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賢花
摘要: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理解稅收籌劃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誤區,導致稅務籌劃整個方案設計不夠全面,對企業內部的稅務管理工作也存在認識性錯誤。本文通過分析公司稅務籌劃管理中存在的誤區,著重探究完善私營軟件公司稅務籌劃與管理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私營軟件公司;稅務籌劃;管理;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化發展,稅收開始成為企業投資者、管理者關心的重要問題,稅收籌劃也開始受到企業的重視與關注。在稅務籌劃工作方面,軟件公司具有市場或行業壟斷傾向性。在進行軟件公司增值稅稅收籌劃過程中,其主要點在于一定條件下含增值稅的銷售收入可以盡可能多多退回,而增值稅的金額按照相關規定內容,在一定條件下是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因此,企業只有提高稅務籌劃與管理效率,才能最大可能獲得退稅金額,提高企業稅后利潤效率,才能為其創設可持續發展環境。
一、公司稅務籌劃管理中存在的誤區
(一)概念中存在的誤區
自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引入稅收籌劃的概念之后,當下我國仍舊處于稅收籌劃應用的起步階段。部分企業對稅收籌劃的概念存在誤解,將稅收籌劃與偷稅、漏稅、逃稅行為混淆;抑或是對稅收籌劃的目的不了解,企業直接利用我國稅法中存在的漏洞與缺陷,從而達到減少交稅或免除交稅的行為時有發生。所謂納稅籌劃即合理避稅,必須在我國稅法的規定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安排,盡可能取得節稅的經濟利益。這仍然是私營軟件公司財務人員以及管理層需要厘清的概念,更好地指導企業依法納稅和正常經營。
(二)信息中存在的誤區
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過程中,未能全面了解自身實際情況,未能掌握完整準確有效的信息資料,導致企業管理者無法精準察覺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動蕩,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企業收集相關信息,而信息缺失問題將會導致企業無法有效完成稅收籌劃工作,這便是認識誤區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問題。
(三)風險中存在的誤區
企業在進行經營管理過程中,不應當將減少賦稅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更多的應當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合理規避涉稅風險,保證其行為的科學性與規范性,避免為企業帶來損失,這便是風險認識中存在的誤區。
(四)目標中存在的誤區
部分企業在進行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過于重視短期利益的收益,導致其忽視了長遠的發展效益,單純從自身的利益考慮整個稅收籌劃,致使合作者的利益被忽略或侵害,無法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健康穩定的環境,這種問題便是目標誤區。
二、完善私營軟件公司稅務籌劃與管理問題的措施
(一)應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
目前我國政府已經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以便于全面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其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拉動各個地區經濟水平。以某企業某年稅務籌劃為例,就包括銷項稅、進項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員工個人所得稅、醫保、失業保險等。因此,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與管理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到稅收優惠政策的重要性,發揮其優惠政策的作用與價值,促進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收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
1.減免稅法
在面對那些需要鼓勵的發展行業或納稅人時,國家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政策,規定這些行業企業或納稅人可以享有一定減稅免稅優惠,以此為基礎減輕該行業之內企業或納稅人應當承受的稅務負擔。減免稅法在應用過程中都有一定的前提條件,企業應當以相關前提條件為基礎,嚴格審視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便于事先安排籌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獲得減免稅政策優惠。例如當下發展較為熱門的高新技術產業,可以按照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若企業能夠及時安置殘疾人在內部工作,在支付工資時可以與企業所得稅前加計100%之后扣除同時企業本身的增值稅也有一定的優惠,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主要生產材料是三廢的話,那么在5年之內企業可以減征或免征所得稅。減免稅優惠政策是國家政府專門出臺的政策,為鼓勵納稅人和某些行業產業進行積極發展,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因此,企業應當重視對優惠政策的研究,吃透優惠政策的相關應用條件,以便于最大程度發揮政策需求,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2.不予征稅法
