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創立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理論,該理論認為:“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上層建筑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的總和。”這一理論是指導我們進行制度建設的理論依據。相對于經濟基礎來說,制度建設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具有滯后性,必須根據經濟基礎和社會現實適時調整,才能更好得發揮作用。
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中國之制,謀劃中國之治,是一次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是一次聚焦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此次會議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景圖,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為把社會主義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指導。據權威統計全會公報中“制度”一詞一共出現77次,“制度”是這次全會的關鍵詞!
此次會議還深刻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能夠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和衷共濟解難事,提高效率辦好事——這是西方多黨制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也是我們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現在和以后都必須毫不動搖得繼續堅持和發揚下去。
改革開放40年,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如同一個茁壯成長的孩子,肌體在不斷成長壯大,原有的體制機制已經遠遠無法適應他的成長,必須給這個孩子定制新的“衣服”,才能更好的發揮社會主義的巨大優勢,激發他的活力和能量。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量體裁衣的會議,是一次為實現中國之治,點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偉大會議。實現“中國之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明確制度建設的前提和方向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建黨百年,篳路藍縷,風云變幻,歷史和現實都多次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明確: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絕不能動搖。當前和今后我們制定的一切規章制度都必須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并且要不斷鞏固和完善這一義制度,而不是削弱這一制度!一切背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都必須拋棄;我們必須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進行,并且要始終維護黨的領導,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西方的制度再好,如果與“兩個維護”相背離,與廣大人民的集體利益和根本利益相背離都是要堅決摒棄的。過去有些學者經常念叨“外國的月亮圓”,這種思維模式已經遠遠行不通了,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我們對自己的制度必須擁有足夠的自信!這是我們進行任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兩個必備前提。
二、制度建設要緊跟時代,有所創新
《呂氏春秋》有言: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站在新時代的起點,展望未來,中國正在不斷崛起,走向世界,可是我們的很多制度建設還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制度建設必須不斷創新!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絕不是一成不變,僵化停滯的,而是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這次全會重點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為了繼續完善我們的制度,更好得發揮社會主義的巨大優勢,把中國制度的優越性激發出來。當今時代瞬息萬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絕不能僵化教條,一成不變,世異時移,沒有一個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永遠行之有效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來說既充滿機遇,也存在挑戰。國際國內都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有些新問題、新情況明顯對于我們的制度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充滿敵意的。比如中美貿易戰、香港暴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繼續創新,謀求更加合理的解決方案和研究對策。隨著改革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寬,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今后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了,有些新情況,新問題可能是我們過去從來未曾經歷過的,解決方法也沒有歷史可以遵循,只能依靠創新,以問題為導向,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和理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解決。我們必須記住,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實踐沒有任何現成模式可以復制和借鑒,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去探索,去實踐,去創新!
三、要敬畏制度
制度一旦確立,就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一絲不茍得執行。要敬畏制度,樹立制度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人不得凌駕于制度之上!過去我們的黨員干部群體中有一些人對制度缺乏敬畏之心,視制度為兒戲,貪污受賄,道德淪喪,妄想做法外之徒,最終依然難逃法網的追蹤和懲罰。對制度缺乏敬畏之心就會造成制度執行的空白,滋生腐敗,走上人治大于法治的怪圈,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黨員干部必須認真踐行和遵守每一項經過科學論證的制度,堅持用制度來解決問題,用制度來管人、管事、用權、用錢。不斷增強尊崇制度、重視制度、領會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內容、提高制度的敬畏之心,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不被腐蝕,永葆長青偉業
四、釋放社會主義制度的正能量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則!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一偉大的初心和使命決定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充滿正能量的,崇高的社會制度。但是由于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們還面臨很多嚴峻的挑戰。從國際形勢來看,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西方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和生活方式的腐蝕不會停止,某些人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不會罷休,要防范和杜絕這些敵對勢力對我國社會制度的顛覆活動,必須依靠制度來解決,釋放我國社會制度的巨大優勢,用和諧健康的社會面貌來化解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惡意詆毀;用先進典型事例來宣揚社會正能量;從國內形勢來看,腐敗行為依然沒有徹底杜絕,在個人私利的驅使下,一些喪失黨性原則的黨員干部依然有可能走上貪污腐敗的道路,我們必須用制度把這些潛在的腐敗犯罪行為扼殺在搖籃里。制度要發揮作用,不僅僅只采取事后的懲戒或雙規,還包括事前的警示和預防,有些人走上貪污腐敗的道路可能就是一念之差。一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往往能夠緩解甚至消除這種臨時性的腐敗行為。好的制度可以把壞人變好,壞的制度卻可能把好人變壞。我們必須明白任何個人在沒有任何道德約束和規范時都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我們的制度和法法律必須把人性中最壞的一面都設想到,設置法律的紅線和底線,不能試圖用道德的力量來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對于某些嚴重的犯罪行為必須給以法律的嚴懲!科學合理的制度可以釋放正能量,激發整個社會的活力,起到維護社會穩定與公平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要依靠制度來維護整個社會的健康和穩定,激濁揚清,把中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民主、和諧。
五、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而執行最終要靠人,執行到位叫制度,執行不力就可能淪為形式。制度執行就好比社會運轉的發動機,不執行一切規劃部署方針政策都是零,不執行什么事都辦不成!
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出現了一個建章立制的高峰期,各領域都出臺了各種規劃條例,方針政策,彌補了過去很多領域政策的空白,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大大提高了整個社會治理的效率,也為廣大黨員干部執行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但是如何執行,執行到什么程度,執行效果如何依然不容樂觀。有些領導干部位高權重,卻對國家政令視若罔聞,采取各種消極推諉的辦法回避執行,歪曲執行,或者干脆拒不執行,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提高制度執行力,還必須要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如果監督問責不嚴,制度執行和不執行一個樣,執行好壞一個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破窗效應”,只有明確責任追究,強化監督檢查,才能確保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實現制度執行的最優化!
如果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中國夢,那么認真執行當前黨中央出臺的每一項制度和決策就是中國夢的起點!路就在腳下,前途是光明的,夢想并不遙遠,我們要充分激發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照亮中國輝煌的明天,點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簡介:
張美美(1980--)女,安徽蕪湖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哲學、領導干部執行力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