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詩洋
摘 要: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報刊的生存狀態和發展勢頭受到沖擊。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中國的報刊編輯部門應該探尋新的發展道路。基于此,從報刊編輯部的管理角度出發,針對當前編輯部改革中“編輯1+X”的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媒體融合背景下編輯部的管理工作存在管理結構混亂、過度跨部門協作、簡單的層級壓縮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從而為報刊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媒體融合;報刊;編輯部管理
中圖分類號:G21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5-0158-02
媒體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起初集中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融合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媒體融合迅速吸納了數字技術,“互聯網+傳統媒體”形式層出不窮,網絡廣播、數字電視、電子雜志、網絡報刊以及各種社交平臺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1]。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顛覆了傳統大眾傳播的方式和環境,傳統報刊也因此受到巨大沖擊。由此,報刊的存在狀態和未來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面臨如經營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管理困難、結構復雜等困境。這些困境的存在亟待報刊編輯部進行變革,組建適應新媒體環境的數字化平臺,實現成本降低、規模擴大、效益提升,增強報刊影響力。
一、媒體融合對傳統報刊的影響
媒體融合從字面上理解是“不同媒體融合成一體”,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融合的意義已經不止局限于兩種或多種媒體之間簡單的組合,而是不同媒體之間的合作模式、運營方式等,是多種形式產業鏈的交錯鏈接以創造新的價值[2]。因此,媒體融合是不同媒體功能、形態、傳播方式過程和結果的融合。媒體融合對傳統報刊帶來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探討。
(一)媒體融合給報刊帶來的生存挑戰
媒體融合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生存大環境,使報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無論是報刊的發行量、廣告收入等效益的下降,還是讀者及閱讀習慣改變對報刊影響力的負面影響,都使得報紙行業出現“寒冬”狀況。報紙產業曾是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產業,但是近年來,全球的報紙發行量都呈現出顯著的下降趨勢,廣告收入因此也受到巨大影響。
(二)媒體融合給報刊帶來的發展機遇
媒體融合固然給報刊帶來很多挑戰,但同時,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也為報刊帶來許多發展機遇。首先,媒體融合為報刊的影響力擴大提供了更大的發展平臺,因此,報刊必須要抓住機遇擴大影響力,在互聯網新平臺中占據新聞信息傳播的一角[3]。其次,由于傳播媒介邊界的模糊,報刊的數字化方式不能只局限于將已出版的紙質文稿原封不動地電子化再出版,而是要依據用戶喜好進行新聞稿件的加工和再編輯,以提升報紙內容質量。最后,從個體層面上看,報刊對全能型記者的需要和培養極為迫切,因此報刊人才能力的提升和業務素養的提高也是報刊良好發展前景的必備要素。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報刊編輯部的管理現狀
媒體融合對報刊的生存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作為報刊核心部門的編輯部,為了適應媒體融合背景的發展,首先應該探索自身功能的轉變和結構的轉型。報刊的內容建設仍然是發展的核心位置,提高內容質量是報刊發展的永恒目標。同時,報刊的發展也要善于抓住和利用媒體融合和新的網絡技術為受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我國報刊正在進行媒體融合的轉型和發展,目前已有不少轉型成功的實踐經驗,如報網互動、全天滾動新聞、全媒體平臺等。而這些轉型方式的不同所對應的編輯部結構也有所差異,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編輯1+X”——1為傳統的新聞核心內容,X是不同的組織構成[4]。
(一)“編輯1+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編輯部從建立開始就著手于“報紙+手機+網絡”的融合和銜接,將傳統報紙的優勢和新媒體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獨特的優勢,即權威報紙的公信力和互聯網的新聞即時性。這既展現了報刊強大的新聞挖掘能力,又打破了“一日一報”以及傳播范圍小的局限性。滾動新聞編輯部的成立真正實現了全天候無間斷的新聞播報,報業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也得到巨大的提升。由于編輯部組織結構調整引發編輯部組織目標、生產流程、組織文化等一系列相關因素的改變,報社記者供稿方式、交稿方式等管理層面的問題逐漸浮出。
(二)“編輯1+全媒體平臺”的形式出現
