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國 重慶三峽學院
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科素養是基礎美術教育階段中通過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美術核心素養、達成課程目標所必備的能力與專業素養,并且能讓學生通過學習以適應其未來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美術學科基礎知識、學科思維品質、學科關鍵技能和審美意識。筆者基于此,就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的內涵與標準試做分析。
2016 年9 月9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八一學校時強調,教師要做到“四個引路人”,即:“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盵1]對于中小學美術教師來說,做到“四個引路人”是必須追求的,所以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的內涵必須具體、明確,并具有可操作性。當然,“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也涉及教師學科素養與師德、課程思政交叉應用的能力與素質,筆者在此不做論述。主要以“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為指向,就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的內涵與標準試做分析。
提升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學科素養,首先得讓美術教師具有廣博而深厚的學科本體知識,這是對美術教師在美術專業素養上具有“一桶水”或“長流水”的專業要求,也是達成新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基礎。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素養主要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專業的實踐能力、專業的認知情懷三個方面。
1.提升的專業理論知識需爛熟于胸并能內化實踐。中小學美術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引路人,對美術專業理論知識要能爛熟于胸,要能內化于專業創作、鑒賞、創新、審美感受等多層面,能夠利用專業理論知識進行通俗易懂的、系統化的詮釋與表述,以使學生獲得美術學科的理論認知、技能表現、鑒賞評述、創作表達、探索創新、生活運用、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掌握系統的、全面的美術史知識。需掌握中外美術史、中外設計藝術史的基本知識,能從中西藝術比較中認知各自藝術發展的規律及其各自所呈現的本質特征與本質內核,并能理解與認知文化的差異是其中西藝術差異性呈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二,內化美術理論知識。美術理論知識是從美術理論層面上對美術的基本原理(本質論、創作論、接受論)、美術的歷史發展(發生論、發展論、門類論)等知識爛熟于心,并能內化于美術專業實踐、鑒賞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第三,能熟悉與掌握美術技法理論知識。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書法與篆刻、設計、手工藝、剪紙、構圖、創作等基礎技法理論。這些系統的、能內化于心的美術專業理論知識是基于滿足學生全面而多樣的知識需求,能讓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興趣,從而更高效的達成美術課程目標。故提升教師專業理論知識需精湛、全面、系統,且能在教學中內化為“傳道”“授業”“解惑”之能。
2.提升的專業實踐能力需呈現高格調的能力與水平。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可涵蓋四個內容:第一,強的專業示范與表現能力。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專業技能技巧的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專業示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觀察方法、表現方法與審美創造的法與理,所以具備強的專業示范與表現能力是這一教學活動所能達成目標與構建核心素養的基本保障。第二,強的專業指導能力。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與表現的能力關系到其核心素養的構建與該目標的達成度,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審美創造與表現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創造與表現過程中展現出的問題,并能針對性的提出修改與解決問題的方略,便直接關系到指導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與針對性,也呈現出教師專業指導的能力與水平,故提升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指導能力至強是必須的。第三,敏銳與準確的評鑒能力、高超的專業創作能力。評鑒能力重在敏銳與準確,中小學美術教師一方面能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敏銳的捕捉其視覺形象,并進行快速而準確的進行評判、分析與鑒別,另一方面還需教師具有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審美能力、理解表達力。同時創作能力能呈現出其藝術所致的境界與高度,與其審美體驗、審美感知、審美創造的敏銳性契合并能融會貫通。
3.提升至執著的專業情懷。專業情懷是指教師對所教相關學科專業所持的一種積極的、熱愛、執著追求的態度。第一,執著的學科情懷。這種情懷就是要對美術學科熱愛,有高的追求,甚至殉道者的精神,并能做到對專業學養、專業技能、專業創作、創新探究終身追求與修煉的高度,這樣也就能游刃有余的進行中小學美術教學,且能達成并優化各項教學目標。第二,深愛學生的情懷。陶行知先生曾有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2]。中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其職業道德、師德層面之上的,故對學生之愛有其獨特性,不同于父母之愛,但具有父母之愛所具的責任,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便是教師所承擔的那份對學生的責任。第三,敬業的職業情懷。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賦予教師的責任是很高的,既要做好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同時還需育好人,從職業精神這一層面來說,敬業的職業情懷是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專業情懷。
