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英
摘 要:中職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職業道德,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發展職業技能,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將所學知識內化為生產力。文章從中職學校職業道德修養培育的現實意義出發,討論分析以職業道德為導向的語文教學的方法和路徑,提出了針對性意見,以期為后續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實現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育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職業道德;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10-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3-0019-02
職業道德是社會人在長期的勞動和學習中通過不斷應對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而形成的自我提升、自我調適、自強自律、團結協作等優秀的道德品格,它是社會人在職場中實現良性發展的關鍵能力,職業道德不是單一的職業技能,它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精神,涉及個人、家庭和社會三者的角色轉換,其中包含了職業價值觀和職場禮儀等文化因素,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對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開展全面的培育。
一、中職語文教學以職業道德為導向的現實意義
語文課程是人文社科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課程,掌握語言技能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前提,因為所有的學生都是通過語言作為信息媒介進行表達和展開交流的,而表達的方式和技巧也決定著學生對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中等職業教育以職業化的課程體系為主,必然涉及專業化領域的相關知識與職業道德素養要求,中職學校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專業性的職業技能理論與實踐知識,同時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素養,在進入職場前有觀念意識上的準備,以便在步入職業道路后可以盡快地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中職學校的學生培育目標主要圍繞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進行設定,許多學校認為語文作為文化素養類課程在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的職業教育當中的現實意義不大,但是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語文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方面作用較大,而職業道德品質在用人單位的招錄考察中的重要性也不斷提升。我國公職人員的選拔任用堅持的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也為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才選拔樹立了標桿,由此可見,“德”在職業環境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語文課程以語言教學為主線,其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人文歷史、道德精神、語言知識、語言表達技巧等,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中道德精神的培育重點在于學生思想意識的凈化,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語文教學來傳授基礎的人文知識,加深學生的思想認識,開闊其眼界,開拓其思維,讓學生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道德,同時再結合職業特色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觸類旁通,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培育目標。
二、構建以職業道德教育為主導的中職語文教學方法
(一)推廣“養成教育” ,突出語文教學的職業性傾向
語文教學的靈活度和延展度很高,結合中職教學的層次、學生特點和辦學目標,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規矩和責任意識,明確職場的態度、行為規范,將學生置于現實的職業化環境中,讓其通過遵守各類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符合職場要求的行為習慣,這就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方法。語文教學也要圍繞養成教育的方式方法來進一步突出其職業化的色彩,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開展養成教育工作,基于現有的中職學生行為準則和課堂紀律,融入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職業道德要求與規則。規則融入要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點和行業特色,通過具有職業特性的班紀班規的執行,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接受現實職場模擬教學,這樣對其后續進入真實職場環境是非常有利的。在教學活動內容的具體安排上,應從職業道德、 職業觀念、 職場心理、 職業語言、 職業行為五個維度來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技能,這樣語文課程就跳出了傳統的書本教材,轉向了社會這個大課堂,這也是大語文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對語文教師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教師要深諳職場運行規律,以職業教育的目標和特性為準繩,結合職業生涯的發展路徑與學生的實際,在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傳授涉及職業與行業的相關知識內容,借鑒企業工作機制來設計課堂的相關規則,在保證教學整體紀律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把公司管理體制與課堂教學規定進一步結合,以此規范來指導學生的行為。
(二)強化全過程、全覆蓋的職業教學理念的應用
