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中醫院 黃吉菊
冬季是腦卒中高發的時節,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約200萬人,其中約70%~80%的患者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而臨床總結發現,如能科學規范地早期應用康復醫療方法和手段,可顯著降低腦卒中致殘率,減少卒中后并發癥的發生,有益于患者整體康復。
腦卒中后造成的神經細胞損傷不能再生,某些神經通路中斷不能再接通,此時,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就有賴于神經系統的代償功能,這種代償功能的建立一般不會自動發展,而有賴于學習和訓練。康復治療就是為患者建立這種代償功能而設置的,包括以下內容——
良肢位的擺放是早期康復的重要一環:可以有效避免各類并發癥的出現;對于后期各個階段的康復有積極促進作用;可以減少因各種不良姿勢引起的功能障礙的出現。
具體方法: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綿卷;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為防止下肢外旋,可在外側部放一支撐物。簡言之,就是上肢盡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在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動患者時,切忌牽拉患側上肢;乘坐輪椅時,注意防止患側上肢懸垂于輪椅外側,這樣可以避免在上肢無力時,肩關節半脫位的發生,減少偏癱側肩痛、活動受限的出現。坐位時肘下方提供支撐或佩戴肩吊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肩關節。
在生命體征平穩后,無進行性腦卒中發生,無論神志清楚還是昏迷,患者應早期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包括肩、肘、指、髖、膝、踝關節的屈曲、伸展及抬舉活動。
當患肢出現水腫或萎縮時,應給患者進行全身擦浴,按摩,抬高患肢,以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順序應由遠心端至近心端,原則為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2次/天,每次20分鐘。
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后,可開展床上的主動訓練,以利于肢體功能恢復。常見的主動訓練方法為:Bobarth握手(患手五指分開,健手拇指壓在患手指下面,其余4指對應交叉,并盡量向前伸展肘關節,以堅持健手帶動患手上舉)、橋式運動、床上移行等,訓練由簡單到復雜,著重訓練癱瘓肢體和軟弱肌群。當患側下肢負重良好后,方可以進行單腿負重、重心轉移、邁步練習。步行訓練從平行杠中進行,逐漸過渡到四足手杖保護下進行,爭取最終實現擺脫手杖獨立行走。期間注意糾正在行走過程中常見的提髖、髖膝關節屈曲不充分、小腿外擺拖地等錯誤動作。鍛煉時間每日3次,一般在輸液前、后和睡前進行,活動量逐日增加。
需要注意,出血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臥位到床下站位,而應有一個從床上平臥到半坐位→坐位→雙腿放床邊坐位→站立的過程。
若病情允許,盡早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患者在被動狀態下接受護理人員喂飯、漱口、更衣、移動、大小便照料不同,鼓勵患者主動參與照料自己的活動,可指導患者利用健側手協助患側手進行洗臉刷牙、吃飯、更衣等日常動作,盡量減少對他人的依賴。
有的患者因肢體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往往苦悶、自卑,從而產生悲觀情緒,暗自傷感;有的患者因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效果不理想,感到急躁和煩惱,常為一點小事而發火。家人要幫助患者學會主動進行心理調節和自我控制,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讓他們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消除恐懼和悲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堅持有效的主動鍛煉和被動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