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振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近年來,高校體育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等體育教育專業院校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但是,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相對其他的學科專業,還是比較狹窄的,就業壓力偏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例如:許多畢業生都想成為一個有事業編制的體育教師,可是,這樣的工作崗位十分有限。相反,一些其他用人單位很想招聘一些具有體育特長的優秀體育人才,但是畢業生很少選擇這樣的崗位,這也導致了用人單位所需人才的大量缺口。為緩解這種情況,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培養什么樣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問題,不斷提高他們的“含金量”,使他們掌握扎實的體育技能,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目前,高等院校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是無法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對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的預期,從以往的就業經驗分析,學生對于體育專業技能的掌控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許多學生的實踐訓練僅限于課堂內部同學之間的練習,缺乏與中小學學校的合作。這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沒有行之有效地使畢業生融入教學實際環境中,學生缺乏實際操作和應變能力。要想提升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解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矛盾,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使其成為綜合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就業基地是重要的平臺,建設就業基地可以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社會輸送更多有用的體育專業人才。
社校共建型是充分利用當地的社會資源及中小學的辦學能力,通過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搭建一個為高等學校提供體育專業人才就業技能培訓的平臺。社校型的共建機制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下,高等學校負責主要的培養工作,由地方中小學學校及企業參與,共建“一條龍”的畢業生就業機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建立并完善各種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制定社校合作的法律文件,使社會有關企業和用人單位都能在約束條件下履行各自的職責。例如:與地方中小學簽訂一個定期的實習協議,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定期到中小學去義務上課,這樣既可以鍛煉畢業生的實際操作和教學能力,又能為中小學的體育教師分擔一定的教學任務,達到了互惠互利的效果。
高校獨建型是要求高等學校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建立有效的實踐就業基地。高校體育院系的領導及教師必須從實際的市場需求角度出發,經過充分的調查和研究,確定畢業生的培養方案,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確定大學體育學科的建設方向,并確定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加強畢業生的專業化教學,提升學生的教學工作能力。另外,高等院校應根據畢業生的不同生源地設置一些特有的體育項目教學指導和能力培養課程,使他們在就業具有亮點,逐步擴大畢業生的就業范圍,增加學生的擇業機會。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相對于其他學科專業學生來說存在著一些劣勢,就業面比較窄,用人單位的需求量相對較少,就業基地的建設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適應社會功能,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學校與社會間建立一座融會貫通的橋梁,為構建和諧的高校體育文化作出貢獻。高校建立就業基地共建平臺,實現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就業信息互動聯系平臺,使學生了解當今社會對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各項綜合素質,加強自我就業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整合就業資源的有效途徑。就業實踐要求不斷提高,高校應與用人單位之間進行廣泛的交流,收集更多、更廣泛的就業信息,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渠道,收存大量的招聘信息,并通過新的工作機會進一步建設就業培訓基地,抓住更多的就業機會。這種有效的形式可以讓大學生通過就業經歷,實際參與現實的就業活動,促進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大學生應深刻理解實際就業的殘酷性,了解職場精英的奮斗與沉浮,積累職場經驗,提升社交能力。學校應獲取更多的就業資源,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畢業生就業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一旦出現市場變革,也能有效應對社會需求。應及時加強職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就業空間,這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基地共建機制的實踐證明,建設與完善畢業生就業基地共建機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按照用人單位的需求培養出復合型的高技能體育人才,不斷提升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學質量,有效緩解了大學生的社會就業壓力,提升了高校體育專業的辦學能力。社會需要大量的高技術人才,建立與完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基地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建立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就業困境。
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基地共建機制和管理還處在摸索和完善的階段,需要實施者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實踐和研究,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業基地共建機制雖然不能立刻解決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困境,但是隨著高校就業基地共建機制的不斷完善并發揮作用,必將對學生的就業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