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杰
褚時健的夫人馬靜芬最近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談起董明珠時說:“第一次看她我討厭她,她在臺上講話我在下面聽,我覺得怎么搞的這人,那么神氣,老罵人。” 最近,還有一位女網紅因為仿妝董明珠,而被罵上了熱搜。
董明珠總是留給別人一個氣場強大、劍拔弩張的印象。但我知道這不是她的全部。
我曾三次采訪過董明珠。第一次是在2016年,采訪之前,緊張超過了興奮,生怕哪一個問題不合時宜會招惹到她。但實際上,董明珠是一個極好的采訪對象,語氣舒緩平和,碰到尖銳問題也不惱,即使采訪已經超時,工作人員已經在催促,她依然非常耐心地讓我把問題問完。
很多公眾人物習慣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包裹起來,以一種修飾過的“人設”面對公眾。而董明珠總是在公眾面前過于“真實”,甚至有時候“口無遮攔”。面對面三次以后,我開始能夠用更多碎片拼湊一個更真實完整的董明珠。
很多年輕的互聯網創業者,張嘴就是風口、趨勢、賦能,而董明珠口中,永遠是品質、用戶和責任。很多職業經理人非常清楚公與私的界限,不會把自己與企業深度捆綁,但會充分保障自己的股權等收益。而董明珠不僅把自己與企業牢牢捆綁在一起,而且在格力干了30年,所占股權也不超過1%。
“她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宗教般的癡迷”,我非常認可這句對董明珠的評價。這種“宗教般的癡迷”,在我看來正是企業家精神的根本。經濟學家張維迎曾經說過,研究了35年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企業家精神。其中有一條是:企業家的目標不僅僅是利潤,還有超越利潤的東西。而且,通常企業家不是一個好員工,好員工最大的特點就是聽話,按程序辦事。
從這個意義上看,董明珠不是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但一定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

@兔子君:追隨“年度影響力人物”這個活動多年,今年尤有感觸。我從來自不同領域的獲獎者身上看到了堅守的力量,也看到了榜樣的力量。生活總有高低起伏,但正是這些敢于堅持的人,給了我們別樣的溫暖和光明。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從追求效率的年代到講求公平的年代,年度公益人物盧邁運用自己的經濟學背景和多年實踐,為社會持續創造著價值,感動佩服之余,也讓我們這些讀者愿意追隨他的腳步。(@三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