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業大國,全國共約有691510個行政村,41636個鄉鎮(街道),有近9億人生活在農村,鄉村是社會神經的末梢,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教育,發展農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建設一支穩定、高素質的鄉村教師隊伍。近年來,黨和國家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在隊伍的補充、管理、教育、培養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日趨完善。筆者通過走訪調研,但也發現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和落實的問題,歸納總結了幾點,以供各方參考。
一、存在問題
2018年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文件指出:“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但經調研發現,因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因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欠缺等原因,導致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中仍然存難招、難留等突出問題,尤其優秀鄉村教師流失嚴重,隊伍穩定性很低。
1.鄉村教師從教條件差獲得感低,農村優秀教師流失嚴重
一是部分偏遠學校交通條件艱苦。多數農村學校離縣城較遠,出行、購物等都不方便,邊遠鄉鎮學校,到縣城需要1-2個小時或2小時以上的車程,且道路崎嶇狹窄,出行十分不便。
二是部分鄉村學校生活條件艱苦。部分農村學校特別是村校、教學點教師住宿條件差,有的地方雖然有教師周轉房,卻沒有獨立衛生間還是旱廁所;有的村小教學點沒有周轉房,新教師只能到校外租房住,特別是女教師住在校外安全隱患較大。
三是鄉村教師生活質量低。距離縣城較遠的鄉村學校教師,上班期間基本都住在學校。工作性質決定了老師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校園里,每天過著教室和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每天面對的是一群學生、一堆書籍、幾摞作業。雖然脫貧攻堅促使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仍有一些鄉村沒有網絡、有線電視,鄉村教師與社會交往的機會減少,生活單調,信息閉塞、思想逐漸落伍。
筆者對西部某縣近三年來鄉村教師流動情況進行統計,縣城學校面向鄉村學校遴選教師,報考縣城的鄉村教師達2813人次,其中考入縣城學校的有349人;辭職107人;調出教育系統211人,總計流失鄉村教師達667人,由此可見,鄉村教師的流失率是相當大的。
2.男女比例失調,鄉村教師大齡未婚女青年多
近年來,隨著農村中小學女教職工人數越來越多、大齡剩女年齡越來越大,其婚戀難題逐漸從個人家庭問題上升為社會難題,也給教師隊伍的穩定帶來不小影響。筆者對西部地區某縣近三年教師性別情況作了統計,該縣3年內共招聘鄉村教師746人,其中,女教師554人,占比74.26%,男教師192人,占比25.74%,年輕男教師數量上與女教師嚴重不均衡。部分鄉村學校清一色的女教師。全縣有未婚女教師788人,其中:25歲以下的有270人,占比34.26%;25~29歲的有469人,占比59.52%;30~34歲的有39人,占比4.95%;35歲以上的有10人,占比1.27%。
3.鄉村教師來源多樣化,構成復雜,不少的教師從開始就沒有立志鄉村教育
筆者調研發現,近年來:一是鄉村教師的補充主要是靠面向社會公招,公招的非師范生比例大概占23%,他們有的是畢業后在企業打工,有的是在企事業單位擔任臨聘人員,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才來考教師,把考入教師隊伍當成進入體制內的跳板,入職后一有機會就跳槽。二是非本土化教師比例大。據調研發現,某縣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時的范圍是全國各地的考生,最后招錄的鄉村教師來自五湖四海,特別是周邊區縣考入的情況也較普遍,他們剛入職就想調回家鄉,只要有機會,即使調不了也要辭職。據統計發現,近三年,流失回到周邊區縣的就有141人。
4.鄉村教師素質亟待提高
一是部分鄉村教師事業心、責任感欠缺,缺乏教育情節,師德師風水平亟待提高。
二是非師范生未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訓練,普通話、三筆一畫等教學基本功差,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基本專業知識缺乏。
5.鄉村學校教師身心健康問題突出
調研發現,鄉村學校教師因患精神病、疑難重癥等原因不能在教學崗位的人員達2%,這些人不愿意辦理病退,不但占用了學校編制,又要待遇,特別是精神病人員不好管理,給社會和學校帶來安全隱患。
二、幾點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困難家庭的脫貧攻堅工作要做到扶志和扶智相結合,防止貧困代際傳遞。防止貧困代際傳遞的最好辦法,就是要讓困難群眾家庭的適齡兒童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從而用技術逃出貧困“魔咒”。困難群眾子女的教育系于鄉村教師,陳寶生部長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要求:要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傾斜和支持力度。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陣地,城鎮化越是加快,農村教育越要加強。
1.加大教師配備力度
(1)按照師生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考慮藝體教師、住宿制學校宿舍管理員、食堂管理員編制。嚴格實行“雙班制”教學,引導學校行政及教師滿負荷工作,并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鼓勵教師多上課,按勞分配,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建立教師補充機制。人社、編辦大力支持對青年教師的選聘和培養,教育主管部門制訂教師補充辦法,引進優秀人才,充實到農村教學一線,形成良性的教師補充機制。
(3)加大定向招生的力度。對貧困山區教師培養,更多采取縣來縣去、鎮來鎮去、村來村去等辦法,確保山區教師的穩定。為高寒邊遠學校定向招聘教師,每次調動時給予專項指標,為高寒邊遠學校教師出得來提供通道。
2.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提高待遇
(1)改善教師住宿及生活條件。為留住有志青年教師扎根艱苦邊遠山區、獻身鄉村教育事業,多舉措改善農村教師住宿條件,一是深入開展國有資產侵占清退工作,收回房屋用于青年教師住宿;二是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完善鄉村教師周轉宿舍配套設施,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三是維修改造危舊教師宿舍,改善鄉村教師居住條件。
(2)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依據19年全國教育工作大會精神:“要實施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鼓勵各地適時擴大生活補助政策實施范圍,提高補助標準。創新教師補充機制,逐步擴大‘特崗計劃規模,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各級政府要力爭不斷提高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標準。
(3)不斷加強資金傾斜。在鄉村學校(教學點)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進一完善各類工作、生活必備的設施設備;與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協作,共同為鄉村教師搭建多種形式的交友、交流平臺,豐富鄉村教師精神文化生活。
3.落實對鄉村教師的激勵性傾斜政策
具有一年以上的鄉村學校工作經歷作為職稱評聘的必備條件;在職稱評聘考核中,對鄉村學校任教經歷實行加分;在城區選考教師考試中,對鄉村學校任教年限實行加分。繼續實施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對在鄉村學校從教10年、20年、30年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評優評先比例和指標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
4.加大培訓力度,發揮名師作用,培養鄉村教師
深入落實全國教育大會要求,繼續實施鄉村教師發展協作攻堅行動,為鄉村教師提供高質量培訓機會,加速補齊貧困地區教師能力建設短板。深入推進名師工作計劃,發揮名師作用,培養鄉村教師,加大骨干教師培養力度,每個學校力爭做到有縣級骨干教師。開展基本功訓練,提高鄉村教師專業技能。開展送培訓下鄉到校,現場解決鄉村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實踐活動,堅定鄉村教師的職業信念,增強他們的教育情懷。
5.積極探索教師招聘的辦法
一是探索設立編制周轉池。根據每個學校生源變化,協同人事勞動部門在不突破編制總量的前提下,適時靈活調整學校編制,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二是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在不影響因患精神病、疑難重癥教師待遇的前提下,合理解決因病不愿病退人員占用學校編制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寶生.落實 落實 再落實——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901/t20190129_368518.html,2019-01-30
作者簡介:
譚沈,中共云陽縣委黨校信息科科長,公共管理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