總之,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背景下探討提升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素養至廣博深厚,是一個非?,F實的、務實的、并具針對性的課題,中小學美術學科專業的獨特性和美術教師專業素養應具的高度、廣博度與復雜性,讓該探究更具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
中小學美術教師課程素養的提升必須對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的思路有全面的理解與深入的領會,具體如下:
正確并深入理解各階段課程的性質是中小學美術教師必備的課程素養,一方面要能領會課程本質內核,又能在對比中理解各學段的核心要義與前后的承接關系。例如: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性質必須對其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能融會貫通,且能領會其各領域的具體指向。對于高中階段美術課程的性質,則需逐其本質,即要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提出的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和關聯性,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知、體悟、思考、探究、創造和品鑒等具有美術學科特點的學習活動,形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基本理念是課程所承載的一種思想與觀念,屬于課程頂層設計的內容之一,所以教師要高度重視并能理解其理念的深刻性與全面性。如: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注重創新精神;高中階段的課程基本理念則為:培養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強調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個性需求。創設問題情境,倡導探究式美術學習。運用質性評價,著眼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中小學美術教師對課程目標需結合教材做深入的分析與內化,能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頂層設計的內核,同時又能結合教材內容在課程教學中進行貫徹與執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達成。例如: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總目標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盵3]
總之,提升中小學美術教師的課程素養是必須的,它不僅僅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問題,而是涉及怎么將水傳給學生的問題,所以依據達成課程目標為主旨以提升課程素養,一方面可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有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又能吃透美術學科課程標準的精神與要求,就會讓“傳給學生一杯水”時的指向性目標、審美與價值觀的導向目標、“以德樹人”的育人目標不會是一句空話。
中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素養涉及教材分析、教案涉及、教學策略與技巧、教學反思、甚至三筆字與板書設計等等,這些均是在具體教學行為中所呈現出的狀態,與教學效果、達成的教學目標的有效性等密切相關。所以,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素養的提升可從學科傳承的實踐智慧方面切入。一是提升給學生學習進行“鋪路”設計的能力。新時代中小學美術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學生在學習前,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達成的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學情給學生搭橋、鋪路設計,設計時則需要巧妙的創設,以求給學生啟發與想象、合作與互動、創造與交流,充分展現教師應具的學科傳承的實踐智慧。讓鋪路、搭橋設計的可行性與達成度更有效、更具針對性,更好的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有效學習、提升探究與創造能力。
另一種是教師巧妙的“點化”指導能力。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創造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想象力的重要教學活動,故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巧妙的“點化”指導能力便是達成與優化教學目標的關鍵點。優秀的中小學美術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審美創造活動適時的介入并進行啟發性、肯定性、贊揚性的指導,選擇他們審美創造活動中創造性思維最能發散、最“癢”的地方進行巧妙并賦智慧地“撓一撓”,助其思維更發散、聯想更具針對性,從而走出創造性的思維慣性與惰性困境、從而提升學生創造性活動中的創造創新能力及其認知與理解能力。
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科素養的提升內涵,可從提升的美術專業素養需廣博深厚、提升的課程素養需以達成課程目標為主旨、提升的教學素養應具學科傳承的實踐智慧等三個方面的內涵與標準進行實踐與修煉,當然,這三個維度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也并非是對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科素養內涵的全部,畢竟中小學美術教學學活針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個體行為,也是一種兼個性化的教育行為,會因個性、興趣的差異、信念的強弱呈現出差異化,但對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所需達至的標準可以是共性的,筆者也是基于此,通過梳理,以期能為中小學美術教師學科素養的提升研究做一個開放式的探究與思考,以期能為新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一個思考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