全媒體編輯部由于納入了新的媒介傳播方式,編輯部內部管理也出現了改變。例如,傳統的截稿模式不再適用,采編記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資料搜集編寫;報道方式從單純的文字到圖片、視頻等。基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這些結構的轉變和管理的改革在媒體融合的大時代下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對報刊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的是,報刊編輯部的工作流程因為全媒體平臺的加入而發生了重大轉變,編輯部的業務流程、記者的業務技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此外,由于組織結構的變革,績效機制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三、報刊編輯部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無論是從某個報刊轉型的實例出發,還是從我國報刊轉型的整體上看,大部分編輯部都對媒體融合背景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和探索。然而,不同的報紙編輯部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情況、產生不同的問題。因此,針對報刊編輯部管理現狀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時總結找出解決方案才能更好的實驗報刊編輯部的轉型管理。具體來說,報刊編輯部的管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管理結構混亂
結構混亂是許多報刊編輯部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在進行編輯部功能調整之后,采編記者在完成新聞采編后仍需要將整理后的資料提交給編輯人員進行編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新媒體的存在,新聞的發布涉及兩個及以上的發布平臺,不同平臺的編輯人員之間的溝通協作難免會出現問題,造成不同平臺之間的發布效果不同,編輯方式也不同。究其原因是管理層級之間分工不夠明確,不同平臺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亟待完善。
(二)過度跨部門協作
跨部門協作是在關聯性很強的媒體融合背景下產生的,由于社會背景日益復雜,協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實際工作中,需要跨部門協作的情況越少,證明組織結構越明晰、分工越明確,如果經常需要跨部門協作,那么當前編輯部的管理一定是層次不分明、不合理的。
(三)簡單壓縮組織結構
管理學提出的扁平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中間管理的層次,打破溝通障礙。但是我國報刊編輯部在管理結構改革中出現機械刪減管理層次問題,不僅沒有減少管理的復雜程度,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扁平化管理的目的應該是實現組織內部的交流溝通順暢,提高合作效率,增強報業的核心競爭力。報刊編輯部在進行扁平化管理改革時應該避免簡單壓縮組織結構,管理改革重心應該是打通溝通障礙。
四、對報刊編輯部管理的建議
媒體融合背景下,我國報刊編輯部管理的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報刊編輯部只有順應這種趨勢才能在百花齊放的新媒體時代占據一席之地,只有多思考多探索,報刊的發展才會有蓬勃的生命力[5]。結合實際案例,針對現存的問題,具體提出以下建議。
(一)工作專門化
工作專門化要求報刊編輯部在具體工作劃分時將一項工作細化分解成若干步驟,安排對應的員工進行專門的工作活動,改變一個人完成全部工作流程的局面,層層分級,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按照媒體融合下的新編輯部功能將編輯部分為數據采集部、內容定制部、網絡編輯部、多媒體制作部等,每個小部門還可以進行更細致的劃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專門化管理。
(二)控制部門跨度
報刊編輯部的管理者所帶領的團隊應該是有限的,在工作專門化分類后,各部門應該各司其職,組織設計中對團隊大小和工作范圍要有一定的控制度,盡可能的避免跨部門合作的產生。下屬員工應該只對應一位上司管理者,不應該出現無邊界化的指揮鏈,這樣既保證了管理層的個人利益,也提升了整個編輯部的工作流暢性。
(三)打通組織溝通障礙
要解決報刊編輯部內部信息不疏通、溝通存在障礙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管理改革。一是進行管理流程的重新規劃,依據工作流程進行具體的人員分工,最大限度的實現組織結構的縮減,避免簡單的刪減層級;二是提高編輯部人才素質,只有員工各司其事,對工作具體流程負責才能真正實現扁平化的組織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結語
媒體融合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互聯網的發展也依賴于新傳播媒體的誕生。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不僅會帶來極大的信息流沖擊,對報刊的發展也會產生許多復雜性和矛盾性的影響。報刊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媒體融合是一個長期的發展背景,報刊編輯部必須突破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報刊的受眾轉變、業務中心轉變、內容形式轉變、生產方式轉變等都對編輯部的結構提出變革要求,所以編輯部的管理方式也要進行相應的轉變。報刊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將媒體融合背景下所出現的阻礙變成動力,充分發揮報刊的強項,為中國報業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郭毅,于翠玲.國外媒體融合及其相關概念研究[J].現代出版,2013,(6):162-163.
[2]? 韋路.媒體融合的定義、層面與研究議題[J].新聞記者,2019,(3):32-38.
[3]? 章羽紅.日本報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青年記者,2018,(27):89-90.
[4]? 王棟,田曼.滾動新聞如何發揮威力[M]//南方傳媒研究:第9輯.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5]? 潘駿暉.融合轉型:媒體融合時代下傳統報業多元化經營新方向[J].中國出版,201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