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華
(綏芬河市林業和草原局,黑龍江 綏芬河 157300)
社會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逐年遞增,導致我國部分地區對林業資源的開發力度逐漸加大,出現了過度開發問題,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基于此,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十分必要,它是保護林業生態平衡發展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部分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愈加嚴重,營林造林可從源頭上解決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問題。營林造林還能吸收城市工業廢氣,減少城市噪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空氣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化工行業、造紙行業都需要林業資源的支撐,我國醫藥行業也需要林木的葉、根及果皮等作原料。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林業項目也變得更加豐富,如林業觀光旅游備受消費者的喜愛,該項目不僅可使農民增收,還能緩解農民的就業壓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由此看出,強化營林造林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木材消耗巨大,而林業的發展關乎著國民經濟與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受我國地形、地貌、水域等自然條件的制約,人為活動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需要依靠營林造林工作保護生態環境。森林有利于地下水的有效儲存,可凈化空氣與水源。而營林造林工作的有效推進能夠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林業生態的平衡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能促進林業生態經濟的發展,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營林造林工作與林業生態平衡發展相輔相成。
在林業部門的積極引導下,從事林業經濟發展的相關人員應擺正思想,將環境保護作為工作首要考慮的問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并不存在沖突與矛盾,在實踐工作中,要深入宣傳環境保護的理念,采用多種形式,加強思想教育建設。我國林業發展最大的限制性條件是技術力量薄弱,技術更新慢,技術人員長期得不到有效培訓。未來,林業發展要將人才培養放在營林造林工作的突出位置,積極落實林業創新研究的獎勵制度,鼓勵林業工程建設,促進工作人員提升自身創新水平,提升我國營林造林工作的科技含量。
種苗的生產在營林造林工作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種苗的質量與營林造林工作有著直接聯系,其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林木生長的好壞。種苗的培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林木良種的選育與質量監管,切實從源頭保障林木質量。同時,加快良種快速繁殖與規模化種植生產的技術攻關,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加強良種林木的宣傳工作,積極推廣良種林木的使用。采取多種優化措施,延長造林季節,提高造林成活率,進而推動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營林造林工作包括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即森林樹木的培育與種植和森林樹木的采伐與利用。實際工作中,應正確處理林木種植與采伐之間的關系。各地政府要充分認識生態林與經濟林之間的協調關系,加強對區域內的生態環境調查,通過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科學、合理規劃生態林與經濟林之間的關系比例,切實節約每一分土地,將稀缺的土地資源與財政資金有效結合起來,實現林業生態平衡的目標,加快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林業的長足發展,提升地區經濟的科技含金量。
采取科學集約經營方式,提高營林造林工作的質量與水平。通過推廣集約式的經營方式,加快集約營林造林進度,盡快實現營林造林的規模化生產。改變傳統粗放的經營方式,積極推廣機械割草、機械整地及化學控草等手段,提升營林造林的機械化水平。改變傳統觀念,重視林木的后期養護與管理,將配方施肥、引水噴灌、撫育間伐等技術手段應用于林木的后期管理。積極開展林下利用與復合林的推廣與應用,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采取多元、科學的手段,使林木逐步形成樹種多樣、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系統性、協調性的生態系統,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同時,可以在部分區域建設生態示范林,積極探索先進的苗木種植與管理方法。調動各級管理人員與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開展實際調研工作,研發新型種植與養護技術,提升林木種植與養護的科技含量,提升營林造林工作的科技經營水平。
各地林業管理部門應遵循分類經營的基本原則,以現有的林業保護法律法規為準繩,從內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切實將生態環境保護落實到實踐工作中。同時,注重林業發展的長期利益,切忌只考慮短期利益,打破林業生態平衡。應合理劃分林木類型,確保營林造林的科學化與規范化,形成完善的工作流程與體系。加快形成監督機制,嚴格落實林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政策,充分發揮自身職能效用,切實強化對營林造林工作的質量管理。量化監督標準,將工作質量與管理人員個人績效掛鉤,并將其作為個人考核的重要依據。提升林業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責任心,積極發揮監督機制的監督職能,加強對營林造林工作的檢查與驗收。
21世紀,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生態建設。現代林業建設中,生態林的建設是重中之重。林業部門應把握生態環境建設的客觀要求,對生態林和經濟林的種植面積比例進行合理調整,并在資金上予以科學分配,改善本地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營林造林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需要借助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營林造林工作中,林業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展開宣傳工作。可借助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營林造林工作,讓群眾認識到營林造林對于保護當地生態平衡發展的重要意義。林業部門應加強落實宣傳工作,提高群眾的森林保護意識,讓他們了解過度開發森林帶來的不利影響。過度開發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制約本地經濟的發展,影響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
人們的環保理念有了較大的提升,對環境保護工作更加重視。營林造林工作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要想實現林業生態的平衡發展,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就需要強化營林造林工作。林業部門應加大宣傳,科學處理生態林與經濟林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促進林業生態的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