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學校“〖HJ0.7mm〗恒美”文化與“新教育”理念有機結合,歷經各級通識培訓、理念滲透、課堂實踐,對新教育的概念日漸明晰,信念與日俱增。
【關鍵詞】學校? 恒美文化? 新教育理念? 有機結合
2016年10月,“新教育”實驗項目與我們結緣。我們將學校“恒美”文化與“新教育”理念有機結合,歷經各級通識培訓、理念滲透、課堂實踐,對新教育的概念日漸明晰,信念與日俱增。在“新教育實驗項目”卓越課程的構建過程中,我們有如下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項目理念與學校文化深度融合,創建孩子們喜愛的卓越課程群
課程建設是學校和學生發展的核心。經過面向家長、學生、教師的調查,邀請專家進行符合校情的課程分析,在“新教育”推進的過程中,我校融合“新教育”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結合學校教師的個性特長,遵循學生發展的需求,構建形成了“安西路小學‘恒美卓越課程體系”。此課程體系分為四大課程模塊:奠美課程(基礎學科課程)、醇美課程(德育修養課程)、濟美課程(實踐體驗課程)、創美課程(創新思維課程)。
1.奠美課程。為孩子的發展奠定基礎是奠美課程的目標。遵循國家課程的校本化整體構想、規劃和實施,整合形成了“奠美課程”。
2.醇美課程。培養心智健康,品德優良的學生是醇美課程的目標。遵循以德育活動促行為養成的原則,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的開發和整合形成了“醇美課程”。
3.踐美課程。在實踐體驗中幫助學生發現美好事物的特質是濟美課程的目標。遵循新課程中的過程大于結果的理念,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發展各項技能。
4.創美課程。經過知識的積累和經驗的沉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創新成果。所以開設實踐活動類課程,為孩子的“成事”提供一個平臺、創建一個空間,整合形成了“創美課程”。
二、卓越課程實施與項目“十大行動”攜手并進,開設卓越課程推進項目實施
新教育的創始人朱永新教授倡導“行動就有收獲”。學校本著將課程的研發與“新教育”項目的“十大行動”縱向融合的思路,以實踐“十大行動”來落實卓越課程的開設,采用“課內構建+課外延伸”的操作方法,建構出了較為完善的“恒美”理念下的課程群。
課內,我們在實踐“構建理想課堂”基礎上,形成了符合學校實際、適合“恒美”文化課程群開設的“互美”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卓越課程開設的有力保障。“互美”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建中,我校先后邀請臺灣翻轉課堂專家鄭富教授、中央教科院“益智課堂”的專家指導教師入校,在全校所有學科中開展“翻轉課堂”“益智課堂”的通識培訓〖HJ0.8mm〗和指導,在借鑒與分析、融合的基礎上構建出了“互美”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框架。
課外,我們與“新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共育”“聆聽窗外聲音”“營造書香校園”等行動相結合,以“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為切入點,凝結多方力量,落實開設好研發的卓越課程。
1.利用第二課堂做好卓越課程的全面輔導。為了做好卓越課程的校內輔導,學校要求第二課堂要做到“三保證”即保證計劃安排、保證時間場地、保證督查反饋。學校安排每周三下午的兩個小時作為社團活動時間,每個班教室、十余間專用功能教室,同時進行豐富多彩的“恒美”卓越課程體系中的課程。
2.依托社區、轄區場館等社會資源做好卓越課程的拓展。如果說校內課程開始是小樹成長的根基,校外課程則是小樹成長的肥料。課內建設,課外實施,是我校卓越課程建設的另一個思路。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周邊的社會資源,籌劃校外卓越課程建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年級開設校外課程,定期組織學生走出學校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3.建設家庭課程,做好卓越課程的內化和升華。我校的家庭課程有:陽光鍛煉一小時課程,強身健體,快樂生活,每個孩子每天和家長堅持鍛煉一小時。親子閱讀課程,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孩子與家長堅持每天共同閱讀,用閱讀點亮人生,營造書香校園的同時,營造書香家庭。節日課程,在歡度節日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每個節日來臨之際,孩子與家長查詢節日來歷,了解節日習俗,互講節日故事,互送節日禮物。家庭小幫手課程,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要求每個學生每天做一件家務事。小發明課程,科技成就新生活,家長和孩子每學期了解一項科技小發明原理知識,并動手操作做一項小發明成果。環保課程,保護地球從我做起,要求每個家庭做到垃圾分類、節約用水、愛護環境衛生,樹立環保意識。家庭課程促就卓越課程建設的內化和申華,讓課程育人的目標不僅落實在知識上、技能上,更是落實在意識上和行動中,追尋新教育力圖實現的“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
課程是學校和學生發展的核心。卓越的課程建設勾勒出了孩子們美麗的童年夢想,構建出了學校發展的宏偉藍圖。“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教育,行動不止,我們定會充實每一位師生生命的內容,豐富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