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小榮 崔秋苗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近年來,在市場經濟杠桿的驅使下,相當一部分中青年背井離鄉,進入浩浩蕩蕩的打工洪流之中,隨之,留守兒童隊伍愈來愈龐大,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學校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下面,結合實際,談談我校在留守兒童管理方面的點滴做法。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人員責任,是加強留守兒童管理的關鍵
留守兒童管理必須時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管理必須責任明確,目標清楚。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健全組織機構
我鎮小學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鎮小學支部書記為副組長,班子其它成員為成員的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鎮小學留守兒童的關愛幫扶工作。同時,基層學校也成立了相應機構,明確了成員職責分工。確保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2.夯實人員責任
在成立鎮小學組織機構、基層學校組織機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明確人員職責,我們在開展為期一周基層調研的基礎上,簽訂了鎮小學校長與鎮小學班子成員、鎮小學班子成員與基層校長、基層校長與全體教師、全體教師與留守兒童家長、代理家長四級留守兒童關愛幫扶責任書,并將留守兒童關愛幫扶與鎮小學班子成員、基層校長、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優樹模、崗位晉升關聯起來、嚴格落實幫扶問題一票否決制,切實落實各級留守兒童的幫扶責任。
二、完善幫扶制度,明確幫扶任務,是落實留守兒童管理措施的基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活動的開展,必須經受制度的指導、約束和規范。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完善留守兒童幫扶關愛制度
我們立足鎮校實際,制訂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方案》《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工作制度》《學生勵志教育制度》和《留守兒童關愛學校、教師、家長公約》《愛心媽媽驛站工作制度》和《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責任追究辦法》等,讓制度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進行正確約束、規范和指導,從制度的層面保障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有序扎實開展。
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幫扶責任清單
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內容應該是方方面面的,幫扶過程需細微細致。我們調研確定了以下幫扶內容,打印下發,讓老師依照執行,免得老師幫扶工作無法下手。學習幫扶包括: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課程作業的輔導;心理健康幫扶包括:自信心的建立、受挫折能力的培訓、自我言行的約束、極端心理的疏導;生活幫扶包括:學生理想的確立、小心愿的實現、疾病的預防、安全意識的培養、人際交往、自我提高。
三、靈活監管形式,筑牢關愛基礎,是留守兒童管理的根本保證
留守兒童管理必須要有一支熟悉管理、熱愛管理,富有責任心的團隊。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搭建教育平臺,辦好家長學校
家長素養與學生的成人成才緊密相關。為提高家長助力學校教育發展,我鎮小學搭建平臺,每學期創辦不少于2次的家長學校,并通過舉辦知識講座、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堅持專題講座與討論交流、知識傳授與典型引路、發展學生素質與提高家長素質、家庭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四結合”教育模式,對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培訓與指導,幫助監護人樹立科學的育人觀,使其掌握正確的監護教育方法,保證家長(監護人)有能力管理孩子,監督孩子,教育孩子,達到家長助力學校教育的目的。
2.聘請“代理家長”,落實監管責任
孩子生長在社會的大熔爐里,排除父母之外的其它親屬、老師、同事、街坊、鄰居中肯定有品行高尚、熱心公益、會管理子女、教育子女的能人賢士,他們是留守兒童“代理家長”的最佳人選(簡而言之,代理家長就是短時間代替留守兒童家長管理孩子學習、生活的人)。通過協商,家長和學校共同選定政治思想好、工作責任心強、熱心留守兒童工作的同志擔任“代理家長”,學生原家長與“代理家長”簽訂代理協議,嚴格監管責任,“代理家長”則盡職盡責,履行諾言,做到了對留守兒童從學習上輔導、生活上關心、思想上溝通、情感上交流,減輕了留守兒童家長的后顧之憂,解決了學校管理的困惑。
四、搭建關愛平臺,落實幫扶措施,是落實留守兒童管理的有效途徑
留守兒童是個十分特殊的群體,其思想行為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涉及的問題肯定方方面面,嚴重程度可想而知。留守兒童的教育任重道遠,永遠在路上,風險機遇并存。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爭取各方支持,持續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培訓
在縣關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旬邑縣“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成長與服務”蘇陜扶貧協作項目啟動儀式在我校舉行,專家教授每月對所有留守兒童和班主任進行兩次心里輔導培訓,暑假組織6名留守兒童赴北京參加了心里輔導培訓,培訓期間,專家老師將政策解讀、專業理論、個案分析、現場實操等豐富的教學內容,以新穎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師生們,大家一邊認真聆聽老師講解,一邊聯系實際交流互動,學習氛圍特別濃烈。使所有師生深受鼓舞、收獲滿滿。
2.立足鎮校實際,廣泛開展幫扶活動
我鎮小學留守兒童較多,我們傾全鎮教師之力,簽訂了幫扶責任書,組織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了“一對一”結對幫扶關系,定期開展精神守護、心理疏導、學習幫扶、資助關愛以及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一方面拉近了師生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學校、老師、社會的溫暖,增強了學生感恩社會、報答社會的信心。
3.利用特殊節日,實現留守兒童微心愿
留守兒童和其它孩子一樣,每逢生日、重陽節、六一兒童等特殊節日,都有一個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小心愿,并都希望自己小小的心愿得到滿足。于是,我們盡量協調灶上、學校,為這些孩子在特殊節日里為這些孩子發個生日賀卡或過個集體生日或改善一下生活,滿足孩子們小小的心愿,讓他們融入集體、愛上集體,感受集體的力量,從而樹立遠大志向。
4.凈化校園環境,積極創設良好成長氛圍
我們主動配合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門,切實加強了對校園及周邊網吧、娛樂場所的清理整治和監管,嚴厲打擊處理侵害留守兒童的違法犯罪活動,并邀請縣司法局、縣公安局等部門專業人員,進到學校開展法制進校園和安全進校園專題報告、知識講座,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
5.針對問題學生,建立愛心媽媽驛站
問題學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人打開孩子的心扉,消除孩子的心結,清除不了孩子的心理障礙。為此,我們遴選了極富責任心、慈善、愛心、耐心的女老師作為愛心媽媽,建立愛心媽媽驛站,讓愛心媽媽像親媽媽一樣鼓勵孩子、教育孩子、引導孩子,了解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走過坎坷。
雖然,我們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上付出了很多辛勞,也收獲了不少喜悅,但也存在諸如臨時監護人監護不力,心理疏導教育不及時,假期學習教育“真空”等諸多問題。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創新思路,夯實責任、強化措施,繼續推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向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