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5G時代的到來,圖書館的發展漸趨智能化。當代圖書館將智慧元素融入發展過程,這既是5G時代對于圖書館改革的要求,也是未來圖書館的趨勢所在。基于此,文章立足5G時代背景,概述智慧圖書館的內涵與建設原則,發現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存在諸多問題,提出制定規章制度、共建共享圖書資源、創新智慧圖書館技術、完善智慧圖書館隊伍等建設路徑,以完善智慧圖書館建設。
關鍵詞:5G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模式;路經研究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5G era,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is becoming more intelligent. 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elements in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libraries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for library reform in the 5G era,but also the trend of future libraries toward smartness. Based on this,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5G era,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smart libraries. It find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in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Wuhan Municipal Committee. It proposes to formulate policies and systems,jointly build and share book resources,innovate smart library technologies,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smart library team,etc.,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library.
Keywords:5G era;smart library;construction mode;path research
0? 引? 言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5G或5G技術,是當前世界上最新一代移動蜂窩通信技術,也是繼4G之后的一次新延伸。截至目前,多個地方已經公布了5G建設成果,據相關數據統計,河北、重慶等地已經超額實現5G基站建設進度;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經開始籌劃新的建設方案,例如5G+VR/AR虛擬體驗、5G+醫療、5G+智慧圖書館等等。本文通過研究、分析5G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不斷探索圖書館發展的新模式。多數地方也將5G作為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重要方式,為智慧圖書館應用5G技術提供更加全方位、立體化的支持。鑒于中共武漢市委黨校現階段的智慧圖書館存在人工服務質量差、知識信息載體存儲密度小、服務對象單一等諸多問題,校方為提高圖書館使用與運行效率,積極創新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方式。基于此,本文以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圖書館建設為例,探究智慧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路徑。
1? 智慧圖書館
智慧圖書館是基于大數據時代眾多智能應用所開展的一種新服務狀態,能夠為學生、教師、社會人士等提供一系列智慧化服務。智慧圖書館同智慧城市、智慧地球一樣,是信息時代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一種自然屬性。換言之,信息化技術在運用成熟之后形成的高級形態就是智能化,從而形成基于用戶體驗的智慧圖書館。
智慧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將會貼近人類的思維方式,能集合人類需求為大眾提供隨時隨地的智慧知識服務。現階段,諸多圖書館正在實現從人工服務到半自助服務再到全自助服務的發展進程,逐漸實現全智能化服務。例如,智慧圖書館會為大眾提供智能導航、自助借閱、自助檢索、自助還書、自助辦卡等一系列依托智能設備的服務,從而讓讀者可以享受全自助的一站式服務。
2? 智慧圖書館發展存在問題
筆者研究發現當前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2.1? 缺乏相關配套政策與規范標準
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需要諸多配套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與輔助及龐大的數據信息流支持。這些信息是否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安全保證、是否能夠得到規范管理,都是當前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由于智慧圖書館需要處理諸多電子數據資料,故要求相關配套法律法規能明確將相關數據資料的知識產權問題。加之數據中涉及用戶個人隱私較多,為避免信息泄露造成的危害,需要給予有效的保護。因此,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來說,亟需出臺一個規范標準保證其正常的建設與運行。
2.2? 平臺與技術方面的支持受限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依賴智能化與自動化后臺維持其正常的運行。例如,新圖書館的建設與正常運行,就需要相關物理設備、數據后臺、服務系統等支撐。然而,當前智慧圖書館作為新事物,在當前建設過程中難免存在技術配套設施不完善與平臺支撐不足的問題。而且建設智能圖書館需要各類數字技術、信息數據庫與分析系統的支撐。這就要求智慧圖書館具有強大的后臺系統。然而,當下對智慧圖書館各類平臺與技術的科研成果仍然停留在理論層面,故距離出現可以支撐智慧圖書館正常運行的平臺,仍需要一段時間。
2.3? 智慧圖書館建設成本較大
智慧圖書館建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問題。無論是購買RFID標簽還是圖書館智能設備,都需要非常大的資金支撐。當前RFID標簽每個價格為0.1元人民幣,結合圖書館的巨大館藏量,其將是一筆極大的開銷。再加上相應的配套智能讀卡設備,同樣需要非常多的資金支持。而且,智慧圖書館還需要將全球大量數字圖書資源整合起來,購買版權也需要成本。另外,智慧圖書館需要對新入職的人員進行相關的學習培訓,以匹配當前圖書館的管理與建設,同樣需要成本。
