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燕
【摘要】數學學習中的“高原現象”主要是指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數學學習成績以及數學能力不僅沒有獲得提升反而出現停滯的情況,這種“高原現象”不僅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動力帶來影響,還會嚴重打擊到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在此,簡單分析了數學學習中“高原現象”的表現以及成因,并簡單闡述了解決數學學習中“高原現象”的對策。
【關鍵詞】數學學習? “高原現象”? 數學思維? 自主學習意識
“高原現象”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的一種“學習綜合癥”,也是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如果學生能夠順利突破這一特殊的心理時期,會為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否則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更大的困擾。這就需要數學老師深入研究數學學習“高原現象”的表現和成因,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合理的解決方案。
一、數學學習中“高原現象”的表現
數學學習中的“高原現象”一般出現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技能之后,這種心理現象的外在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不僅學習進度開始變慢,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進度后退的現象;其次,在經過大量數學概念的學習之后,學生產生出疲倦、懈怠等不良情緒,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帶來了極大影響,還會令學生出現在練習中對已掌握的數學知識運用不熟練和疏忽大意等現象。學生的數學學習“高原現象”持續時間以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如果“高原現象”持續時間較長且數學老師沒有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很容易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自信心造成嚴重影響。
二、數學學習中“高原現象”的成因
(一)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轉變帶來的影響
學生因數學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的轉變而出現的“高原現象”,大多出現在剛剛入學的新生身上,或者是剛剛接觸邏輯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數學知識的情況下,此時的學生還在延用原有的思維模式,導致學生對新的數學知識以及思維方式較為陌生和難以理解,并經常出現思維混沌的現象,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注意力分散、情緒焦慮等情況。
(二)心理因素帶來的影響
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高原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部分學生在初步掌握數學概念以及數學知識的運用之后,往往會產生“我已經學會了”的想法,使得這些學生在數學老師進行反復的知識鞏固講解時,經常會出現不耐煩和枯燥乏味的心理;其次,還有部分學生是因為膽怯等負面心理較為嚴重,認為自己太笨而且怎么學都學不會,這種消極心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產生影響,從而使學生陷入越學習、越努力就越迷茫、越低迷的窘境。
(三)外來因素的影響
令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高原現象”的外來因素,主要來自于數學老師教學模式的影響。首先,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極大影響了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效果,使得部分學生產生出焦慮、迷茫等情緒,并最終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影響;其次,部分數學老師為了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反復的對一些基礎數學知識進行強化講解,很容易使部分數學成績較好、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產生不耐煩的心理,從而影響到這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第三,部分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操之過急,教學進度稍快而且拓展內容也較多,使得部分學生很難跟上數學老師的教學節奏,而且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記憶程度也不夠深入和牢固,再加上題海式的練習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憊和厭學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高原現象”。
三、數學學習中“高原現象”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數學知識結構的串聯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數學知識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并向質變轉變時是最容易出現“高原現象”的階段,而數學知識結構的串聯,主要是指數學老師幫助學生將零碎的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程度并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效果,也是應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高原現象”的有效方法之一。這需要數學老師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整理,并以留下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方式對已學內容進行濃縮;其次,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合理整合,并通過列表、圖表等形式將這些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體現出來。比如,在進行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直角三角形》教學時,數學老師可以將全等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點一同呈現給學生,并通過“三角形→全等三角、等腰三角、直角三角→各類型三角形特點”的圖表,將三角形相關數學知識以更加直觀、全面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各類三角形的對比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對已學數學知識進行溫習,并幫助學生將已學數學知識合理的串聯起來,避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知識混淆等情況。同時,這種數學課堂教學方法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結構化這一概念,對于學生自主整理數學知識以及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等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還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并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重視并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和提升,不僅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重要手段,如果數學老師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很容易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高原現象”。首先,數學老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搜集一些較為經典的不等式數學題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和解答,以“a、b、c為正數,以及a>b為條件,證明(a+c)/(b+c)>a/b”這一題為例,數學老師讓學生們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給出兩種或以上的證明方法,同時,數學老師還可以告知學生們證明方法不局限于數學解題方法,并在學生陷入思考窘境時給予相應的指點和引導,這種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廣度;其次,數學老師還可以對數學問題進行合理轉變,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性和靈活性。
(三)加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加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自我提升意識的培養,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因心理問題而產生的數學學習“高原現象”。首先,數學老師應重視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營建,利用與學生平等溝通交流等方法,對學生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解和指點,從而通過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與距離,以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其次,數學老師還可以為學生們講解數學學習以及例題解析等方面的技巧,慢慢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并通過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動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和學習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緩解懈怠等不良心理問題的出現。
四、總結
綜上所述,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大多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遇某些困難而引發的,這就需要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的了解,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加以關注,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的培養,并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翔.克服數學總復習中“高原現象”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09).
[2]謝石龍.素質教育“高原現象”的成因及對策[J].江西教育,2009,(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