系列應用策略來強化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中的使用,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小學生正處于重要的成長時期,進行多元化的課堂教學尤為重要,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但是當下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展開探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現狀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雖然應用了合作學習方式,但是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流于形式,一些小學生趁機說話聊天,還有一些教師過于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使課堂中的熱鬧氛圍形成了一種“假象”。小學生之間具有不同的性格,其中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無法很好地參與進來,甚至有部分學生因此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動力與信心。長此以往地這樣進行合作學習,將難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而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學生經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無法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之間各執己見,出現溝通障礙,使合作學習模式無法順利進行,都成為當下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1.適當轉變教學模式
小學生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要提升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效果,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用生動的授課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以小學語文四年級《大地的話》一課為例,這是一首現代詩,描繪了大自然的種種魅力。在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期,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詩歌,使其感受其中語言的情趣與魅力。在朗讀完畢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懂之處,進而以問題來劃分學習小組。語文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按照每個小組4到6個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針對討論結果進行提問[1]。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適當進行小組競爭,進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2.在合作學習中科學分組
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合作學習法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進行分組時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能力,將學生合理分配至學習小組中,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能夠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但是也要避免同學之間有太大的差異,以免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給予客觀評價與科學分組。比如,教師在講解《不懂就問》這一課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文章朗讀,以此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來分組,并重點練習文中出現的生僻字。此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孫中山先生兒時的學習故事,教師要帶領學生了解文章的內涵,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中提問、討論,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課堂教學氛圍,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奠定良好基礎。
3.選擇合適的教學任務
應用小組學習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定教學任務。合適的教學任務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潛在智慧,調動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由此可見,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要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要注意以下兩點問題。第一,在小組學習中要對疑難問題開展討論,在小組成員查找資料與討論的過程中,有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第二,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現代教學改革主要是要擴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設計任務時主要應包括發散思維內容[2]。例如,對文章某一部分的理解時,擴展學生思維,同時也可以讓小組學習活動順利進行下去。
4.進行科學合理的交流評價
在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研究完畢之后,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合理評價。結果評價在小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除了從客觀的角度評價以外,還要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其進行激勵,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悉心指導,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對于評價的方法,教師可以采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學習成果評價。比如,調查問卷與交流評價,以及時發現小組學習中的問題,為以后小組學習討論積累經驗。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過程中,其中科學的評價是主要內容之一,能夠對小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合理的判斷。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把控教學進度,讓學生樹立起團隊合作觀念,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起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常一帆.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學周刊,2019(23):135.
[2]宋金強.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