3? 5G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路徑研究
3.1? 制定5G時代下新制度
5G時代下,黨校在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應加快建設與之相對應且與時俱進的規章制度,保護圖書館涉及的用戶隱私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與知識產權安全等,為本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提供更好的環境。而且,相關政府部門可以與公益組織展開合作,通過政府扶持加快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此外,政府要出臺相關管理方案,推動圖書館流程趨向規范化;還可以借鑒國外經驗,不斷完善我國智慧圖書館配套制度。
3.2? 共建共享圖書資源
5G時代,數據信息流動速度加快,促使全球信息實現快速的獲取與發送。對此,中共武漢市黨校智慧圖書館應充分借助5G技術構建大數據框架,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數字化,從而保證各個館之間數據的交流與合作,促進資源的共享與共建。在5G時代背景下,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應加快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搭建5G+智慧圖書館(RFID)管理系統,如圖1所示。
3.3? 創新智慧圖書館技術
5G時代催生了眾多新的技術,為推進智慧圖書館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第一,智慧圖書館要實施自動化管理服務系統。這樣一來可以真正實現智慧圖書館全智能服務,突破服務的時空限制,提高新技術系統的發展與開發。例如,現階段筆者所在院校已經形成了“5G+智慧墻”,用于展示圖書館所有相關內容。“5G+智慧墻”擁有感知、分析、預測與推薦功能,能夠隨時捕捉入館讀者的人臉信息,經過后臺自動化對比后能展示該讀者在圖書館的借閱情況。第二,培訓智慧圖書館員擁有智能化思維。通常情況下,智慧圖書館管理員缺乏智能化思維,導致難以更好地維護新系統,無法有效保證技術的升級與革新。
3.4? 完善智慧圖書館隊伍建設
(1)創新當前智慧圖書館招聘模式。例如,筆者當前所在圖書館選拔人才多通過考試的方式。這就要求參加考試人員必須擁有較高的起點,例如專業匹配度、計算機能力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與判斷能力等等。對此,圖書館可以借鑒其他行業的招聘方式,設置一個科學合理的準入門檻。例如,若要進入智慧圖書館工作,可以考取相關的館員證書。這樣一來既能夠提高智慧圖書館管理員的整體素質,也可以更加高效地招聘到能力較強的館員。
(2)劃分現有館員資源。為更好地管理圖書館,相關部門負責人可以對現有圖書館人員進行分類,將不同類別的人才分到與其能力相對應的崗位。對新時代智慧圖書館的管理人才,應給予大力的培訓。另外,智慧圖書館負責人應鼓勵這些擁有技術能力的人才不斷豐富自己的技術知識與創新能力,從而提高智慧圖書館的運營效率與建設效率。
(3)培養智慧圖書館的相關部門負責人。相關負責人在管理他人的同時,需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培養不斷自主學習的意識,積極接受5G時代帶來的新技術與新知識。而且,智慧圖書館負責人可以定期與其他負責人進行交流與溝通,通過經驗的交流與學習,實現共同進步。
4? 智慧圖書館的實際運用
管理模式方面,我校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傳統圖書館、復合型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的轉變。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為滿足校內師生新的智慧化需求,智慧圖書館成為我校圖書館未來發展中的主導模式與最高形態。面對新需求,我校圖書館積極整合相關部門,采取建、改、撤多種方式,對館內部門進行了重新設置。我校圖書館將以圖書資源為核心,建設成為具有信息化、智慧化服務的圖書館。
智慧化資源及服務方面,我館現擁有各類文獻2 307 567冊,外文電子圖書1 505種,中文電子圖書430 000冊,機讀資料擁有1 005張。現階段正式使用的數字化資源12種,中文數據庫7種,涵蓋中國知網、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北大法寶數據庫、蔚秀報告廳、讀秀學術搜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外文數據庫6種,分別為EBSCO、Ovid-LWW、Wiley-Blackwell、Elsevier SD、OUP數據庫。除此之外,我校還擁有自助借還書機智能設備和座位預約系統、RFID技術、自助打印復印系統、圖書定位系統等。結合現有資源,我校圖書館還為黨校師生開展了座位預約、校外訪問、文獻傳遞、情報查新、SCI數據庫查收查引等服務。
我校智慧圖書館建設方便了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師生的學習與使用。截至目前,智慧圖書館已正式在中共武漢市委黨校上線。相較于傳統圖書館,黨校智慧圖書館的網絡環境、閱讀硬件、數字資源與軟件系統已實現部分優化與運用,我校智慧圖書館當前具備的各項功能如圖2所示。
例如,圖書館已擁有24小時自助借還機器、自助辦證等多項功能一體設備,另外電子檢索、后臺管理軟件等能滿足黨校內師生日常的借閱。
5? 結? 論
未來,5G技術將會逐漸普及到各個層面。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來說,5G技術是其重要的推動手段,保證了智慧圖書館未來發展過程中能夠獲取更大的空間。正是基于這樣的環境,圖書館將會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場景,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知識與利用知識。
但應注意的是,在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要根據圖書館定位制定發展方向,不忽視讀者需求,不盲目跟風。圖書館要根據自身的特色與文化建設科學合理的智慧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王輝.5G時代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發展研究 [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5):71-75.
[2] 吳凡,劉樹春.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圖書館近場服務模式研究 [J].圖書館學刊,2019,41(12):94-98.
作者簡介:張源(1981.04—),男,漢族,湖北武漢人,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情報學、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