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路云亮
摘要:當前科技和經濟高速發展,對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出了新要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包括職業品質、專業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能力、學習能力、人文和身心素養,而要提升其綜合素養,就需要在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優化課程體系、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提升教師綜合能力等方面協同推進。
關鍵詞:綜合素養;高職;會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山東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分制教學改革研究”(編號:2017332)和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信息化條件下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編號:2017282)的階段性成果。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是高職學生所具備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和社會修為能力,以及在會計學習和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發展能力和價值觀念等。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只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成為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才能具備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不斷提高的需求。
一、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內容
(一)優秀的職業品質。會計專業學生未來工作中接觸到金錢、財物等利益誘惑的機會比較多,相比其他工作,除了要做到敬業愛崗、崇善崇美、團隊合作、良好溝通、尊重勞動、勇于創新外,還要具有堅定的遵紀守法意識和專業的誠實守信態度。
(二)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須具有基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會計專業也不例外。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通過學習應該掌握會計核算、稅務處理、財務管理、審計監督等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由于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智能財務軟件的普及,過去應由人工處理的重復性會計基礎工作由智能軟件代替,會計人員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管理,工作重心也就由傳統的側重核算轉向核算與管理并重。因此,會計專業學生也要與時俱進,在核算的基礎上掌握必要的財務分析、管理會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三)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會計活動提供了“云會計”模式,會計核算、報表編報、納稅申報等工作可以在線實時完成,實現信息收集、核算與存儲的大幅提升。會計人員可以在此基礎上利用海量數據,對會計主體的運營、財務等進行分析,這就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提供信息為主轉向分析利用信息、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因此,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與“云會計”“云計算”相關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能有效地進行資源管理,并保證會計數據的安全。
(四)持續的學習能力。當今中國經濟社會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動時期,某些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會計準則、會計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亟須在實踐中修訂完善,云計算、大數據、新媒體技術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挑戰也在所難免,這些都需要會計專業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以適應未來工作崗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1]。為此,會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就必須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技術手段和科學適用的學習方法,有了手段和方法,不僅能提高在校期間的學習效率,也能有效應對未來工作崗位的挑戰機遇。
(五)良好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主要包括人文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質。良好的人文素質,體現出的是堅強的精神力量和向上的可貴品格。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要勝任未來崗位工作,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素質,也必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使自己在未來發展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職業競爭力。
(六)良好的身心素質。擁有良好的身體、健康的心態,才能在學習和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堅強的意志力、長久的記憶、敏銳的思維。沒有健康的身體和陽光的心態,一切都無從談起,更何談成就事業。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必須注重身心鍛煉,以強健體魄、樂觀心態,從容應對學習和工作的各種挑戰。
二、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途徑
(一)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是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以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綜合教育理念。也就是說,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任務,而是所有課程的責任,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重任在肩,但其他課程也責無旁貸。目前,“課程思政”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高職院校要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應重視發揮會計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結合會計專業課程內容適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時,潤物無聲地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塑造、價值引領。例如,會計專業教師在專業課教學中,可以滲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育,用樸素的價值觀告訴學生,獲得利益應遵循一定的標準和原則,而且只有掌握了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在遵循標準和原則基礎上為企業、社會創造更多財富或價值。再如,會計專業教師在講企業進行社會公益性捐贈業務核算時,可以引入社會責任感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分享教育。就這樣,通過把思想政治育人元素融入會計專業或基礎課程,就能在潛移默化中感染、激勵學生,實現以智育德、以美育德,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二)優化課程體系
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要培養專業基礎寬厚、職業素養良好、具有雙創思維、具備信息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就要在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的基礎上,設置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例如,可在原有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開設跨專業的經濟管理類綜合實訓選修課,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開設健美操選修課,引導學生在運動中追求藝術美感;開設經典文學欣賞選修課,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通過開設以上課程,使學生具備相關可遷移的通用技能,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三)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
高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為實現傳統學習環境和網絡虛擬環境整合的混合式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可借助于數字化校園建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同時利用團隊力量,完成智能化教學環境和多樣化需求的教學資源建設。課前,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競賽、微課、視頻、業務、課件等多種形式,把設計好的學習情境上傳到課程平臺,督促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或與同學、老師進行在線交流;課上,教師根據課前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動態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重難點等進行系統講解指導,同時,組織學生采用實戰演練、情景模擬、合作探究、辨析討論等方式對課堂所學知識深入分析探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鞏固和內化,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同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決策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2];課后,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完成課程平臺上的訓練、作業(必要時可與同學和教師通過在線討論解決),另一方面,通過批改作業、在線答疑、評價反饋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適時指導。
信息化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互補,既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動討論,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也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計教學情景、引領組織教學,參與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中,實現因材施教。而進行這種混合式教學,將專業知識技能與素養提升有機融合在一起,非常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教師是主導和關鍵。首先,教師在注重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同時,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術素養。為此,會計專業教師既要不斷進行新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培訓,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教學優勢,豐富教學資源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更要主動適應科技發展新趨勢,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技術和能力,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其次,教師努力學習會計專業新知識,積累會計實踐技能,不斷提升其專業素質。大數據時代,會計工作變化快、要求高,為此,會計專業教師既要與時俱進,不斷增加知識儲備,更新知識結構,也要利用周末和假期,積極參與企業鍛煉,熟悉大數據時代會計工作的流程及要求,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實踐能力助推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培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根據新時代要求,從課程、團隊、創新等多方面協同發力,以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會計人才。財
參考文獻:
[1]楊子睿.大數據背景下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轉型思考探索[J].納稅,2018(15):100.
[2]尤秀芳.淺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 (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