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賽熙
(廣西財經學院 信息與統計學院,南寧 530003)
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進程中,高校后勤服務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高校辦學資源明顯得到了集中、高效的利用,其辦學質量也在隨之提升。但是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精神狀況以及心理狀況的健康程度則呈現出明顯下降的趨勢。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進程中,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尚未納入社會化改革的范圍,而高校主體提供的心理咨詢服務尚不能滿足一大部分學生心理咨詢的需求。
學者羅曉璐等(2018)對全國7省市(北京、河南、陜西、湖北、浙江、貴州、廣東)的11所高校進行了大樣本問卷調查。對全國10 405 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多樣的需求,但滿意度較低;對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咨詢師專業性的認可度較低,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驗較差,對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銜接情況滿意度較低。說明在當今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未得到明顯的提升。高校心理咨詢服務提供質量高低的難以確定性、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需求的多樣性及高要求性,以及社會咨詢服務提供的優越性說明,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進程中,高校心理咨詢服務社會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隨著雙一流大學以及雙一流學科建設改革的逐步推進,雙一流大學與非雙一流大學的辦學經費撥款差距也在逐步拉大。據了解,某地雙一流大學與非雙一流大學的辦學經費差距在數億元以上。辦學經費的短缺嚴重阻礙了相關非一流大學師資力量、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條件的提升。高校心理咨詢服務提供質量的提升需要高質量心理咨詢服務人才的支撐,而目前我國心理咨詢職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化進程還相當緩慢。高校心理咨詢不僅缺乏專業標準,對專業勝任能力始終沒有統一規定,對目前正在高校從事心理咨詢專業實踐的狀況并不完全掌握。國外高水平心理咨詢服務提供人才的引進主要以充足的辦學經費作為支撐,而我國高校一直依賴于政府撥款進行教學的傳統以及高校擴招原因極大限制了相關院校教學經費的增撥,使得辦學經費緊缺的高校在提升心理咨詢服務質量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難,導致各院校之間心理咨詢服務提供質量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心理咨詢服務提供質量難以保證,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咨詢服務需求難以滿足。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壓力也在顯著加劇,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數量成增長趨勢,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不斷增大,其心理咨詢服務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轉變。學者劉志遠等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問卷調查了湖北經濟學院 1 817 名在校大學生,發現大學生最需要職業生涯規劃、學業輔導、人際交往、自我接納與自信等方面的輔導,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服務內容需求上存在性別差異;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困擾時,最愿意尋求朋輩、父母、心理咨詢師的輔導,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服務人員需求上存在性別差異;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度較高,對心理咨詢服務需求的認知與求助行為尚存在差距;大學生偏好的心理輔導方式是網絡咨詢與會面咨詢。而大學生這種對于心理咨詢服務的要求,相關院校并不能加以滿足,顯然高校心理咨詢提供與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需求之間這種不相適應的現狀反映了當前高校后勤主體自行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不合理性,心理咨詢服務的社會化改革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及必要性。
第一,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的盈利性決定了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相較高校而言具有在優秀人才引進方面的優越性。與高校的心理咨詢服務提供者相比,權威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提供機構在保證服務提供人員質量方面具備一定的可信度,提供的心理服務質量也具備一定的權威性。第二,在咨詢經費承受方面,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大學生的人均消費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而政府對相關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收費方面也有一定的約束及管制,大學生在接受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方面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其消費能力也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第三,在心理服務咨詢便捷度方面,社會心理咨詢服務也具備一定的優勢。由于高校的科層組織機構設置狀況、機構運行時間固定化以及教學設備配備的滯后性,高校心理咨詢網絡化還處于起步階段。而相較高校而言,社會心理咨詢服務由于財力的雄厚性及人員調配、時間安排的靈活性,使得大學生在進行心理咨詢服務方面具備一定的便捷性。相較于高校后勤主體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社會資源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具備明顯的優勢性及可行性。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高校后勤改革“管辦分離”已成主體趨勢。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也取得了諸多成效,一方面提升了高校整體的辦學質量及后勤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也為社會機構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間。經相關論證,社會資源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較高校后勤主體的確具備一定的優勢性及可行性。但是如何保證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的權威性及收費的合理性是目前乃至今后研究過程中必須注意并加以重視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政府、社會主體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這種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的審批,并對相應的收費咨詢項目加以系統、科學規定,使其收費符合大學生消費能力標準,而同時也可以通過免除此類機構相關稅費來達到促進機構創建的目的。另一方面,社會主體要積極發揮監督作用,及時向政府及相關單位反映此類機構的運行狀況,并對其不合理的行為及要求及時舉報,以保證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的權威性。社會心理咨詢機構本身也應以身作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克己復禮,嚴格要求,自身重視機構權威性和可信度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