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瑩
【摘要】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理念與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提出從課堂、校內、社會、網絡四個維度,構建“一體四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并在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習體驗,即“問題——體驗——反思——覺醒——內化”的過程,切實達到知行合一,從而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一體四位?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模式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結合,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現實需要
(一)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需要
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課堂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內容相脫節,教師在設計的時候缺乏對學生現實需求的了解,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知識的境地;實踐教學與專業教學相脫節,未能達到思政課與專業課的協同效應等。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探索一個針對性強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體現思政課內在品質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強調理論來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實踐是認識形成和發展的源泉,意識要轉化為認識則必須通過實踐,實踐是客觀存在和主觀意識聯系起來的唯一橋梁,是人的認識形成和發展的源泉,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因此教育也應該回歸實踐,學生需要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思想認識水平。
(三)解決學生現實問題的需要
結合高職學生相對知識基礎、總結能力、組織文字的能力、思辨能力較弱的這些特點,通過實踐教學改革,以多種實踐教學形式調動學生探索真理、明辨理論的主動性,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科學性,理論才更具有說服力,學生才能真懂真信,才能夠真正掌握理論、學透理論,才能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理念與原則
(一)構建理念
以思政課教學目標為設計依據,以問題為導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將“立德樹人”意識貫穿到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將理論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從課堂、校內、社會、網絡四個維度,構建“一體四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思政課針對性、時效性,增強學生獲得感。
(二)構建原則
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應當在遵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突出職業院校特色,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1.學生主體與教師引導相結合。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更是發展的主體、體驗的主體,教師要轉變觀念,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內化為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體驗中提高獲得感。
2.理論深化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理論性是思政課的學科特點和基石,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其總體設計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各個實踐項目之間要打破項目的同質化體現一定的邏輯性,圍繞理論教學目標和的重點內容,做到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環環相扣,能夠深化教學重點難點。
3.規范管理與全程監控相結合。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由各個學校教學團隊根據理論教學需要自行設計,安排偶然性和隨意性較大,這就要求項目內容的設計要在充分把握理論教學重點、難點,認真分析社情、學情,調研當前熱點焦點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避免隨意性、娛樂性。
三、構建課堂、校內、社會、網絡實踐教學“一體四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既密切聯系又嚴格區別。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拓展和延伸,重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深化對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1.“一體”——課堂理論教學。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課堂理論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通過理論講授,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2.“四位”——課堂實踐教學。課堂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進行如案例分析、討論、視頻播放等,不應一概而論。如果是在課堂內進行,但相對獨立于理論教學,有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方案、組織實施要求、考核評價等,應視為實踐教學。如專題研討、主題展示、學生講堂、模擬法庭、辯論賽、情景再現、演講比賽等。
“四位”——校內實踐教學。思政課校內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常常混為一談,如果和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相關,則需要在資源整合上下功夫,發揮各方優勢和集體合力的作用。同時要發揮思政課的優勢,在相關活動前學習理論,在活動體驗后進行討論、反思和知識的建構,將活動不是停留在活動本身,而是深化到內心,促進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四位”——社會實踐教學。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主要指在場域上走向社會,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調研地域狀況。在開展社會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為我所用,地域文化資源更有代入感、讓學生感同身受,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要積極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同時,與當地支柱企業、學生就業主要單位聯系,建立企業實踐教學基地,著重從熱愛企業、了解企業文化、培養工匠精神的角度開展活動。
“四位”——網絡實踐教學。高職院校要充分重視網絡實踐,發揮網絡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如通過網絡參觀紅色基地、博物館、網上資源學習、主題討論等,突破傳統實踐教學在時間、地域、人員上的局限。
“一體四位”實踐教學模式的組織實施可根據教學需要選用,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秉持的理念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個體在問題基礎上的知識的建構,即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雙向的互動來構建知識的新意義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給學生深刻地學習體驗。
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拓展,隨著學情、社情的不斷變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項目的設計要堅守其中的不變,即思政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項目設計和形式上以變化應變化,切實達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N].人民日報,2019-03-19.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N].人民日報,2016-12-09.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
本文系自治區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專項資助項目;201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三五”規劃課題“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研究”(課題編號:XJGZYB201729);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院級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評價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bykj2019s-1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