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水作為區域共用品牌,為武夷品牌的發展走出一條南平特色道路。政策組織保障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成為了促成“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快速發展的優勢推力。
據了解,為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武夷品牌”建設、“武夷山水”公用品牌建設兩個工作領導小組并將“武夷品牌”建設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要點和全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采取每月通報、按季考評、與績效考核相掛鉤等措施激發縣市和部門參與品牌建設的工作積極性。另外,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品牌工作的牽頭部門,在全省創新設立品牌建設科,統籌協調推進品牌建設工作。
對于品牌的產生、推廣及完善等一系列過程,地方堅持規劃引領,邀請各機構及相關專家進行調研,并編制了《“武夷品牌”發展戰略規劃(2018-2025)》《特色農產品品牌戰略提升發展規劃》,為“武夷品牌”建設繪制路線圖、施工圖。
此外,南平還從支持企業融資、技術改造、產品研發、開拓市場、人才引進、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推動,賦能品牌企業、品牌產業集聚,為強化品牌發展提供實在的支持保障。
政府部門層面的重視和相應政策出臺為武夷山水的發展鋪平道路,企業主體也得以更順利地向前探索。
完善體系,嚴格品控
隨著2020年上半年,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重新修訂《“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管理辦法》,品牌準入條件得到細化明確。“武夷山水”品牌授權企業從2018年的33家擴大到如今入選品牌生產主體的303家。“武夷山水”的覆蓋領域也從以茶葉品牌為主,延伸至囊括龍頭企業、地理標志授權企業、非遺企業等更加豐富的產品品類,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強調品質控制是南平在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牽頭下的又一項特色實踐。《“武夷山水”產品質量技術規范》重新修訂后,原有的包括茶、筍、大米、食用菌等13大類“武夷山水”產品質量標準擴大至22大類。
除了企業日常自檢、政府執法抽檢、品牌公司按需檢查的“三檢防控”機制外,企業建設了“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檢測技術中心,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承擔“武夷山水”品牌產品的品質保障工作。針對品牌溯源,武夷山水品牌公司正在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產品追溯體系,目前,有173家進入福建省市場局追溯“一碼一品”平臺管理。
多元平臺,探索新零售
豐富的資源和優質的產品品質輸出離不開市場化的創新渠道運作。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武夷山水”從南平走向福建,走向全國更依賴于立體的營銷網絡建設。為此,武夷山水成立了“南平山水品牌傳播有限公司”,引入專業團隊打造品牌名片。
在渠道搭建上,“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兼顧線上與線下,試水新零售模式。
5月13日,“武夷山水”微信商城正式上線,60家企業入駐,上架商品達到近400款。針對不同區縣的商品、運營等差別,公司為十縣(市、區)微信商城設立獨立二維碼端口,促進各地通過自有端口為“武夷山水”微信商城導流銷售,促進微信商城增銷。同時,在樓宇電梯視頻廣告、電信ITV開機畫面廣告等更多形式的全面營銷創新也正在各區縣逐漸推開。
8月22日“武夷山水”品牌天貓官方旗艦正式上線,正宗原產地活動啟動,活動期間,武夷山水官方旗艦店攜手另外13家武夷山水授權企業的天貓旗艦店一同參與線上展銷。
天貓旗艦店上線期間舉辦的3場“武夷山水”正宗原產地直播活動,共吸引了近百萬觀眾觀看,對于首次嘗試的區域品牌來說,聲勢已是不小。
京東平臺、抖音小店等更多線上新平臺、新模式的建設運營正在不斷跟進。隨著更多平臺的開發,“武夷山水”的品牌露出場景和頻次不斷增加,品牌聲量逐漸放大。
與此同時,彌補線上渠道的體驗短板,公司加快了線下旗艦店的建設。實體店鋪選址在精品酒店、商業中心等高流量、高覆蓋地區,讓消費者能夠看到、聽到、吃到“武夷山水”的產品,提高銷售的同時,加速品牌形象傳播。在南平以外,“武夷山水”的線下店已登陸廈門、深圳,正在向全國性品牌邁進。
創新營銷,全渠道傳播
“武夷山水”重視自身品牌的打造與傳播,積極參與省內各地的品牌嘉年華、淘寶平臺“年貨節”等線下展銷會、線上直播等活動成為品牌主要的營銷方式。
2020年以來,品牌在政府推動下,多次舉辦品牌宣介會并啟動品牌創新設計大賽,主動出擊,喚醒“武夷山水”品牌全新活力。5月12日和6月17日,南平市委袁書記兩次帶隊入深,開展“武夷山水”品牌宣介會,向現場客商推介“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6月,又舉行了首屆“武夷山水”包裝設計大賽,通過媒體的宣傳,品牌實現了8720萬次的曝光量,獲獎作品也將在未來用于“武夷山水”品牌產品。
今年以來,“武夷山水”品牌宣傳腳步邁向全國。攜手央視合作節目宣傳,在北京地鐵站投放地鐵廣告,與武夷山市政府攜手,在國家公園號專列體現“武夷山水”品牌標識,投放網約車車身廣告等等,品牌在不同場景的營銷已經全面鋪開。
世界遺產地,綠色生態城
優越的生態資源為南平的優質農產品提供了天然的饋贈,而除此之外,獨特的地理形態加上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讓南平成為全國矚目的旅游勝地。
南平面積2.63萬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比超過12%,風光奇秀,景色宜人。武夷山是我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自然、人文、生態景觀交相輝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蜚聲海內外。
除了自然山水風景如詩如畫,南平形成的武夷巖茶制作技藝、南平南詞、建盞建本、建甌挑幡、浦城剪紙均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享有盛譽。南平聯通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被譽為朱子理學的搖籃,歷史上人才輩出。這里是抗金英雄李綱、婉約首唱柳永、西昆詩人楊億的故里,辛棄疾、陸游、海瑞、鄭成功等歷史名人也在此留下過足跡。
擁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南平孕育出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等,歷史文化積淀深厚。
如今,南平市聚焦新南平發展“新三線”,尋找出“朱子、茶、建盞”的三大閨北特色文化名片并著力塑造。
高鐵、高速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南平的特色旅游線路串聯提供了便利。根據不同主題,南平整合資源并開發出世遺探秘之旅、大紅袍文化之旅、世界茶鄉之旅、康養度假之旅等多條精品線路。
在綿亙的群山環抱間,呼吸著清新空氣,品嘗來自武夷的香茗,體驗“宋式生活”。在這里,人們能夠暫時脫離繁忙,享受綠水青山、便捷愉悅的“慢生活”帶來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