努力實現職業化的教育全過程,即從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第一節語文課開始到最終的實習畢業,語文教師都要針對職業道德思想開展相應的理論講學與課程實踐,為學生制定較為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優化篩選相應的語文教學資源,確保職業思想道德的養成教育取得相應成效。全覆蓋教學,即在中職教育的各個學年,合理地制訂教學計劃,以道德培育為導向,以專業特點為基礎,以語文教學為手段,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實踐活動,如職業道德主題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會等比賽類項目,以及模擬職場、職業人養成等體驗類項目,以賽促學,以練促學,學以致用,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和學風,突顯職業道德在班級校園文化中的地位。每天的教學活動也要堅持職業道德培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全覆蓋,學生每天的自習課和學習課應當與企業的作息時間和工作制度契合,可以在早讀或者早自習時間開展職業培訓,先進行考勤打卡,而后開班前例會,內容是對上一日的工作進行總結。學生先對自我表現進行自評和互評,開展今日的班前工作動員,制訂當天的工作計劃,提出注意事項,而后是崗前檢查,對儀容儀表、物料準備等進行全面核對檢查。最后是學生表態,學生結合自己的崗位特點和工作目標,圍繞紀律遵守、心態調整、工作任務、安全生產、團隊配合等方面進行闡述,任課教師進行點評,長此以往形成固定的范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三)開展多樣化的勵志教學
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拼搏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學生完善和提高自我的內生動力。語文課程中涵蓋的人文歷史內容較多,應發揮其作用。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堂、學校公眾號、論壇等教學宣傳平臺,將包含有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經典文章和書目上傳供學生閱讀,并組織開展多樣的讀書會、朗誦會,讓學生多了解、多感受模范榜樣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如何堅守崇高的職業道德,加強專業能力鍛煉,為社會作出卓越貢獻的價值。同時要在班級和校園內、學生周邊發掘表現優秀的學生個體,樹立典型榜樣,圍繞職業道德的某個重點方面開展巡回講座、面對面對話等活動,讓其他學生更切實地感受到身邊榜樣的力量。同時在語文課堂中營造出人人學榜樣,人人爭當榜樣的職業道德踐行新風尚,增加文體活動和技能比賽的種類和頻次,為學生發揮自身特長、展示自我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創造成功、體驗成功、感受成功的過程中形成努力獲得成功的思想意識,建立成功的前提是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的意識。當然,在語文教學中融入職業道德培育內容,還要通過各類頭腦風暴式的思維碰撞和交互實現理念和方式上的創新,在日常管理和服務中踐行以職業道德為導向的語文教學理念,實現對校園各類場景的全覆蓋。
三、職業道德培育下中職語文教學路徑
(一)審時度勢設立明確科學的目標
中職院校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語文教學目標要從單一的知識學習能力向以職業技能為主的綜合能力延伸,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在設定學習目標時結合當下社會發展形勢,將職業道德與語文教學的交叉點找出來,并發現其內在的關聯機制。職業道德導向下的語文教學,其目標核心在于脫離以知識儲備為主的傳統語文教學方式,以語文教學為手段來提高在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二)充分挖掘教材潛力
教材中的很多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以人物事跡為例,很多人物形象都是以社會中的某個典型代表或者一個群體為藍本改寫的,它有著深厚的生活淵源,學生對教材中的人物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就能對其背后蘊藏的社會運行規律有更為深刻的感悟,這更利于其職業價值觀的樹立、職業道德的養成。同時語文課堂也是語言表達、寫作、閱讀理解、邏輯分析能力培養的基礎性平臺,而職場對這些能力的需求是剛性的,因此語文教學還是要回歸教材,通過多種新形式如課堂演講、模擬面試等活動鍛煉學生的基礎能力,逐漸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三)創新課堂授課方式
語文教學不應拘泥于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方式,而要多以學生為主,采用多樣的授課形式,這也是培育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關鍵方法,豐富的課堂形式能夠給學生創造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也能讓他們萌發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的自我意識,這也是職場中培育主體意識的必經之路,一方面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自我行為的管理來深入理解和踐行職業道德規范要求。
四、結語
中職學校的管理層要圍繞學生所學專業特色和個性特長等要素,組織專業任課教師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將職業道德培育有機地融入語文教學中,真正地促進學生道德修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為社會輸送品德優良、能力過硬的專業化工匠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韋永忠.構建以職業道德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新模式[J].魅力中國,2018(47):236.
[2]賀 華.成人學習論[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2.
[3]韋 芳.中職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改革初探[J].廣西教育,2011(30):85-86.
[4]姜大慶.基于行動導向的項目化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32):53-56.
[5]趙春平.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13):55.
[6]劉亭利.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神州,2020(5):195.
[7]肖? 娟.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文存閱刊,2020(2):115.
[8]蔣志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J].語文課內外,2020(7):275.
[9]蔡紅霞.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探析[J].語文課內外,2020(2):327.
[10]劉時琳.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商情,2020(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