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淑
【摘要】在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語文作文這方面在試卷中占重要比重,并且學生在答卷時也會用大量的時間寫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文的分數高低直接決定語文的分數。而在小學語文這方面不是只有在課堂中進行簡單的概述,而是師生共同找尋方法,實行生本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讓學生在寫語文作文時能有話說,讓學生明白寫作的意義,并且還能大體保證學生語文作文不拉分,還可以做到提分,所以如何進行作文的生本教學十分重要。以下針對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談一談如何進行生本教學以及其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生本教育 ?探討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9-0124-02
引言
為了適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等要求,所以需要教師和學校改變最初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以現在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進行調整。現在的學生可能普遍對語文作文寫作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學生不知道怎么寫作,沒有想法和思路,篇幅比較簡短,并且大多數為流水賬,導致分數不好。或者教師不懂得如何對這一方面進行教育,缺少閱讀教學,沒有意識到語文作文的重要性等。這樣往往達到一些失敗的效果,也沒有更多以生命為本的意識教育。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有欠缺,非常可能對學生今后的語文作文寫作造成消極的影響。所以,本文對于生本教育怎樣在教學中得到貫徹進行探討。
一、小學語文教學生本教育的重要性
正因為語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凝聚,所以學校方面也對語文比較重視,而語文的作文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這方面得到更好的鍛煉,并且讓學生明白一定的生活道理。而進行生本教學就會讓學生擺脫以往對語文作文的學習不確定性,讓學生在被教學時能更好地知道應該如何進行寫作。只有讓學生明白才能做到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學習,也會讓學生找到方向,不至于在寫作時沒有抓手。而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可能因為教師沒有給予重視,讓學生也同樣忽視,每次寫完作文沒有任何想法,寫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不會對作文寫作有一點進步。所以教師應該進行正確的教學,調整方式,想方設法讓學生能適應并且因為這種教學提高作文寫作水平,提高語文作文成績和學習能力,明白以生命為本[1]。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一)教學側重點不同
現在小學階段的教師因為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的統一,其教課大部分都是對小學的語文書直接進行講解,可能導致學生對小學作文方面的了解不深或者方法欠缺,不會對語文作文寫作產生興趣。而教師都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注重語文寫作和閱讀方面的培養。這樣就會局限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可能在一定程度也會限制學生的語文學科發展。如果在小學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科素養,可能在以后的發展就會變得更加困難。并且語文作文學習沒有興趣也會大大拉低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去感受生活的特點,不結合生活,就沒有辦法建立正確的三觀。
(二)作文基礎不夠,學生不感興趣
學生的基礎知識如果不夠扎實也可能產生寫作困難等方面的問題,影響寫作的感覺和方向,降低對學生的生本教育。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和提升的一種關系,只有有一定的作文積累才能讓語文寫作更流暢,只有寫作水平提升才能讓學生更愿意掌握知識點。因為書中的知識點是基礎,只有熟練掌握才能在寫作的過程中使用和明白語文學習的意義。但是現在往往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都是被動的學習,導致在進行寫作時沒有足夠的詞語表達。所以,基礎知識也是導致寫作困難的原因之一,并且正因為寫作困難才讓學生對生本教育產生厭倦性,沒有學習動力,自然也就不會明白以生命為本的道理。
教師對學生進行合適的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夠完全適應語文學習方式,并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生只是以為學習老師上課講述的內容就可以,自己完全不思考學習與生活的意義。
例如,在語文的課堂中老師可以說:“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習語文寫作的具體方法,你們可以自己動手寫一篇短的作文,然后互相交流。”這樣可能就會相對枯燥,讓學生提不起興趣,也沒有充分融入生本教育。教師應該考慮讓學生從生活的小事出發,寫一些點點滴滴的事情,讓學生談一談感悟,這樣就會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明白以生命和生活為本的意義和重要性[2]。
三、如何在作文教學中融入生本教育
(一)老師合理引導
雖然在學習中語文老師只是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老師的作用也非常大,只有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學生有不會的語文寫作方面的問題還能得到及時的解答。老師引領學生進行作文寫作,這樣才真正可以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引導學生進行生活感悟,在課堂留出一部分時間進行生活探討。這種形式也會受到學生的喜愛,不會在進行寫作時沒有辦法進行表達,讓學生有語言表達,也有語言寫作。
