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古箏的演奏技法逐步得到發展,古箏現代曲目也越來越受演奏者們的喜歡。《蒼歌引》就是一首具有現代特征,將西方的現代化創作技法與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相結合的優秀新作品。論文主要通過三大部分對曲目《蒼歌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第一部分是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作曲家的簡介及創作的過程;第二部分是音樂結構及特征的分析,包括古箏定弦、調式調性、
主題以及節奏節拍;第三部分是對作品演奏技法和音樂實踐進行簡單的分析說明。
【關鍵詞】《蒼歌引》;創作背景;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1-0082-03
【本文著錄格式】張亞瓊.現代箏曲《蒼歌引》作品與演奏分析[J].北方音樂,2020,11(21):82-84.
一、《蒼歌引》作曲家簡介及創作背景分析
(一)作曲家簡介
陳哲,女,青年作曲家,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碩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和徐之彤教授。她的作品主要涉及了室內樂、中西管弦樂隊、器樂獨奏、舞蹈音樂及藝術歌曲等各種音樂創作,曾獲“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原創作品獎”“金胡琴”小型胡琴作品展演金獎以及中國之聲”“炎黃杯”、等重要的作曲比賽獎項。代表作《蒼歌引》更于2017 年被列入第十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古箏比賽的決賽指定曲目之一。2019 年 1 月 18 日,與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宋心馨于北京中山音樂堂成功舉辦個人古箏作品專場音樂會。
主要的古箏作品有古箏與樂隊作品《本生紀》,古箏與室內樂作品《媱花》、古箏與鋼琴作品《晨興》,古箏獨奏《逐日》、等。其他的作品有:管弦樂隊作品《孤城祀》《斷章三則》;二胡與民族管弦樂隊《不度》;民族管弦樂隊作品《女兒紅》《流水》《絲路》;琴、簫與民族管弦樂隊《月下吟》。
(二)作品創作背景及過程
《蒼歌引》是青年作曲家陳哲于 2014 年創作的一首古箏協奏曲,作品一開始是為古箏與管弦樂隊而作,后來為了更方便演出,陳哲還將此作品編配了古箏與鋼琴演奏的版本。
《蒼歌引》由唐朝詩人韋元旦所作《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詩意所引發的,因此,初名為《青韶》,意為美好的春光。但《爾雅·釋天》中又稱道:“春為蒼天,夏為昊天。”春乃萬物蒼蒼然生之季節,萬物伊始,既是一天中的清晨,也是人生中的青春,清新而充滿活力。作品通過對“春”的感悟和表達,滿懷了對生命的敬贊之情。
《蒼歌引》是結合了中西方音樂元素的新優秀古箏協奏曲,作品本身是具有傳統的文化內涵。作曲家在創作這首作品時,力求將西方的現代化創作技法與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具體表現在樂曲的體裁、曲式結構、古箏定弦、節奏節拍和音高素材等,都具有中西方音樂的特點。具有時尚現代感作曲家通過創作這首作品傳達了她積極的人生態度,全曲充滿了積極向上的能量,每個音符中都飽含了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她想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音樂上的震撼,還會帶給正處于現代生活中有許多迷茫的人們一盞明燈,帶著積極的人生態度走向光明。
二、《蒼歌引》的音樂結構及音樂特征分析
(一)音樂結構
“音樂作品中的音樂形象是要在音樂展現的過程中逐步呈現和豐富完善的,他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式(曲式結構)來體現的。因此必須了解被演奏或者被欣賞樂曲的結構布局”。
全曲分為引子、散板、快板、小散板、慢板、急板六段。引子和散板為呈現段;快板和小散板為展開段;慢板和急板為再現段。整首作品的速度采用了“慢—快—慢”的發展原則,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曲式結構中的連綴的特點。
(二)古箏定弦
