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聲、京劇都是較高的藝術類型,美聲唱法源自西方,京劇則是中國的國粹,二者的發展歷史都已較為久遠,但因為藝術形式的不同,二者很少被同時提起。本文筆者站在自己身為美聲唱法的學習和表演者的角度,借鑒京劇唱腔唱法和京劇表演形式來加強和完善美聲唱法。在演唱方法上,本文主要從咬字發音、氣息的運用兩方面論述了在學習演唱美聲唱法時,對京劇唱腔的借鑒。表演形式上,論述了對京劇表演“做”“打”以及藝術表達形式的借鑒,論述了這種做法的好處。最后,由于此課題的研究結果及結論也得到了諸多專家、教師的反,因此筆者也論述了自己的實踐經驗,以便提供讀者、學者們參考借鑒。
【關鍵詞】美聲唱法;京劇;咬字發音;氣息;表演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1-0031-03
【本文著錄格式】李嘉揚.淺析美聲演唱中對京劇的借鑒——以詠嘆調《我走,我走》為例[J].北方音樂,2020,11(21):31-33.
在聲樂演唱和教學中,中國民族聲樂和西方美聲唱法一直相互較量,相互融合;現有的生活方式、研究貢獻和審美特點等等都影響著人們對聲樂演唱方法和聲樂演唱審美的理解。京劇唱腔與西方美聲唱法都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久遠的發展歷程。在漢代就有很多戲班子開始使用京劇唱腔來演唱民間戲曲。美聲唱法是十六世紀一些音樂家和詩人所創造,后來在歌劇中不斷進行實踐和演變最終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但不管是京劇還是美聲唱法都仍在隨著時間的延續而繼續演變,并在演變的過程中慢慢地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筆者對這一現象做了初淺的分析及論述。
一、美聲唱法與京劇唱腔的異同
(一)種類的劃分方法
美聲唱法以音域劃分唱法,京劇則以行當劃分唱法。
(二)美聲唱法與京劇唱腔的咬字發音
對于歌唱者來說,咬字發音是至關重要的,語言的美對音樂美起著決定性作用。美聲唱法以意大利語的元音為基礎,咬字腔體統一、聲音統一;京劇唱腔則是要求“字正腔圓”,即:咬清字頭、引長字腹、收清字尾;雖然這兩種說法不一樣,但其實是一樣的要求,所謂的“咬清字頭、引長字腹、收清字尾”就是指要“咬字腔體統一、聲音統一”。
(三)美聲唱法與京劇唱腔的氣息運用
首先,不管是美聲唱法還是京劇唱腔都以氣息為演唱根基,而且二者的氣息運用都要求吸氣時腹部保持住,胸腔狀態自然放松,唱高音時將氣息向下沉,唱低音時加強胸腔共鳴。這樣能使氣吸得更深,發出的聲音更加圓潤、飽滿。
二、美聲唱法對京劇唱腔唱法的借鑒
(一)咬字發音的借鑒
把京劇唱腔借鑒到美聲唱法中就是要把每個單詞從頭到尾都讀清楚。如下例所示
這個例子摘自莫扎特歌劇《蒂托的仁慈》中的詠嘆調《我走,我走》,其中不乏有一詞對多音的歌詞,在演唱這些詞的時候,要把每一個單詞都讀得清清楚楚,不能一帶而過。練習這些地方時借鑒京劇唱腔“咬清字頭、引長字腹、收清字尾”的要求,能讓演唱者更加注意咬字腔體統一、聲音統一。把其與美聲唱法的基本要求相結合,加上意大利語的連讀就能把整個單詞讀得清楚、到位了。
(二)氣息的借鑒
氣息是演唱的根基,關于氣息的運用本文中例舉了美聲唱法中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對京劇程派青衣唱法的呼吸進行借鑒。吸氣時腹部保持住,胸腔狀態自然放松,這樣能使氣息吸得更深。唱高音時將氣息向下沉,唱低音時加強胸腔共鳴,使得聲音更加的飽滿圓潤,運用這樣的呼吸發出來的音不管在美聲唱法還是京劇唱腔中都是一種特有的美。歌劇中有很多考驗氣息的長樂句,如例1中所例舉的詠嘆調《我走,我走》中就有如下例所示的花腔。
演唱花腔部分時,對氣息的考驗非常大。筆者的做法是:演唱或者平時練習時美聲唱法中氣息運用的方法,結合以上所講的京劇程派青衣唱腔氣息運用的方法用在其中能使氣息運用更加自如。
三、美聲唱法對京劇表演的借鑒
(一)美聲唱法和京劇表演上的異同
聲樂演唱和京劇表演最終給觀眾呈現的都是舞臺藝術,二者都以戲劇的形式進行表演。但京劇是唱、念、做、打,將曲詞、音樂、舞美、與表演緊密結合的綜合性表演。美聲唱法源自西方的歌劇藝術,所以是把文學、音樂、戲劇表演、舞美融合在一起,以歌唱為主,用故事表演進行輔助的舞臺藝術。京劇重要的特點是虛擬性的表演,一人可演出千軍萬馬,更多的是寫意,講求“神似”,著重抒情和內心情感的表現。美聲唱法注重寫實,需要表演者結合舞臺上的實景再現,用歌唱進行敘事和表演。
(二)美聲唱法對京劇表演的借鑒
