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仲楣
小學美術作為實施審美教育的學科之一,課堂自然也不能少了美感。美術課堂教學追求美、創造美、展現美,既能提高教學效果,也能給師生帶來身心愉悅和享受,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美的熏陶。美術教師應以獨特的教學風格在課堂中和學生們共同成長,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抒發,在互動中一起收獲美的感悟和愉悅體驗。本文以校本課程《精美的廣州彩瓷》一課為例,談談在美術課堂中實施獨具美感的“五美”教學策略。
廣州本土文化在悠久的歷史中積累沉淀,多種文化在這里碰撞、融會, 將廣州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整合,形成廣州的特色文化,體現了開放、務實、包容、創新、和諧的人文精神。筆者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個人教學風格也深受其影響。我一直在不斷思考,大膽創新,并結合個人研究課題所開發的校本課程為實踐,從美術課程的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和愉悅性的整體高度確定教學活動,在課堂中引領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生活世界中快樂學習、收獲,盡情享受生活中的美術,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
廣州彩瓷是廣州很有特色的美術工藝品,也是本土著名的非遺文化,我在校本課程中特此設計了《精美的廣州彩瓷》一課,使學生從中了解廣彩的歷史、認識廣彩的工藝特色、感受體驗廣彩的獨特美感。
1. 喚醒美的意識。在課堂導入環節,我嘗試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學案在課前讓學生討論、展示收集的資料為鋪墊,建立對作品初步的美感意識;再以“中國廣彩第一碗”巨大的尺寸、精美的工藝引發學生對廣州彩瓷的認同感。當學生的視覺受到激發,再次喚醒腦海中美的意識時,教師再從作品題材的選取、構圖的精妙、圖案的繁復、顏色的強烈等方面引導學生從局部到整體仔細觀察。在整個教學環節,教師始終以喚醒學生美的意識為目標,不斷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從師生互動到生生互動的交流中層層遞進,不斷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感悟。
2. 欣賞美的造型。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分析作品中所描繪的造型的圖像美感,如作品“中國廣彩第一碗”碗心主題描畫的是宋代楊門女將的故事,佘太君和身著帥服的穆桂英坐在演武臺上校閱兩位女將練習比武的情景,人物動態自然、表情描畫細致,周圍用以烘托碗心主題的人物圖案、花鳥魚蟲、亭臺樓閣等各種裝飾線條流暢、造型生動、色彩柔和,圖案在整個碗里顯得既豐富又有趣。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欣賞柔潤細致的筆法描畫的各種內容,反復仔細揣摩作品細節,從而深刻理解作品表現造型美感的獨特藝術語言,真正提高對造型的欣賞判斷能力。
3. 培養美的語言。小學階段美術語言的學習與表達,從選擇簡單的詞語、短句表達內心對作品美的感受,再到在高年級階段學會用完整的一句話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悟,需要經過逐步積累、逐步培養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分析作品的時候,必須運用美的語言來表達對作品的感受,讓學生在積累美術語言的同時獲得情感上豐厚的美的享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學案開展探究學習,學案的設計包括“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等不同方式,引領學生感受廣彩作品的藝術魅力,探索、思考廣彩作品的藝術特點,如色彩瑰麗、構圖巧妙、工藝奇特、圖案精美等。
4. 領悟美的意境。廣彩作品表現手法中有“開光”和“開窗”,框內會描畫出各種很有意境的場景,比如用造型生動而獨特的筆觸描繪蝴蝶若不經意地飛舞在花叢中,輕盈細致的線條與淡雅的色彩相互和諧地映襯,顯得格外生動;背景的留白更鮮明地突出作品中蝴蝶的輕盈,似乎在大自然美妙的音樂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整個畫面讓人感覺舒適、清新、恬靜。教師巧妙聯系古詩詞精妙的語言,幫助學生從文字的理解過渡到畫面美好事物的表現,產生廣闊的想象空間與美妙的意境。意境,是由內心引起的,讓學生領悟美的意境可以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更好地激發創作的熱情、更好地表達美的追求。
5. 激發美的感受。看的環節:課前教師安排學生自主欣賞環節——自由參觀“廣彩小展廳”,陳列的各種廣彩瓷器實物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近距離初步觀賞廣彩,而這“眼看”的環節也能有效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摸的環節:在小組探究活動中,教師讓學生觸摸廣彩,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辨的環節:以“活學活用”通過對比廣彩與非洲彩瓷作品,找出廣州彩瓷的特點和風格,學生通過探索、辨別去尋找答案,從平面圖片到立體實物認真辨別,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受廣彩獨具的藝術魅力。
實踐證明,這“零距離”接觸作品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美的感受,學生對廣彩瓷器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視野更加開闊,對美的認知和理解更加敏銳。
筆者認為,我們的美術課堂最終是要培養具有獨特美感的學生,讓他們從最普通的事物中看到美,以美的感情面對未來的生活,對生活抱有積極向上的態度。因此,一線老師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在課堂實踐中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充滿師生智慧與情懷的課堂上與學生共同成長,讓每一節課都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讓每一節課都能與學生一起學習美、研究美、探索美、創造美。
參考文獻:
[1]劉可瑩. 美術課堂中地方文化教學展現美感的策略研究——以廣州市六年級鄉土美術教材為例[J]. 大眾文藝. 2019(01).
[2]尹少淳. 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