定弦,是把琴弦固定到一定的音高位置,音高標準可以借鑒固定音高的樂器,如手風琴、鋼琴、以及音叉等樂器作為調音定弦的依據,這樣更能體現整首作品的音樂風格。古箏則是按照我國傳統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即1 2 3 5 6)的順序進行定弦的。
《蒼歌引》曲目的定弦,作曲家陳哲運用了傳統的古箏D宮調性,采用了五聲音階定弦,只是在倍低音區稍微做了一些改動,使音樂的和聲色彩更加豐富而不失傳統的韻味,也提高了作品的音樂表現力。
整首曲目的核心動機大多以小三度和大二度為主,旋律中有大量的左手揉弦、按音、滑音以及煞弦、掃弦的演奏技法,作者將西方音樂的特點與中國傳統的音樂特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整首作品更具有時代感
(三)音樂特征分析
為了方便對該作品音樂特征的分析,現按照引子、散板、慢板以及快板和急板的順序進行處理。
1.引子
《蒼歌引》1—6 小節為引子部分,也是全曲的核心動機,主題材料是由第一小節“#F-A”的小三度音程和第二小節“A-B”的大二度音程進行展開,第四小節第一拍出現了倍低音?F-A”的十度音程,雖然音區跨度有些大,但在聽覺效果上能與前面第二小節第一拍的“倍低音 G-A”九度音程有和聲色彩上的變化以及有明顯的強弱對比。
2.散板
在激動高漲的情緒后進入了散板部分(121-122 小節),這一部分是連接《蒼歌引》慢板部分的一個過渡性段落,情緒舒緩,安靜。該部分的旋律再次運用了大量上滑音呈現出大二度與小三度音程。121小節第一拍與最后一拍形成了強弱上的對比。第122小節的三組音列“#F-A-B,A-B-D,B-D-E”是核心動機音列發展而成的,與主題材料緊密相連。在這段旋律中作曲家使用了不規則的變換拍號,時值逐漸緊縮,每個音之間更加緊湊。在演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作曲家標注的強弱變化,調整好氣息、音色以及力度的把握。
3.慢板
慢板(第123小節)是整首作品的再現段,音樂的主體材料再次出現,再現了開頭引子部分“#F-A-B”的核心動機音列,在演奏時指尖要控制好第一個音的音色,右手手指的小關節要支撐柱并保持手指的緊張度,在演奏每個弱音時要做到看似手指放松,實際上是保持著一定的緊張感,使音色弱而不虛。從第128小節—133小節作曲家運用了級進的發展手法,使旋律更富有色彩力。該部分的旋律出現了大二度以及小三度音程,不僅是表現在左手的滑音,還表現在右手的搖指上,通過加強對搖指的力度和均勻度來表達情緒的熱情和高漲 。
4.快板
快板分為三部分,從第 20 小節開始進入全曲的快板第一部分,旋律中的小三度音程以及大二度音程的過渡都是通過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上滑音或者下滑音而實現的。
第二部分(36小節開始),需要用合理的指法配合來完成這段旋律,在演奏過程中保證每個音音色的顆粒性,先是弱起再漸強,每小節的音高也在發生著變化,后一組音高要比前一組高,到最后一組音時將整段旋律推向了高潮,這也是快板中的第一個高潮部分。演奏時古箏與鋼琴保持同樣的力度即可。
在快板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段材料(第89—120小節),作曲家使用了無規律的重音的變化以及速度的變化使音樂充滿了緊張感。左手從低聲部止弦,再到彈奏琴碼的左側,到琴碼右側拍擊琴弦,最后到掃弦,每一層旋律的音高從低音至高音發生著變化,由淺到深,力度也由弱漸強,使音樂更富有層次感,更好地演繹出作曲家想表達的音樂效果,將快板再次推向高潮。
5.急板
全曲急板部分(第147-181小節),是整首樂曲最快速激烈的部分,是由核心動機的音程變化發展而成的,速度和節奏的變化再次將音樂推向了高潮。出現了大量的雙手小撮及掃弦交替演奏的演奏技法,在演奏時要注意力度與速度保持平穩,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要保證每個音音色的顆粒性,手腕與手臂要保持放松的狀態不要太過于僵硬。同時作者還采用了大跳的寫作手法,使音樂更具有爆發力。
三、作品演奏分析
(一)《蒼歌引》演奏技術的運用
“對于演奏者來說,聲音的源泉不僅僅依靠于手指,從指尖到手腕,再至肘、臂、腰、腳乃至坐姿等,都會影響到彈奏的力度。”
《蒼歌引》這首作品,在左手的演奏技法上,作曲家比較注重滑音、顫音、揉弦、掃弦等技法的運用。包括加上右手的演奏技法以及鋼琴的配合,能很好的表達出作曲家對“春”的感悟。本章將對揉弦、煞弦、止弦、撫擦琴弦、跳音等技法進行演奏分析。
1.揉弦