雖然美聲唱法在表演上不想唱那樣與京劇有諸多相似點,但是又有這么一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將這句話運用到本論題中就是現在美聲演唱的表演部分其實是需要超越它在歐洲崛起的時代的。作為中國人,試著融入一些中國的藝術元素,能讓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歡這門藝術。
雖然每一首美聲唱法的歌曲風格各異,所表現的人物性格特點也各不相同,但是其表演的形式如上述所說的是以歌唱為主。筆者在做本課題研究時,認為傳統美聲唱法的表演形式已不再滿足于只強調唱,或者只強調表演單一演唱形式,而是需要把演和唱更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演唱形式。
針對越來越嚴苛的審美要求,筆者嘗試了在舞臺演唱上借鑒京劇“唱、念、做、打”中的“做”和“打”。加上美聲唱法形成時的戲劇表演,把音樂中表現的人物性格特點、情感變化更加夸張、大膽地在舞臺上表現出來。當然,這樣的表演形式也對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唱要求。這樣的演唱形式需要演唱者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這樣的演唱方式一旦做好就能更加吸引觀眾,演唱的空間也更加寬廣。同時,這樣的借鑒還非常適合運用在聲樂初學者的練習上,聲樂初學者在表演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放不開。借鑒京劇表演中的“做”和“打”,讓學習者一開始就在表演上相結合,從而實現美聲唱法中所要求的“演”。
四、實踐經驗
(一)實踐演唱經驗
關于演唱實踐,筆者以學習、演唱莫扎特歌劇《蒂托的仁慈》中的詠嘆調《我走,我走》為例進行論述。
《我走,我走》是運用女中音來表演男青年角色的一首女中音詠嘆調。美聲唱法中的女中音與京劇青衣行當唱腔、唱法上有諸多的共通之處。青衣行當在京劇中有一定的地位,這類人物在表演中唱的部分較多,表演相較于其他行當要稍少一些。這樣演唱形式便與美聲女中音這種以唱為主,表演、肢體動作等較小的演唱形式更好地過度、借鑒。
筆者在演唱詠嘆調《我走,我走》時是結合了美聲唱法要求的“腔體統一、聲音統一”和京劇唱腔要求的“咬清字頭、引長字腹、收清字尾”兩種唱法要求的。其實這兩種要求是同一個意思,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樣而已。但在演唱中“腔體統一、聲音統一”的說法需要有一定功底,一定聲樂基礎的演唱者或者學習者才能明白,但換成京劇的說法:咬清字頭、引長字腹、收清字尾,就更加容易理解。
如演唱到例2中的花腔部分時,借助青衣唱腔的韻味,使得歌詞中該字母的音拉長。歐洲的歌曲因為不如中國戲曲一樣講求“戲”,而強調更貼近生活,所以當唱到這種很長的花腔部分時容易讓演唱者覺得不習慣,演唱者一旦不習慣,聽眾也就跟著擔心,最終造成演唱的不完美。借助京劇唱腔的韻味后,練習的時候刻意地比實際速度慢很多倍,讓大腦準確地控制著氣息、喉頭和腔體,使發出來的音是自己理想中的音準、速度和情感。時間長了以后自然就能唱得又準確,又不失感情了。
再如例2中標注的113小節中,a2和?b2對于女中音是相對難的音,這兩個高音如果把控不好容易使音色干澀,聽眾聽著緊張。可以借鑒京劇程派青衣不張口唱“嗯”的哼唱方式,這樣就很容易找到聲樂課上老師要求的“鼻骨有震動”的感覺了。這樣發出來的高音,聽眾聽到的不緊張,演唱者也能輕松地唱出飽滿、圓潤的高音。
在演唱女中音聲樂作品過程中筆者經常感覺的舌根緊張,這樣沒唱多久嗓子就會疲勞、不受控制。借助京劇唱腔中的念白。把每一個字母都盡量的拖長,并盡量做到每一個字母都唱到頭腔的共鳴里面去,最后把每個字母的聲調都讀成去聲。這樣唱出的樂句能標準的達到美聲唱法要求的“腔體統一、聲音統一”。長期這樣練習還能使自己更能準確地把控氣息、咬字和吐字,也更容易讓聲樂學習者養成對氣息、咬字和吐字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實踐學習經驗
在做此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筆者除了系統地學習了美聲唱法以外,對京劇唱腔和表演形式也做了一定的了解和學習,并對京劇程派青衣行當的唱腔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及了解。為了能將這二者更好地融會貫通,筆者也計劃在將來繼續著京劇唱腔的學習。
