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莉,王春南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2.遼寧省沈陽市兒童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2)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指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由非進行性腦損傷導致的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與姿勢發育異常,是導致小兒出生后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1]。根據腦癱臨床表現,可將其歸為中醫“五遲”“五軟”的范疇。督脈為十四正經之一,又屬奇經八脈,在經絡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邦^為諸陽之會”,腦癱的病位在腦,督脈“入屬于腦”,清·張錫純言:“督脈者,又腦髓神經之所也?!笨梢姸矫}與腦密切相關,當腦發生病變時,從“督”論治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1.1 督脈循行路線與腦的生理關系 有關督脈循行的記載,可見于《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敝赋龆矫}由風府入腦,與腦相連。李時珍稱“腦為元神之府”,《靈樞·海論》曰:“腦為髓之府。”《素問·脈要精微論》道:“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闭f明腦作為元神之府、精神匯聚之處與督脈密切相關,且可主宰人體的思維、認知、記憶等能力[2]。根據“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理論,督脈可以調節因腦損傷導致的各種問題。
1.2 督脈相關臟腑與腦的生理關系 督脈不僅與腦直接相關,還與心、腎等臟腑存在密切聯系?!端貑枴す强照摗分赋龆矫}的一條分支“上貫心”“貫脊屬腎”“入循膂,絡腎”?!夺t學衷中參西錄》記載:“人之神明有體用,神明之體藏于腦,神明之用出于心?!闭f明心藏神,也是人體認知、思維活動的中樞,心神、腦神都與督脈密切相關[3]。腎與腦癱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腎“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方面。督脈絡腎,可領腎之精氣上行于腦,同時督脈與足陽明脈交會,將先天之腎氣與后天水谷之氣合二為一,有調節先后天的雙重功效[4]。基于這些生理特點,通過調督脈既可充先天腎氣,又可培補后天脾胃之氣,填精益髓,改善患兒因胎氣怯弱、先天稟賦不足導致的發育遲緩等癥狀。
1.3 督脈相關經脈與腦的生理關系 《靈樞·經脈》曰:“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顛。”《素問·骨空論》載:“督脈者,與太陽起于目內眥,上額交顛上,入絡腦?!笨梢姸矫}有一部分與足太陽膀胱經脈并行。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統領諸身之陽氣的作用,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陽氣在小兒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因此通過調督可起到調節氣血、振奮人體陽氣、促進患兒生長發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且又為各臟腑精氣匯聚之處,故幾乎所有的臟腑經絡都與督脈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綜上,督脈上通于腦,內聯臟腑,外絡經脈,通過治“督”可通髓達腦,改善因腦損傷導致的諸多障礙。
關于腦癱病因病機的認識,歷代醫家的看法大致相同。《幼幼集成·胎病論》曰:“兒之初生有病……受脾氣為肉,脾氣不足,則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腎氣為骨,腎氣不足,則骨節軟弱,久不能行。此皆胎稟之病,隨其臟氣而求之?!薄痘钣仔臅酚涊d:“爰自降生之后,精髓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虛瘦,神色昏慢?!笨梢娔X癱的病因病機有先后天之分,即先天腦髓失養與后天經脈閉阻、瘀阻腦竅兩個方面。根據督脈的循行路線可知,督脈為上入絡腦的重要通道,若督脈閉阻,則氣血精微不能上輸至腦竅,“腦為髓?!?髓海失養,則會出現意識不清、目光呆滯、四五歲不能語、流涎等小兒呆證的表現[6]。督脈又可調節全身陽經經氣,調控陽氣的盛衰消長,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若全身陽氣不通,則經脈閉阻、瘀阻腦竅,出現肌肉遲縱、筋骨不健,甚至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數歲不能行等現象。
