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內蒙古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錫林浩特026000)
輸煤系統運行過程中,由于煤炭燃燒等原因,會導致較多的煤灰粉塵產生。這些粉塵密度和直徑均較小,難以實現自然沉降,所以通常會漂浮在半空中,不僅會對周邊區域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且會對周邊自然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對其提起高度重視,并積極探尋和創新出多種有效的預防和抑制方法十分必要。
各電廠中應用的煤本身含水量較低,在輸煤系統具體運行過程中,由于顛簸和摩擦等問題,會導致煤塵飛揚問題產生;輸煤系統運行過程中速度較快,會形成一定的風力,特別是在原料加工結束后輸出設備的階段,風速達至極限,會導致粉塵四散飛揚;設備內部及外部的氣壓不均衡,也是導致煤灰粉塵飛揚的重要原因。
隨著城市化建設腳步加快,環境保護逐漸受到了相關部門及人員的廣泛關注。煤灰粉塵對于相關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及周圍環境均存在負面影響,開展高質量的輸煤系統粉塵處理是必要的。為了迎合國家相關政策,各發電企業負責人員逐漸開始重視如何開展高質量的防塵抑塵操作,包括對各類污水凈化及水力清掃設備的有效應用。當今時代背景下,多數發電企業為了達到預防粉塵產生和抑制粉塵的目的,嘗試在多種煤落差較大的轉運站點中加設除塵設備,以期實現從源頭處有效處理煤灰粉塵的目的。同時,針對系統皮帶位置導料槽出口等位置,經由優化設計和加設水霧噴射設備的方式,達到提升擋煤量的目的。
據相關數據統計,現階段的多數輸煤系統內設除塵設備,多為電除塵器、旋風除塵器以及噴水式除塵器等,但實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效果不甚理想。通過相關調查和研究發現,即便相應企業在輸煤系統中對各類除塵設備的應用頻率較高,但具體投入效率不足一半,設備實效性發揮受到了較大限制[1]。
基于行業標準相關內容,有關建設人員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積極開展新技術及系統優化等相關操作的有效應用。換而言之,即充分發揮現代化技術在輸煤系統防塵抑塵相關工作中的實效性,同時,還需要提高工作重視。錫林浩特發電公司在具體開展相關除塵操作的過程中,主要使用的設備包括水浴除塵器、布袋除塵器、干霧抑塵裝置等。合理開展系統優化設計操作,對于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推動輸煤系統可持續發展存在積極影響。
對于輸煤系統的建設來講,重視降低甚至消除對周邊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十分重要,不應由于過于關注生產質量,忽視環境保護重要性,進而導致各種安全隱患出現。具體而言,需要跟隨社會發展腳步,依靠國家政策扶持和鼓勵,在建設初期便有效考量環境保護相關工作,針對各類粉塵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處理措施探尋、創新操作,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必要時,可通過設立獎罰機制的方式,約束人員行為,強化粉塵處理效果。
對此類裝置開展有效應用,不僅有助于大幅減少空氣內的粉塵含量,優化抑塵整體效果,同時,對推動環保自動化也存在積極影響。具體而言,在進行煤炭運輸和裝卸操作時,會由于高低差等因素影響出現碰撞等問題,導致大量粉塵出現,對周邊人員身體健康及環境均存在較大不良影響。具體應用該裝置的過程中,需要優先進行氣壓及水壓的合理設置,促使水基于壓縮空氣作用,形成干霧,基于設備出口噴射出來,和粉塵顆粒聚集、粘結在一起,隨后技術自身重力向下沉降。應用該設備,可將水壓縮至小于10微米的水霧,對于優化抑塵效果存在顯著的積極影響。
3.3.1 導料槽優化
(1)提升結構設計科學性
煤炭在通過內部導料槽時出現分散的情況,難以保證完全掉至皮帶的中心位置處,散落到皮帶側面位置的可能性極高,這樣一來,會導致皮帶出現偏離原軌道的問題,進而導致煤炭灑漏,進到機尾滾筒后,也會導致機尾的皮帶出現類似問題,同時,基于滾筒的碾壓而碎裂,導致揚塵產生。此外,由于導料槽結構尺寸設計不科學等問題,也會導致誘導風流偏大,致使揚塵問題加劇。
導料槽容積和所誘導的風流大小存在直接聯系,提升導料槽的高度,延長其尾部,可加大結構容積,加快由于落料出現的粉塵的沉降速度,同時,可大幅降低甚至消除尾部出現噴粉問題的幾率。在落煤位置加設導流板,合理設計具體的落煤位置,避免皮帶出現偏離軌道的問題,降低落煤過程中由于沖擊側面防護板對其造成的磨損性影響,大幅降低甚至消除漏煤等問題出現可能性。
(2)密封性優化
通過摩擦阻力較小、強度較高的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托板,取代傳統V 形托輥,對皮帶開展連續性的支撐操作,另外設置內側防溢板以及上蓋,將導料槽設置為封閉的機構,其中,托板以及防溢板的主要目的為確保結構側面可以發揮出優良的密封性,進而優化導料槽的整體密封作用,有助于降低皮帶偏離軌道問題出現的可能性,減少粉塵泄漏的幾率[3]。
(3)除塵效果優化
除塵設備發揮性能的優良與否,對導料槽粉塵處理效果存在直接影響,倘若出現損壞的問題,將導致導料槽內形成大量粉塵,并出現集中聚集的問題,在被皮帶帶出導料槽以后,誘發揚塵問題,同時,由于長期的聚集問題,導致導料槽和相關設備磨損問題加劇。
在距離落煤位置1m 的地方,以及和除塵設備吸風部位相距1.2m 的位置處,安設3 級凸形擋簾,以達到減少誘導風流對粉塵造成影響的目的,避免小型的粉塵進入到除塵設備中,導致噴粉問題出現。同時,設置智能網絡監測設備,發揮光電效應實效性,基于光照強度的大小,對導料槽內存在粉塵量的多少進行監測,設置相應的警戒數值,待粉塵量達至相應標準后,開啟物化降塵設備。
3.3.2 回程皮帶和拉緊滾筒
針對此部分來講,出現粉塵的原因具體為皮帶粘結的煤粒被風吹干以后再進行抖動,所以,優化清掃器針對皮帶的清掃強度及實效性,是減少該部位揚塵的有效措施之一。具體而言,通過壓力及流量均較小的噴水管針對皮帶粘附的風干粉塵噴水,使其潮濕,隨后,在下方位置處加設水箱,開展排水操作。此外,可嘗試在頭部回程皮帶之后,設置加裝皮帶清洗裝置,類似于大拖布一樣的東西,清洗回程皮帶,達到防止抖動揚塵的目的。經由上述兩項措施,可達到有效減少此部分揚塵的目的。
3.3.3 尾部滾筒
此部位揚塵出現的具體原因為導料槽灑煤,對于這種問題,可利用清掃設備開展掃煤操作,搭配除塵設備的應用達到有效除塵的效果。通過自重式三角清掃設備,對落煤進行清掃,另外安裝接粉設備,每隔固定時間開展清理操作。在皮帶設備的尾端,加設接料除塵設備,防止二次揚塵問題的產生。
綜上所述,對輸煤系統開展的粉塵預防及抑制工作,具有較高的繁瑣性和系統性,不僅需要針對個別區域內的粉塵開展有效治理,也需要對如何治理煤炭的粉碎和運輸環節產生的粉塵加以充分考量。具體開展相關工作時,應關注國家環境治理相關規定政策,有效發揮企業自身優勢,開展高質量的粉塵預防及抑制,有助于保證工作人員身體健康以及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