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研學旅行緣起于2013年。我國印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1]。2016年12月我國頒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對研學旅行做出了明確定義:研學旅行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游活動[2]。學者對研學旅行的研究起始于2013年陳依元在寧波日報發表的《開設“研學課”好》,這是第一篇關于研學旅行文章[3]。在中國知網以“研學旅行”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檢索到中文文獻890篇、外文文獻49篇;以“云南研學旅行”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檢索到朱愛華、朱清華在2017年在中國地理教學參考發表的《最美的地理課堂在路上——以“走進云南”地理研學旅行活動為例》[4]和顏敏于2018年在教育科學論壇發表的《研學旅行中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引導策略——以云南西雙版納研學旅行為例》[5]。
目前研學旅行的研究現狀主要集中在研學旅行的發展背景、研學旅行的內涵界定、研學旅行的理論基礎、研學旅行的實施現狀等領域[6],研究視角與內容大部分為綜合實踐育人的新形勢需求、關鍵性政策發展、概念界定及其基本特征、教育目標和意義、基本要素、理論基礎、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關系、教育基地資源建設與旅行機構服務等為主。總體上,目前學者關于研學旅行的研究成果為研學旅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宏觀理論依據與支撐,但針對研學旅行運營中的一些較具體的問題,如評價機制、課程建設、研學基地建設、研學旅行運營與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還有待突破。就云南省而言,氣候條件優越、民族文化多元、地質和生物等科普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為云南省發展研學旅游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目前與云南省研學旅行相關的研究成果不多,因此本文針對云南省研學旅行運營展開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云南省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旅游資源網和旅游產業鏈,為研學旅行精品基地的打造提供了先決條件。當今正值旅游業發展新時期,云南省獨有的旅行社組合保險體系可直接適用于研學旅行產品,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8],旅游從業人數優勢也為培養研學旅行導師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云南省發展研學旅行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主要體現在:①研學旅行可成為推動思政建設與學生教育教學相融合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能有效地將課堂教育內容與校外自然教育相融合,把學校育人模式與社會實踐教育模式相結合,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跟著課本去研學,通過校外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社會相關行業參與,將紅色主題、公益主題、健康與心理、團結與互助等課程融入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②研學旅游有利于整合社會資源,助推育人模式創新發展。研學旅行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所涉及到的資源形態各異[7],能有效將學校、研學旅行基地、研學旅行的運行主體、交通運輸業、餐飲行業、研學導師、保險業等諸多行業通過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資源進行有價值的識別與選取、吸納與配對、激活與高質融合,使資源條理性、價值性進行合理整合,形成靈活的動態良性循環發展過程,助推育人模式的發展。③研學旅行填補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時間差。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除了學校的有效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時間往往由于家長職業差異存在不穩定性,而學生積極健康的全面發展僅靠課堂時間和家庭教育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做到互補,增加社會實踐課程,研學旅行的出現為家庭陪養學生的教育時間提供了合理的路徑,為學校培養學生在模式上實現價值創新,有效填補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時間差。