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要】語碼轉換是為實現(xiàn)特定的交際目的,在日常交際語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社會語用功能。內蒙古自治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有大量的蒙語使用者。高校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老師和同學,不同地域的人群掌握不同的語碼,因而,在高校日常交際語中語碼轉換現(xiàn)象較為常見。以內蒙古大學創(chuàng)業(yè)學院為例,通過觀察該校師生日常交際語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剖析語碼轉換的類型,以及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動因。
【關鍵詞】語碼轉換? 日常交際語? 動因
語碼是指用來交際的符號系統(tǒng),包括原系統(tǒng)以及語言的各種變體,如方言、語體和語域。如果說社會結構決定了一個人所擁有的語碼,文化語境和及情景語境則決定了他的語碼選擇。語碼轉換指的是在同一個或連續(xù)幾個話輪的話語中使用來自兩種或幾種語體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這種語言現(xiàn)象在日常交際語種極為常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將其作為研究領域深入挖掘,不僅剖析語言現(xiàn)象本身,同時也從不同的角度對該種語言現(xiàn)象進行解釋闡述,包括句法學、社會學、心理語言學等。本文以內蒙古大學創(chuàng)業(yè)學院為例,從多維度探討在高校中發(fā)生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
一、語碼轉換的類型
語言學家Shana Poplack將語碼轉換分為三類:句內語碼轉換,句間語碼轉換和附加語語碼轉換。句內語碼轉換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在漢英語碼轉換中,使用一些常見的英文詞匯,縮略語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例如,“這份作業(yè)的deadline是什么時候”“你的PPT做好了嗎”“這是她的BF”。較為常見的詞匯或者是縮略語出現(xiàn)在日常交際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里的頻率較多。此外,我們也會在中英文的語碼轉換中聽到使用英文單詞的詞綴,而非整個單詞來表達說話者的意思。例如,“戀愛ing”“這是他的ex”。相對于句內語碼轉換,句間語碼轉換和附加語語碼轉換的形式較為簡單。例如,“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處理,for example,找人事面談”;“但是這句話我必須對你說,I love you”。這些例子均屬于句間語碼轉換。附加語語碼轉換在書面語中較為常見,多起解釋說明的作用。例如,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easure)的名錄是非常珍貴的,括號內的英文即為附加語語碼轉換,是對專有名詞進行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二、語碼轉換的動因
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語境動因是產(chǎn)生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通過研究觀察,話語范圍和話語方式這兩個語境變量對于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關聯(lián)較大。這樣一來,我們從功能語言學的語境理論可以進一步解釋語碼轉換現(xiàn)象。“語言使用者為什么要轉換語碼”?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解答。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語境理論的主要模型有兩種,分別是Halliday的情景語境理論和Martin的語境理論。在Halliday看來,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是其理論中最重要的兩個概念,他們之間存在著示例關系,即相互關聯(lián)。情境語境是文化語境的縮影,不同的情境語境反映了文化語境的不同方面。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這三個變量共同構成了情境語境。場所和語義域是話語范圍的兩個次變量。“場所”是社會交往發(fā)生的地點,包括本身特定的和社會制度習俗所規(guī)定的特點。“制度化”是區(qū)分場所的主要特征。而“語義域”指的是語言事件的內容或者主題的性質,其區(qū)分標準是“專業(yè)化”程度。例如,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的學生在談論英語教學時與其他專業(yè)的學生會有所不同,前者的專業(yè)化程度更高。在日常交際語中,涉及的話語范圍多種多樣。當兩個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討論本學科專業(yè)問題時,會夾雜說一些英文詞匯。例如,“明天的speech你準備好了嗎”。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這些詞匯在交際中直接使用英文已然成為一種交際習慣。這就說明,在這種情景下的語碼轉換與語義域是相關的。但是,這種中英文之間的轉換一般出現(xiàn)在漢語句子中嵌入個別英文單詞,大范圍的句間中英文語碼轉換出現(xiàn)得較少。這也意味著,話語者進行語碼轉換的出發(fā)點是實現(xiàn)交際目的。