作為征稅范圍的一個界定概念,不予征稅是指國家出臺的與稅收相關的法律法規或政策內容規定,某一項行為或某一類財產收入不屬于應當征稅的范圍之內。企業或個人在取得不予征稅的相關收入之后,無需辦理納稅申報。例如甲企業是本地高新科技園的一家軟件開發企業,在2018年度,甲企業獲得增值稅款70萬元,甲企業將其應用于軟件產品的研發與生產規模的擴大,因此,在進行稅務籌劃與管理過程中應當將這部分資產進行單獨核算,并將其作為不征稅收入進行合理有效處理。
(二)應用稅率差異開展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
國家會根據行業差異及生產產品差異確定一些稅種中包含的不同稅率,也有些稅種之中國家規定的稅率情況是幅度稅率。因此,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與管理過程中,應當以實際經營活動為基礎,提前完成經營活動方案的建設,保證投資與融資理財方案的科學化、合理化,企業還需要及時完成合同備查工作,使企業在進行經營管理過程中舉辦的活動始終適用較低稅率。例如甲企業作為一家運輸公司,在完成運輸工作之后,需要支付運費稅率和裝卸費稅率,此時若未能完成稅務籌劃工作,可能會全部適用最高稅率進行納稅,也就是11%的稅率。因此,如何完成稅務籌劃與管理工作,成為甲企業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在企業簽訂業務發生之前的訂單合同時,應當以里程為基礎約定運費的數量,并按照貨物的重量確定裝卸的費用。此時,企業的財務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便可根據合同上描述的具體內容開票核算,此時的運費稅率為11%,裝卸費稅率為6%,企業的稅收負擔明顯降低,能有效拉動企業獲得更高利潤價值。
(三)應用企業組織形式開展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
應用企業組織形式開展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主要是從外部層次與內部層次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外部層次企業的組織結構整體設計為公司制企業與非公司制企業,而內部層次則為分公司、子公司。
1.外部層次
公司制企業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除了需要繳納企業本身的所得稅以外,投資者個人獲得的經營利潤與紅利還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公司制企業在成立及經營管理過程中消耗的大量的資金成本。但是企業所得稅法中有很多優惠政策會直接對公司制企業產生影響,僅為公司制企業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
非公司制企業不會征收企業所得稅,僅僅對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合伙企業中的每一個合伙開辦企業的對象都是納稅的對象,所有的合伙人均為自然人,需要及時繳納個人所得稅。
2.內部層次
相對于總公司而言,分公司沒有獨立法人資格,但是在納稅方面,分公司與總公司是一整個納稅的主體,因此,分公司需要將自身的經營成本、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損失以及經營最終獲得的利潤并入到總公司之中,而后完成共同納稅。分公司的損失可以直接抵消總公司獲得的利益,從而減少公司納稅的具體數量。利用與總公司合并納稅的方式,比分公司自行納稅的稅收成本較低。
相對于總公司而言,子公司是受到其管理與控制的分支機構,擁有獨立法人資格,在進行納稅過程中也需要承擔與總公司一樣的納稅義務,子公司需要獨立核算自身在經營過程中消耗的成本、發生的損失以及獲得的最終利潤收益,而后完成企業所得稅及其他稅收的繳納。
(四)應用延遲納稅方式開展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
為有效完成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企業應當及時采用延期納稅方式,以此為基礎得到資金的時間價值,促進企業的合理運營與發展。企業需要以實際業務為基礎,從根本嚴格管控納稅的時間,促進合同的完善化發展,將某一個納稅的時間段轉化成為另一個業務的發生時間,以此為基礎改變納稅的時間。這種方法在大型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用較多。
三、結語
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與管理過程中,需要以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合理應用稅收籌劃方式,全面促進稅收管理模式的完善化發展。因此,應用稅收優惠政策、稅率差異、企業組織形式、延遲納稅等方式,均可有效開展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財
參考文獻:
[1]姚青翠.軟件公司涉稅優惠及籌劃[J].會計師, 2018(15):67-68.
[2]劉海霞.企業稅務籌劃的風險分析及其控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 2017(10):131-132.
[3]姚美琴.軟件服務公司的稅務籌劃問題研究——基于維達公司的案例[J].財會通訊, 2017(1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