當然,這樣的借鑒首先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的,不能為了縹緲的成果而“胡亂借用”,最后弄得什么都不像。關于美聲唱法對京劇唱腔的借鑒這種做法筆者的觀點是需要借鑒,這是一種聲樂演唱方法、聲樂學習方法上的創新,但這種創新不能過度。例如文章開始提到的京劇是唱、念、做、打,將曲詞、音樂、舞美、與表演緊密結合的綜合性表演藝術;而美聲唱法是把文學、音樂、戲劇表演、舞美融合在一起,以歌唱為主,用故事表演進行輔助的舞臺藝術。所以在實踐借鑒中不能把京劇較多的表演運用在美聲歌曲的演唱上,如果在演唱美聲歌曲時像京劇那樣注重表演會打亂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歌曲表達的完整性。
在實踐演唱《我走,我走》這首詠嘆調時也正因為考慮到以上所論述的觀點,所以筆者只借鑒了京劇唱腔的部分演唱方式方法,而沒有大膽地借鑒其它表演形式。當然如文中第三章,在“美聲唱法對京劇表演的借鑒”中所論述的那樣,在表演上美聲唱法的表演也并非完全不可以借鑒京劇,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及更先進的方式方法也是能夠適當地借鑒的。關于美聲唱法在表演上的借鑒筆者在做此課題研究時仍在不斷地思考及嘗試中,也希望更多的聲樂學習、研究及教學人員能夠進行這樣的嘗試和研究,以便幫助聲樂演唱、學習、研究和教學者方便、科學地演唱、學習、研究和教授聲樂。
五、結語
雖說美聲唱法和京劇唱腔是兩個完全不同領域的不同唱法,當然是作為一名專業院校的聲樂學習者,筆者認為我們必須看到各種演唱方法在當今社會的逐漸變化和相互融合。作為一名美聲唱法的學習和表演者,僅僅學會老師上課堂上所教的、專業書上所寫的美聲的演唱方法是遠遠不夠的,一名合格的美聲演唱者需要了解并借鑒各種藝術形式來完善自己的聲樂演唱。本論題只是初淺地在美聲學習和演唱過程當中,借鑒京劇的一些唱腔和表演形式來豐富和提高自己的學習和演唱。諸如此類的借鑒和運用筆者認為不僅美聲唱法可以借鑒京劇唱腔唱法,京劇唱腔唱法也可以借鑒美聲唱法、甚至融合更多的藝術形式,找到一條符合大眾審美、科學的演唱道路。
最后,關于美聲唱法對京劇唱腔借鑒的做法,并非是生搬硬套某一種風格的唱法,而是吸收其他唱法更科學、說法更清晰的理論或者實踐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唱歌需要遵循一定的演唱倫理,發出來的聲音才更能符合人類的審美觀,但并不是就固執地認定什么唱法就只能按照唱法單一的方法去學習和演唱。本文中筆者做了美聲唱法借鑒京劇唱腔唱法的借鑒,反過來京劇唱腔中也有諸多能夠向美聲唱法借鑒的地方。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學習美聲唱法并不是說這輩子就只能唱美聲,現在各種綜藝節目、各個歌舞團的獨唱演員們已經涌現出了一大批既能演唱美聲唱法,又能演唱民族唱法,還能演唱流行唱法,甚至也掌握了中國戲曲唱法的全能型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將越來越需要這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志陽.依字行腔——京劇唱腔與美聲唱法之比較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3(5):5.
[2]孫振.京劇老生與美聲男高音在唱法上的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5):14.
[3]李振華.美聲女高音與京劇旦角唱法的比較分析[D].海口:海南大學,2019(14).
[4]梁紅.京劇青衣唱腔在民族聲樂作品《千古絕唱》演唱中的運用[D].蘭州:蘭州大學,2018:26-28.
[5]李巍.程派青衣唱腔和美聲唱法女高音在演唱上的異同[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27).
[6]劉箐箐.女中音與京劇青衣程派唱法的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2(15).
[7]付爽.論《太真外傳》青衣唱腔創作的超越意識[J].戲劇之家,2016(15):45.
[8]張偉欣.京劇青衣表演方法與演唱技巧[J].大眾文藝,2014(21):190.
[9]牛月瑩.京劇“青衣”唱法與“美聲”女高音唱法的對比[J].音樂生活,2016(9):26-27.
[10]滑靜.論京劇唱腔與歌劇美聲唱法之異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3):63-66.
作者簡介:李嘉揚(1995—),安徽合肥,云南藝術學院2020級碩士畢業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