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說:“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一起討論一下在你們平時的交流中想一下有沒有從來沒有說出的話,或者想做卻沒有做的事等?”這樣就會讓學生慢慢打開心扉,明白語文寫作不僅是學習,更是心情的一種宣泄和表達[3]。現階段的小學生,在作文寫作方面普遍基礎都比較薄弱,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于作文的結構沒有良好的掌握,寫作時的框架都不夠合理,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在寫作時缺乏相關的具體素材,導致寫作的內容整體比較空洞。學生思維的不清晰呈現在作文上就是文章結構的混亂,很難寫出質量比較高的文章。所以在帶領學生進行具體的文本寫作之前,教師需要首先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讓學生學會書寫作文大綱,根據大綱進行詳細內容的寫作。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適應了現階段的課程標準。
(二)結合生活,引發興趣
因為在教育中適當融入這方面是課堂的需要,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這一方面。最好的使學生理解的方法就是結合實際,因為寫作來源于生活,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培養這方面的教育,要做到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實際生活引導,切實讓學生認識到這方面教育真正有用的地方。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教授中教師可以考慮讓學生思考一下上學的風景,將它寫出來,或者讓學生進行日記寫作,進行心情記錄等,然后在課堂中進行交流和調整。這樣的方法相對于只局限于教室來說更能有效率的讓學生明白生活,提高學習能力,改變固有思維方法。這才是正確和合理的對學生生本教育的培養[4]。教師在開始上課之前,需要針對具體的內容,選出適合學生所處的具體年齡階段的范文,讓學生對具體的內容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在討論中,明確文章的結構層次和具體的意思分層,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此外,也能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了學生一個平臺讓他們去自主思考,而不是單一的老師進行講解,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也能學到一些新的東西。
(三)實施情感教學環節,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情緒感知力
學生在具體的寫作訓練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而是要根據現階段的課程標準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進,教師在整體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否則很容易讓學生喪失思考的動力和能力,學生只是按照范文進行文章的寫作,寫出來的文章雖然順暢,但是卻缺乏一定的真情實感,教學的整體過程也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相背離。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整體互動性,使用情感教學的模式,激發學生表達自己看法的動力,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融入教學環節的模式也有很多,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情感類的敘述散文,讓學生先通過視頻,了解一下故事的大概情節,然后再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的分析。在進行文章具體內容分析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使用問題教學法,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問題的設置,最好是能夠由淺到深依次進行。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更有助于逐漸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也更能緩慢地引起學生對文章的感情。
(四)通過作文寫作的練習,也能培養學生一定的表達力
語文教學的四個部分:聽、說、讀、寫,每一部分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時,也能一定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口語的表達能力,學生想要寫好一篇文章,一定是有了一定的素材積累量,而這些素材的積累,就很好地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此外,學生寫作的過程,也是思考和引發情緒的過程,學生的文章一定程度地體現了學生的想法和思維,學生通過文章把自己的想法先在書面上表達出來,為以后把書面文字轉換成具體的語言文字口頭表達也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能一定程度地提升學生整體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在課堂教學的整體環節中,融入學生自由表達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語表達的練習,在課后把口語轉化成書面語,口語能力和書面能力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教師需要把兩種方式進行融合教學。
結束語
因為語文是小學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正常的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寫作方面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對作文教學進行創新,多進行以生命為本的教育讓學生明白道理,同時提高寫作的技巧,除此之外,學生的思考力和整體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容易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堅持生本教育才能對語文教學方面事半功倍,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緩.淺談基于預設與生成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J].中華少年,2019(1):40.
[2]焦艷.關于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和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9(7):22.
[3]高婷婷.淺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9(6):79.
[4]董芳.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本教育的整合實踐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