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紅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本科高校的教學優勢是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的目的是為企業實踐服務,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之外,還要提高實用型技能,高校目前的現狀是就業導向關聯性差,輸出的技能型人才遠遠不夠,需要高校和企業聯盟共同解決。
雄厚的師資力量、優化的專業設置及核心競爭力強的本科教學院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輸出人才的基礎,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以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為核心,實施“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養支持計劃。教師在課程設置中占主體地位,參與教學內容的選擇、評價、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逐漸打造一支骨干教師團隊,并保證這支隊伍的穩定性、合理性。
針對圖形創意課程,教師要根據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設置教學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利用現代化網絡工具和多媒體信息化綜合授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將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串聯起來,監督學生完成課后作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調動師生的整體參與性和積極性。
圖形創意軟件課程設計,要加大實踐操作的比重,將實驗、實習、社會調查、畢業設計等環節串聯起來,加大實踐的比例。
打造穩定的教師骨干團隊,提高教學效率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離不開完善的評價體系。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及提高人才團隊質量,評價體系要具備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科學化,避免僅局限于高校范圍,同時,也要涉及其他評價主體,對學生的評價除了德智體三方面,還應該拓展到其他領域,避免評價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學科滲透,從而提高學生融入社會的能力[1],在鼓勵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學習社會基本知識,追求豐富的人生價值觀,達到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雙豐收。拓寬學生視野,延伸社會思考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專業基本理論知識、技能知識是必修課的主要內容,有些院校將PS軟件課調整為圖形創意,但在實際授課中卻只是變化了一下格式,沒有達到軟件與創意的有機結合。應該培養學生視覺能力,然后再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逐步做到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相結合[2]。
畢業設計選題非常重要,選題要與圖形創意軟件應用結合。第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畢業設計題目,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但不要脫離社會生活和實際需求的設計理念;第二,可以跨專業選題,橫向對比,提高專業之間的互聯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整體設計理念;第三,選擇社會工程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第四,選擇有一定深度的科學課題,激發學生的設計潛能。
設計前期。進行實地調研,調研活動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文獻查閱、業主溝通等方式獲得,學生將這些實踐活動融入到課題中,并詳細闡述設計的選題背景、目的意義、解決的問題及設計思路,為課題制作做出合理的時間規劃。
設計中期。教師要全程跟進,及時掌握設計環節出現的問題,與學生共同討論并解決問題。學生完成設計選題后,校方要組織專家和教師進行中期答辯,指導學生,找出共性問題并展開討論,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專題講座。
設計后期。邀請業內專家對設計進行考核評價,綜合評價課題的完整性、創新性、規范性,檢查是否存在學術不端等情況,進而得出精準化評價。
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專業技能包括:3DMAX、PS、CAD、AI等軟件學習及應用;對實體空間的測量與制圖等。在精神層次方面,學生要具備企業所需員工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在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比如工匠精神、廉潔奉公、盡職盡責、誠實守信等優良品質。
有意識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及管理協調能力,良好的表達溝通是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能力的基礎,校企合作應該加強學生與各層面人群的表達與溝通,不斷提高學生的溝通技能。針對社會人群,要培養學生與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層面的溝通交流;同時,要提高與客戶之間的交流能力,早日進入社會角色。
學生要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素質,通過實踐達到獨立組織施工、預算、報價、購料等能力,滿足專業要求,提高綜合本領。
設計類技能大賽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從而在大賽中得到企業的認可,同時,學生也能在大賽中感受到競爭的意義,學到更多的實踐知識。要求大賽組織者把更多內容放在實踐操作中,降低理論知識的比例。
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應時刻關注相關的參賽網站,例如: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建筑裝飾設計大賽等相關賽事,及時將大賽規則及參賽要求、作品要求等內容告知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技能競賽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有可能獲得相應證書,畢業求職時會增加錄取的機會。
環境設計專業應加強與設計院、園林規劃局、裝修公司等大型企業的合作,高素質教師隊伍應逐步穩定,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應加強與企業的聯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