在傳統的古箏的演奏中,許多演奏者通常都會在長音上進行揉弦,這樣可以展現出古箏傳統的韻味。但在樂曲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作曲家明確的標注了在A上滑音至B的長音后是不揉弦的,運用了常規的處理方法,伴隨著春天來臨時萬物的萌動之感,有一種寂靜之美。過多的揉弦和顫音會打破作曲家想營造的這種萬物蘇醒的音樂意境。在演奏第1-2小節前,一定要調整好氣息,音色要柔和,動作幅度要略微收斂與音樂要保持統一,這樣更有利于演奏者融入演奏時的情感狀態中,能把聽眾帶入音樂的意境中。氣息順著最后一個音散去,慢慢的放松,準備提氣緊接著第二句的開始,動作和音量不要過大,為后面演奏做更好的鋪墊。在第五小節,作曲家標注了“由慢至快地揉,非顫”,揉弦的幅度不必太大,不要顫弦由慢到快輕輕的揉弦即可。在演奏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作曲家在曲譜中的標注進行細致的音樂處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演繹出作曲家想表達的那種音樂效果。
2.煞弦
煞弦。右手彈弦后,隨即用右手掌或左手手掌捂住發音弦段,即得煞音效果。煞音能使古箏演奏增強特色,富于變化。
在演奏第六小節的時候,前兩組音最弱,慢慢漸強直到最高音“G”,再由強到弱,由弱到強,慢慢的推進音樂的走向,注意在演奏完最后一個音符時有一個煞弦的符號。
3.止弦
在快板中的第三部分,作曲家將“止弦”運用到了這段旋律當中,起到了推動旋律的作用。四小節為一句,每句的節奏也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后一句比前一句的速度略微加快一些,演奏時一定要控制好節奏變化。在演奏第 97 小節時,左手止弦時要輕巧,要用左手小指側面輕輕的止住所震動的琴弦,猶如蜻蜓點水一樣;演奏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掌捂住琴弦,這樣音樂就會顯得非常笨重。
4.掃弦
《蒼歌引》的快板的音樂發展節奏豐富,跌宕起伏。快板分為了三部分,快板開始是古箏與鋼琴同時進入,也考驗了演奏者們之間的默契。作曲家通過運用了大量的棱角滑音來表現出春天的生動活潑。在演奏快板的掃弦時要把握好節奏與節拍的變化,在掌握好節奏的條件下可以達到作曲家在速度上的要求,但要保證每個音音色要清晰。要用激昂高漲的情緒去演奏,使音樂更充滿活力。樂曲中出現了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指甲敲擊琴體、在琴盒上部或者右側進行擊奏等,這些演奏技法在近現代樂曲中會頻繁出現。
5.撫擦琴弦
《蒼歌引》作品第13小節開始,作曲家運用了“撫擦琴弦”的演奏技法,右手在較弱的演奏并循環旋律時,左手在琴碼左側先是進行撫擦琴弦,要把握極弱的力度,在左手循環摩擦琴弦后過渡為刮奏,要演奏刮奏時要由弱漸強,由淺到深,根據右手的演奏進行有層次的刮奏。在琴碼左側刮奏一會就可移動到琴碼右側進行刮奏,但要注意在移動的過程中需要連接緊湊,這樣能更好的體現出音樂的完整性。
6.跳音
作曲家在《蒼歌引》創作當中借鑒了鋼琴的跳音的演奏技法。通過右手彈奏后立即止音,將余音收住,演奏出輕巧短促、富有彈性的樂音在《蒼歌引》快板第43小節中的節奏型發生了變化,作曲家在這段旋律中加入了“跳音”這種新的音樂元素,在聽覺上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從44小節開始,節拍開始變成了3/4拍,在演奏44小節時要把握好節奏,每小節只有第一拍的第一個音與鋼琴聲部同時進入,其他的音要調整好與鋼琴的配合,這樣聽覺上才不會出現錯位的效果。
四、結語
只有變化、發展才能長久,只有眼界更開闊一些,勇于創新和實踐,才會有更遠大的發展前途,古箏藝術也是如此。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隨著古箏演奏技術的日益豐富,許多專業的作曲家也開始關注對于古箏曲的創作。這些作曲家所創作的古箏樂曲,在作曲的技術運用、藝術意境以及樂器技巧的發揮上都顯得更加的專業,在這些古箏創作樂曲的出現對于古箏演奏的技巧發展和藝術表現力的拓展都有著非凡的意義,使這些古箏樂曲在彈奏技術運用以及作曲技巧的有機結合方面體現出一種理性和均衡的趨勢。
通過對《蒼歌引》的研究和分析,使我對這首作品有了深刻的思想與感悟,了解并掌握了作品的演奏特點,能更好地演繹出這部作品。為未來的古箏演奏、創作積累了經驗。
注釋:
[1]陳哲簡介:中國古箏網,百度百科.
[2]謝功成:《曲式學基礎教程》人民出版社,2012.
[3]宋心馨:從古箏獨奏曲<云溪>看現代箏曲中的傳統元素,中央音樂學院碩士論,2015.
[4]王柏林:《蒼歌引》音樂及其運用技術研究,西安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8.
[5]李萌:《中國現代箏曲集萃》前言,2007.
[6]杜崢萌:《<蒼歌引>作品與演奏分析》中央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6.
作者簡介:張亞瓊(1996—),女,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