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挺
(山東省棗莊市勞動局技工學校,山東 棗莊 277000)
職業院校是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社會的進步伴隨而來的也是競爭力的升級,職業院校對人才的培養也面臨著改革與創新,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培養出出色的專業化人才。對于技能型人才而言,其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要建立在實實在在的社會需求和技能基礎上,要求技能型人才與社會需求進行對接。社會需求的外化體現便是企業發展的需求,企業對人才的招攬和聘用標準也直接體現出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情況。在這種形勢下,職業院校謀求發展,與企業合作已然成了必由之路,也成為了大勢所趨。
對學校而言,通過與企業合作,學校對人才的培養更為有的放矢,不至于“打空拳”或執行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教學計劃。學校通過了解企業的需求和對人才的要求,能夠明確應培養怎樣的人才,所培養出的人才需要哪些方面的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能夠培養出具有企業需求特色的人才,這對于學校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影響。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可以為學生尋找到實踐的場所和檢驗學習成果的場所,學習優秀者還可以找到工作崗位,解決就業問題。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在辦學特色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能夠直接為企業提供人才,極大地緩解了學校向社會輸送人才時所面臨的巨大就業壓力。
對于企業而言,可以通過與學校合作來量身定制自身所需的人才和希望啟用的人才標準,既可以在人才培養與成長過程中通過學校來為自己培養批量人才,并且能夠通過學校的考核標準對人才做初步篩選。同時,還能夠對人才的學業經歷、學業水平進行較為具體而準確的評估與了解,可以極大地規避用人風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人成本,企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提高效益。
對于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而言,校企合作能夠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人才與社會的對接需求,推動行業發展,促進了企業的深化變革。校企合作促進了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對社會發展與變革形成了有益的推力,為國家、社會的和諧共建貢獻了一份力量。隨著時代的發展,校企合作也在不斷進步與變革,將形成多元化、多樣式的合作共贏。隨著校企合作規模化的形成,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結構的變化,從而推進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在宏觀層面上來看,校企合作對國家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共同辦學是推進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之一,但校企合作在怎樣的程度上進行合作,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合作,這些都是時下比較凸顯的矛盾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無論是校方還是企業方,都必然要為本單位尋求利益最大化,這其中就牽絆和涉及了許多細節問題,例如,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校方提供教育,企業方提供實踐場合;校方提供基本考核,企業方也可以對校方的實際工作能力進行定量考核。除此之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能涉及企業的特別需求,或許需校方作出讓步。但校方的培養企業能否認可?校方的人才培養規劃能否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企業最期望的人才綜合素養校方能夠培養到什么程度?這都是會影響校企合作深度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校方與企業方共同研討,但時下的校企合作還處于初步階段,許多合作還因一些客觀問題流于形式化,沒能進行深度的人才培養磋商與人才培養計劃。
校企合作的路徑仍然存在多種可能性需要進行探索,例如,校企合作可以對簡單的人才選擇與輸送形式進行再一步深化,尋求校企合作辦學的新方式,既可以尋求投資人才、訂制人才的方略,為企業的發展量身訂制專門的特色人才,也可以尋求股份制合作或顧問式合作,使企業方也能夠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隊伍中來,為人才培養路徑、人才培養方式、人才培養科目及內容等方面的具體建設提供支持,成為校園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員,從源頭為人才的培養質量把關。同時,在源頭為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增添社會視角,一方面,拓寬學校辦學方針與方向,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另一方面,為企業訂準人才優選路徑,為企業的創新人才提供選拔路徑。
校企合作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要以項目共建促進校企融合。例如,學校可以依據國家的政策規定來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企業方也要積極參與其中,校企雙方共同設立共榮共進的項目計劃,推動人才的特色培養,促進企業結構與院校辦學思想的改革,創建新的企業受益增長點,實現學校辦學路徑的多樣性與多元化。同時,職業院校也可以依托國家的一些政策支持對多個企業進行合作試水,以多種形式推進合作,為院校的發展謀求多樣的合作平臺,提高院校的辦學活力,激發院校的辦學熱情,從而為校企提供多樣性的合作路徑。
校企合作涉及了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各方面,具有系統性和復雜性,在校企合作模式、合作體制、合作機制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需要進行完善,以加強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基于此,應建立一套系統的測評機制,構建有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為校企合作提供較為全備的可參考性指標。同時,通過科學系統的測評標準對企業、校方在合作中的規范性進行監督和管理,加強校企雙方的信任,從而加大校企合作的改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