④研學旅行為其他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帶來經濟與社會價值。云南旅游業發展的轉型升級是近年來政府和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打破原有的運營模式,創新發展旅游行業的新模式,研學旅行的出現為行業尋找新的發力突破口提供了有效路徑。研學旅行對原有的旅游行業從線路開發和設計與課程體系的關聯度、運營與管理、安全保障、服務團隊的組建等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為旅游業的新生提供了機遇。
近年來云南省社會教育機構和相關企業對研學旅行的關注度顯著提升,2017年云南省60余家教育機構和相關企業在昆明舉行了“云南省研學旅行聯盟”啟動儀式暨以“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研學旅行”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昆明)研學旅行推廣與實施研討會,推進了云南省研學旅行的推廣與實施。2018年,由彌勒市教育局主辦、彌勒市城投公司和昆明北清中科教育科技公司承辦,以“民族、融合、未來”為主題的全國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高峰論壇在彌勒舉辦,建立了云南省首家研學旅行營地。2018年在西雙版納舉行了由云南漫游承辦的全國第42期研學旅行導師培訓斑,數次官方或社會層面的研學旅行主題會議對整合云南省研學旅行資源、提高各行業參與研學旅行意識、激發研學旅行發展活力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目前云南省研學旅行產品設計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尺度,與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不掛鉤,研學旅行市場主要以春秋游、夏令營、冬令營和主題旅游等為主,多數由旅行社按照常規旅游團隊進行操作。旅行社為了節約成本,與專業院校建立校企合作的關系,聘請在校學生以周末兼職的形式充當研學導師,這種不規范的操作模式既不能體現研學導師的職責,又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從組織形式看,以旅行社、培訓機構和拓展訓練機構為主,將設計好的研學線路按照固定模式進行價格核算,學校同意之后簽訂常規旅游合同或合作協議。目前云南省旅游市場上呈現的研學旅游形式局限在旅行社和相關單位的策劃與組織實施,將其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還不成熟,且作為研學旅游重要角色的研學導師,目前沒有合理的標準進行認定和規范。
主要表現在:①未建立面向社會建立研學旅行的統一標準。目前云南省對研學旅行行業發展的整體規劃不足,相關部門未持續出臺系統性的指導文件和實施管理辦法。研學旅行服務標準和監管體系不統一,參與群體對研學旅行育人模式的認知度、培育模式、實施與發展等方面的理解不深入,導致運營管理體制未達到預期水平。②經營主體界定不清晰,行業介入多。研學旅行項目經營歸口問題一直是教育界和旅游界的熱點話題。目前相關政策性、指導性文件和各行業管理部門未對研學旅行進行清晰界定。研學旅行作為新時期的一種新型校外育人模式呈現,激發了相關行業紛紛介入,利用新型模式轉型升級。如學校、旅行社、策劃企業、培訓企業等踴躍介入,而在執行過程中由于思想觀念、產品開發設計、流程操作、運營與管理等參差不齊,導致執行標準不相統一。③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缺專業標準,研學旅行導師資格缺乏有效認證。研學旅行基地是指自身或周邊擁有良好的餐飲住宿條件、必備的配套設施、獨特的研學旅行資源、專業的運營團隊、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實踐、生活等方面的活動場所[9]。2019年,由中國旅行社行業協會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聯合發布實施的《研學旅行基地(營地)設施與服務規范》、《研學旅行指導(中小學)專業標準》為引導研學旅行經營主體正確選擇研學旅行基地提供了參考,但要推廣應用到云南省的研學旅行基地,有關專業建設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淀,更需要經驗的累積。研學旅行導師是指策劃、制定或實施研學旅行課程方案,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組織和指導中小學學生開展各類研究學習和體驗活動的專業人員[10]。目前我國研學旅行導師通過參加各種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提升了專業能力,但缺乏專門機構提供的標準和評價體系,導致身份無法得到專門機構的認定。④研學旅行產品沒有納入教學計劃,導致課程體系融合度較差。