從社會學的角度剖析,高校中語碼轉換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第一,談話時缺少適當?shù)乇磉_方式,英文或者其他語言的表達習慣更能便利地表達說話者的意思。經(jīng)濟原則是語言交流中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例如,有些英文表達能夠更加簡單明了地傳達說話者的意思,“WTO”比“世界貿易組織”表達更加簡潔明了。此外,不同地區(qū)的學生會掌握當?shù)靥赜械恼Z碼,我們一般稱之為方言。這種語言變體在當?shù)厝藗兊纳罘秶鷥雀咛厣τ诜窖蕴厣珴夂瘢覍ζ胀ㄔ捳莆涨啡钡耐瑢W,有時用方言更能表達意思。第二,保留談話的私密性不想讓在場的第三者或者其他人聽到談話的內容。在內蒙古大學創(chuàng)業(yè)學院里有很多蒙古族的師生,在平時交流中蒙古族的師生通常會在交流中使用蒙語。第三,為了突出強調說話的內容,說話者將語碼轉換為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語碼。例如,A同學問B同學,你課前作業(yè)寫完了嗎?〖HJ0.7mm〗B回答說,誰不怕Mr.Ren呀?在交流中提到老師的時候,一位同學將語碼轉為英文代替了“任老師”,達到強調說話內容的效果。第四,為了達到幽默的語言效果。例如,內蒙古自治區(qū)本身包含很多種方言,來自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學生都掌握著不同的方言。相較于普通話而言,有時候當?shù)氐姆窖圆粌H能夠更貼切地表達說話者的意思,而且還能達到幽默的效果。例如,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向學弟學妹說,我“展油活水”的大學生活結束了,結果引發(fā)大家大笑。“展油活水”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方言,原意是表達舒舒服服,但是用內蒙古自治區(qū)方言表達出來更能與內蒙古自治區(qū)本地的學生產(chǎn)生一種共鳴,同時也達到幽默的效果。第五,尋求民族認同,拉近心理距離。在內蒙古大學創(chuàng)業(yè)學院里,蒙古族的老師或者學生相互交流時會自動切換成本民族語言,來強調身份認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在新生入學時,當?shù)弥舜耸莵碜酝坏赜驎r,會很快轉換為當?shù)胤窖越涣鳌_@種情境下的語碼轉換表達出對彼此的身份認同,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第六,使用轉換語碼替代原語碼來弱化表達,避免尷尬。例如,一些學生會用英文的sorry表達歉意,既可以表達歉意,也可以避免尷尬。第八,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說話者順應潮流,凸顯自己的某種角色。高校學生是充滿活力的一個群體,對當下流行的語言也有著較強的洞察力和運用力,語碼轉換也會隨著整體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在某檔流行的選秀節(jié)目中,diss,skr等新興詞匯被大眾接受并廣泛運用。學生就會在自己的日常交流中將這種新興詞匯運用起來。“A同學今天又被老師diss了”。這樣的語碼轉換在以前是不存在的,但是,隨著新語言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也漸漸地被大家熟知,并頻繁出現(xiàn)在日常交際的語碼轉換中。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語言之間的接觸融合越發(fā)頻繁,語碼轉換的現(xiàn)象就會越來越多,并隨著語言的動態(tài)發(fā)展而發(fā)展。高校作為特殊的言語共同體,語碼轉換的現(xiàn)象更為明顯。語言環(huán)境是影響語碼轉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論何種形式的語碼轉換,交際雙方都希望能通過語碼轉換的形式達到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2] Myers-Scotton, C. Code-switching [A].In F. Coulmas (ed.)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C].Oxford and New York:Blackwell Publishers Ltd,〖KG*2〗1997.
[3]Poplack S. Sometimes I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 Ternimo en Espanol:〖KG*2〗Towards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J].Linguistics,1980,(18):581.
[4]Wau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the third ed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5]呂黛蓉,黃國文,王瑾.從功能語言學角度看語碼轉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2).
[6]何麗.語碼轉換動態(tài)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本文系內蒙古大學創(chuàng)業(yè)學院科研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