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姍姍
(山東海岳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6)
環境評價機制的深化改革,使得環評單位轉變了傳統環境評價理念。針對新時期的環保工作要求,相關單位應在明確現代環境發展需求的同時,對影響環境的外部指標進行具體的規定,利用網絡平臺及數字技術等實現對環境影響性因素的動態分析,為現代環評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保障。
我國社會發展邁入了新的階段,各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化,對環境質量評估工作提出了更專業化的要求。作為重要的評估體系,環境影響涉及的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還包含環境條件的改變對區域生物圈、人們居住環境造成的多維影響,是現階段指導環境治理、保證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環評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大部分沿用傳統的測評方式,技術手段相對單一,對創新技術的實際應用范圍不廣,工作范圍、內容、形式陳舊,實際的工作目標不明確,預測結果與實際項目建成后影響情況相差較大的情況也有出現。
環境整體影響性評價、分析流程是一項系統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盡管現階段環評工作已經形成固定的實踐模式,但由于具體規劃與實踐環節的對接問題,使得工作職能的劃分不明確。與此同時,環評工作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在結合實踐測評數據編制評價報告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對數據的準確性、規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驗證,消耗的測評管理成本較高。對具體的污染治理方案能夠提供的參考數據不夠詳細、全面,不能夠突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點,因此也就無法發揮出評價文件的實際價值。
在進行環境影響性因素、程度與范圍的評價與分析過程中,盡管涉及部分居民環境問題,但公眾的整體參與度不高,缺乏社會監管,使得監管機制覆蓋不全面。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社會公眾并不能夠實際加入到評價工作中,這就導致公眾參與度較低。在環保工作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新時期社會公眾參與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目前的主要方式為甲方主導,形式方式較為廣泛。具體還要參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不過,從環保情況來看,環評工作者通過對調查問卷的信息收集與匯總,對公眾環保認識進行分析,調查結果較為片面。調查問卷的評價指標、內容等相對滯后,使得問卷調研的專業性、可靠性難以得到保障,這些都是環保部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環評管理部門與審批部門應深化與監管、社會組織及相關部門的聯合,建立動態溝通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評工作,提升環境影響性評估報告的科學性與真實性。在與監管部門溝通過程中,審批部門可以依據具體情況在適當的節點讓監管部分進入審批工作,如此既能夠節約成本又能夠提高后期的監管效率,提升環保監管部門執法的效率與質量。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搜集環評數據,工作部門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對環境影響因素進行動態追蹤,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等實現信息資源的交互,打破環保測評、審批與監管等部門的信息孤島現象,提升信息管理、分析、歸納與總結的效率。環保部門可以針對各行業實際發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建立專門的信息平臺與數據庫,通過動態監管,為環境污染的實際治理方案、實行提供可靠的參考。
在環評工作的準備階段,應提前做好對環評對象的資格調查與審核,對環保測評單位的專業性進行考察,確保后期環評數據信息準確、報告內容可靠。一方面,環評單位應對不同的測評項目進行定期檢查,如果發現環評存在漏洞、異常問題,應對問題根源進行追蹤,及時進行整改。另一方面,應結合實際技術研發成果、環境發展需求及環評標準的變化,建立健全的環評管理機制,設置多元化、專業化的環評指標。此外,環評工作者要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學習一些新的環保工程及技術方法等。環評單位應建立嚴格的內部考核制度,強化內部管控機制的建設,提升環評工作質效。
環境污染加劇,對經濟、文化、民生等領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以霧霾污染為例,作為影響大氣環境的主要污染問題,不僅損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對生態環境也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危害。霧霾污染使得環境相關部門對麥稈焚燒、大氣排放標準等進行了更嚴格的規定。基于此,環評部門應在公平、公正原則的指導下,為相關部門提供更真實、可靠的環境測評數據,平衡各方發展的效益,提升環評規劃、報告的針對性。一方面,應根據區域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問題的實際情況,對環評指標、技術應用、評價內容等進行專業化的調整,要依據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項目評估原則,并對環評單位進行專業的知識培訓和業務培訓。另一方面,要認真開展環評文件質量考核及復核,結合各地的實際環評文件進行分析,如《山東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質量考核辦法》,在考核過程中一旦發現環評機構環評文件考核不合格,或者因環評文件質量存在重大原則性問題、直接判定年度考核不合格,則會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等處罰。
為確保環評報告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環評部門應從兩方面出發,優化管理結構,規范環評工作流程。一是確立現代環評工作目標,結合現代環評改革機制對工作文件內容、任務與標準進行調整,突出現代環評工作理念,推動環評工作從理論創新到實踐工作模式改革,通過嚴格、全面的監管機制,保證環評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二是加強環評專業隊伍的建設,培養、引進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信息技術在環境影響調查、評估、控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對環評工作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評管理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環境理論、優秀的技術,還需要對相關法律、信息等技能有著一定的了解,組建高素質的管理工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