目前旅游市場上的研學旅行產品與學生育人模式契合度不足,主要原因是:研學旅行經營者在開發設計研學旅行產品時,沒有充分根據不同年級的教科書進行高度融合研究,導致研學旅行未能有效融入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建設與研學旅行產品不能有效結合。⑤研學旅行的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監督問責機制落實不到位。研學旅行在市場運營過程中,缺乏安全運營的保障體系。其中,預防方案、行前備案、應急預案缺乏有效的程序和實施細則,監督問責主體不明確,獎罰制度未建立,研學旅行經營主體與學校在簽訂合同時缺乏科學的契約保障機制。目前市場上基本采用以下兩種模式簽訂合同:一是直接使用旅行社的旅游模板合同,二是新草擬合同。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不足以完全滿足研學旅行新型育人模式的需要。⑥缺乏科學合理的研學旅行評價體系。研學旅行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是否能滿足適齡學生的需求,能否從研學旅行基地的體驗與展示中領悟教科書的知識,從研學中是否有所收獲,目前整個研學旅行行業尚未建立健全規范化的評價體系。
目前云南省研學旅行發展還存在諸多不足,但發展基礎條件好、發展前景好。針對研學旅行運營的內在規律,結合云南省本地研學旅行市場的發展現狀,本文從政府、學校、企業、學生等研學旅行參與者入手,多角度地探討云南省研學旅行行業優化發展的基本路徑,見圖1。
從圖1可見,主要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加強研學旅行頂層布局與規劃,完善研學旅行制度體系建設。在研學旅游發展新時期,云南省在全面貫徹國家相關政策的同時,應結合本地情況,出臺與研學旅行相關的地方政策、管理制度,明確主管、審批與報備部門,落實研學旅行經營主體、研學基地審批、研學旅行導師認證等。②建立研學基地審批標準和管理規范,合理擴大研學基地的規模和數量。遴選一批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11]。深入研究國家研學旅游政策,明確云南省研學旅行基地的申報條件,制訂審核評價的標準、研學旅行基地的服務與管理標準等,依托現有旅游資源適度增加研學旅行基地數量,在一定規模的基礎上突顯特色。③進行研學旅行的運營主體資質認證,保障研學旅行市場健康與持續發展。從營業執照的經營內容看,大多數企業沒有研學旅行的經營范圍,研學旅行專業能力弱。目前缺乏經營經驗的企業仍在從事研學旅行產品開發和線路設計的經營活動,爭相瓜分研學旅行市場蛋糕,導致在研學旅行運營的事前、事中、事后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亟需通過相關政策明確研學旅游的運營主體,對經營研學旅行的企業進行資質認證,建立有效的準入制度和監管退出機制,保障研學旅行市場健康與持續發展。④規范研學旅行合同,明確研學旅行各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規范研學旅行合同的作用和意義有助于研學旅行的推進和發展。在研學旅行發展過程中,由于相關制度滯后,出現了大量問題和糾紛。例如,研學旅行的經營主體經營不規范,表現在學校與經營主體簽訂研學旅行合作協議時,多數以簽訂單次協議或旅游模板協議為主,不能充分保障和滿足研學旅行活動的順利實施。研學旅行作為新啟動的領域,相關部門應按照《民法通則》、《合同法》等相關規定,結合研學旅行實際運營情況,參考旅游合同模板內容制定規范的協議模板,以適用研學旅行活動。⑤增加研學旅行產品的投保率,保障研學旅行經營安全。由于研學旅行對象的特殊性,促使研學旅游保險的險種必須具有多元性。效仿云南省旅行社的旅游保險組合,主要有個人責任險、旅游意外傷害險、旅行社責任險等。研學旅行的經營主體應合理制定旅游組合保險,完善研學旅行產品的投保率,提高研學旅行安全保障。⑥規范研學旅行服務流程,培養專業研學導師隊伍。規范研學旅行服務流程,提升研學旅行的服務質量,加強規范性指標文件的學習運用,嚴格按照研學旅游服務標準執行;培養專業研學導師隊伍,確保研學旅行的安全開展和研學質量,培養內容主要以“課本理論知識+研學基地體驗式課程”相結合,具體內容涉及對研學旅行相關政策的解讀、研學旅行市場的行業分析、帶隊組織技巧、課程體系搭建、應用實操等方面培養專業研學導師,建立研學導師資格認證制度,推動研學旅行規范化發展。⑦建立研學旅行的多元評價體系,提高研學旅行活動質量。一個完整的研學旅行評價體系既包括研學旅行方案的設計,也包括研學旅行方案的落實,還包括研學旅行活動的評價。通過研學旅行準備內容、執行過程、執行結果三階段,按照一定分值對各項明細進行有效評價,不斷提高研學旅游產品質量。此外,對研學導師的工作質量也應進行考核評價,建立等級晉升等有效的激勵機制。

圖1 云南省研學旅行的運營發展路徑
本文通過對云南省研學旅行發展現狀的深入分析,提出云南省研學旅行的運營模式和優化發展路徑,為云南省加快發展研學旅行提供參考性建議。研學旅行的實施要以中小學生為主體,通過校外體驗式教學模式,在研學旅行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通過頂層設計的參與并完善研學旅行制度體系建設、擴大研學基地的規模和數量、規范研學旅行合同、增加研學旅行產品的投保率、規范研學旅行服務流程、培養專業研學導師隊伍、建立研學旅行評價體系等路徑推動云南省研學旅行優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