3.1 從“督”論治腦癱的臨床報道 腦癱患兒中,約有70%為痙攣型腦癱,具有折刀樣肌張力增高、下肢痙攣等主要臨床表現。對于此型患兒的治療,現代醫學多采用機械物理刺激、注射肉毒素及關節活動度矯正術降低患兒的肌張力,糾正患兒的異常姿勢。但是治療費用相對昂貴,治療效果不持久,存在不良反應多等問題。研究發現,針刺督脈穴位可降低血清中興奮性神經遞質的含量,抑制異常興奮的傳導,緩解肢體痙攣。李成軍等[7]以醒腦開竅、通調督脈針法聯合功能訓練、智力訓練及康復訓練等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78例,結果顯示,聯合組總有效率高達84.6%,明顯高于對照組。通調督脈針法是在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法[8]的基礎上,依據臨床經驗調整后創立的,能更有針對性地應用于小兒腦癱的治療,該針法可通過促進陽經與腦之間的聯系,配合醒腦開竅針法發揮協同作用。陳彩云[9]采用通督調神益智頭針及夾脊穴聯合運動療法治療20例痙攣型腦癱患兒,通督調神益智頭針選取百會、四神聰、智三針、顳三針、語言1區、語言2區穴位,結果顯示,針刺聯合運動療法組療效明顯高于單純運動療法組。頭是十二經脈、臟腑、經絡氣血匯聚之地,通過任督二脈循環;從神經解剖學看,頭是大腦皮層在體表的投影。督脈循行于脊中,總督諸陽,督脈一旦發生病變,則全身十二經脈氣血不通,運動功能發生障礙。頭針配合夾脊穴治療小兒腦癱可以降低患兒肢體肌張力,緩解痙攣狀態,并起到醒腦開竅、改善四肢功能的作用。張艷等[10]運用督脈穴位埋線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40例痙攣型腦癱患兒,發現督脈穴位埋線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腦癱對雙下肢痙攣程度的改善較單用康復訓練更為顯著。穴位埋線法是現代針刺治療的延伸,可通過異體蛋白對穴位產生的持久生物化學刺激,延長針刺治療效果。督脈穴位埋線配合康復訓練能較持久地鞏固肌張力和痙攣改善的療效,解決了現代醫學治療痙攣型腦癱作用不持久的問題。韓雪等[11]發現,梅花針叩刺督脈和夾脊穴為主治療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療效顯著。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主要表現為頭部的控制能力差,腰部無力,難以產生正常的自主運動,運動發育障礙程度較重。梅花針叩刺可振奮督脈及夾脊穴的陽氣,促進本經和相鄰絡脈及經脈之氣的循行,使不隨意運動減輕,提高康復療效。王坤等[12]以督脈捏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肌張力低下型腦癱患兒60例,發現該法可有效提升患兒的肌張力,改善其運動功能。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屬于較嚴重且特殊的類型。督脈捏脊療法通過促進背部馬尾神經的興奮傳導,對神經損傷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促進腦癱患兒的生長發育及運動功能的修復。綜上可知,從督脈選穴結合康復訓練療法治療腦癱患兒,臨床效果顯著,且具有作用持久、不良反應少、治療費用不高等優勢,不僅適用于大多數類型的腦癱患兒,而且對少數發病率低且癥狀較重的腦癱患兒也有較好的療效。
3.2 督脈治療腦癱的實驗研究 大鼠腦的血液供應與人類相似,7日齡大鼠腦的發育階段相當于新生兒出生時,所以實驗研究用7日齡大鼠作為模型研究小兒腦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王春南等[13]發現,通督調神電針能通過抑制NF-κB信號傳導通路介導的白細胞介素(IL)-1、IL-6等細胞炎性因子的表達,改善缺血缺氧性腦損傷。通督調神電針通過刺激百會、人中、大椎激發督脈之氣,直接作用于信號傳導通路中的始動因子、關鍵信號及目的因子,降低有害信號的傳導,進而阻斷炎癥反應信號的傳遞和神經損害信息的傳導,最終達到神經保護作用。劉振寰等[14]研究顯示,通督醒神針刺法可抑制腦癱幼鼠腦神經細胞凋亡,增強腦組織神經生長因子的表達,從而改善幼鼠肢體功能,對腦癱幼鼠腦組織損傷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丁寧等[15]通過Morris水迷宮試驗和免疫熒光及蛋白質免疫印跡(WB)檢測法發現,通督啟神針法可改善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具有良性調節海馬及前額皮層腦區灌注、防止神經元損傷的作用。從以上實驗研究可見,從督脈治療腦癱的作用機制,主要與抑制大腦皮層炎性因子的過度釋放、減少神經細胞凋亡等有關,研究多與腦組織相關。但是,從“督”論治是一個整體的調節過程,不僅會影響腦的生理功能,對腦癱患兒的其他組織也會產生影響,但此類研究較少,可作為今后研究的方向。
督脈的循行路線經過腦,并且與心、腎等臟腑有密切聯系,同時有一部分與足太陽膀胱經并行,為從“督”論治腦癱提供了理論依據。臨床研究顯示,從督脈治療痙攣型腦癱、不隨意運動型腦癱及肌張力低下型腦癱患兒時均有顯著療效;針刺督脈可改善腦癱大鼠的認知能力、促進腦缺血后神經細胞再生、提高大鼠的運動功能,通過抑制炎性因子IL-1、IL-6等過度表達,減少細胞凋亡,改善腦缺血后再灌注損傷。但是,從督脈入手治療腦癱的相關研究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臨床報道多是以小樣本研究為主,實驗研究較少且沒有將督脈的靶點研究具體化,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夠做到臨床研究大樣本、多中心對照,實驗研究將靶點細化,從而為從督脈治療腦癱提供更科學的理論支持,為其更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