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忠
(黑龍江嶺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302)
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對于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非常重要。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通常具有著珍貴性、典型性、脆弱性等特征,有害生物的爆發,容易給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失。
我國領土面積廣闊,區域間氣候環境差異較大,在生物種類的分布上也表現出區域個性化特征。自然保護區內生態環境自成系統,且我國在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較為重視保持其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內林業有害生物也往往是多個種類共存。如小型嚙齒類動物、昆蟲、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都可能對保護區內林木造成危害。而在有害生物的分布特性上,也因區域間環境氣候及生物整體構成特點而存在明顯差異,適用的防控治理技術因地而異。
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產生的危害大多具有傳播性,傳播范圍因種群數量和外部條件差異而有所不同。在傳播形式上,受有害生物品種特性、森林樹種結構、周邊環境條件、人為阻斷措施運用情況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傳播形式,如種群擴大傳播、群體遷移傳播、動物攜帶傳播、隨人為移栽植物傳播等。在危害性上,很多林業有害生物較為頑固,治理后經過一段時間仍會爆發,其危害具有長期持續性。
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的種群發展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氣候環境改變、生存條件變化、人類活動等,其中人類活動對有害生物種群的影響正逐漸凸顯。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可能導致有害生物種群出現變異、新生、遷移等情況,部分條件下還可能導致某些有害生物種群在區域內的整體滅絕。在治理過程中,有害生物的種群變化會給治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導致原有治理方法失效,或因治理不當造成對保護區生態環境平衡性的影響,這對林業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應當以防為主。基于此,在實際防控技術應用中,首先要提高對有害生物監控工作的重視。要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監控預防體系,綜合運用多種監控措施,保證有害生物爆發威脅的提早發現,從而及時治理。具體實踐中,可以采取信息化監控手段,如林區視頻監控系統、生物偵測識別系統等,適度配合無人機巡查、人工巡查等方式,對有害生物的種類、種群發展、危害程度、爆發幾率等進行動態監控。同時,結合氣象信息、區域間生物調查信息等,共同作為有害生物早期防范的依據。
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和傳播方向都受到森林植物結構與分布特點的影響,保持森林植物的多樣性,有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傳播范圍,進而預防有害生物爆發。在實際防控治理工作中,林業部門可以通過加強營林規劃,科學的對森林植物種類和分布情況進行干預,營造混交林,避免大量同類植物集中分布,從而阻斷部分有害生物傳播的中間渠道,控制有害生物傳播范圍,這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生物的控制難度。
一般情況下,由于區域生態系統的自平衡性,自然保護區內林業有害生物種群變化是較為緩慢的,但如果出現外來物種入侵,由于缺少天敵的抑制,很容易造成新的有害生物種群出現,對其的控制也具有較大難度。對此,還需要通過嚴格落實生物檢疫工作,從人為傳播渠道加以控制。針對進入本地區的各類植物都要進行嚴格的生物檢疫,一旦發現攜帶有害生物活體、病菌、蟲卵的植物,應當限制進入,并及時進行銷毀處理,以防止外來物種入侵造成有害生物爆發。
自然生態系統的自平衡性主要是通過生物相生相克的自然規律實現的,如一種有害生物的天敵數量減少,或在某一區域消失,就可能造成生物危害的爆發。因此,在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中,還需要注重對有害生物天敵的利用。針對保護區內原有的有害生物天敵生物種群,要注意加以保護,維持其一定的種群數量,保證其對有害生物的抑制作用發揮。如果有害生物的天敵在保護區內不存在或數量極少,可人為進行適當數量的引入,以減少有害生物的種群數量,控制生物危害的發展。
基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現階段的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還需要注重無害化防治手段的應用,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以避免森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防治技術是一種典型的無害化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有害生物的習性,通過無害手段對其進行誘殺、誘捕,或以較安全的微生物對有害生物群落進行攻擊,使其批量死亡或染病,還可通過破壞有害生物的生殖環節,控制有害生物的種群數量,在不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情況下,達到危害治理的目的。
自然保護區內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較多,在自然平衡狀態下,多數有害生物不會出現爆發,但受到外部環境、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可能使得部分有害生物物種數量劇增,導致生物危害爆發。因此,在運用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時,要明確并非所有有害生物都需要同時治理,而應當確定危害較嚴重的幾個種類,根據其物種特性、危害形勢與程度、傳播途徑等,針對性的進行突出防治,從而保證防治措施的實效,保證有害生物防治資源投入和利用的價值。
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初衷是保持保護區內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生物平衡也是其中較為關鍵的一部分。因此,對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并非力度越大越好。有害生物雖然對森林資源具有危害性,但同時也是自然保護區生物系統中的一環,如人為對有害生物進行過度滅殺,導致區域內有害生物的部分物種完全滅絕,就可能導致與其相關的生物種群出現變化。如有害生物的天敵可能因缺少食物而造成種群數量下降或發生變異。只有保持適度的防控力度,才能避免自然保護區原有生態系統的失衡,保證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自然保護區有害生物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合理選用防控技術措施,加強安全無害防控技術手段的運用,突出防控工作的重點,并保證防控力度的適當性,避免對生態安全、生態平衡造成影響,促進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價值的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