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璐 周琪 武漢教育電視臺
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平臺創紀錄般的爆發式全面發展.給當前教育電視媒體日常節目生產以及推廣傳播帶來巨大的沖擊與深遠的影響。并且已然成為一種教育電視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一種極具先進性和代表性的新媒體產品模式。2019 年11 月20 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APP 正式上線,從此讓央視進軍短視頻的大幕正式拉開。此外,例如人民日報的“人民視頻”、上海廣播電視臺的“看看新聞”的強勢發展與巨大影響力都成為當前電視媒體發力創新生產短視頻的各種經典例證。因此,新時期我國各類教育電視媒體必須也要緊抓短視頻爆發這一發展機遇和潮流,能夠充分依靠自身節目傳統優勢與特點,在體制與機制上進行不斷創新升級,力爭在教育電視媒體短視頻生產過程中取得質的飛躍與全新突破,全面提升教育電視媒體節目的影響力和關注度[1]。
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體的短視頻日常制作量、分發量的比重與力度日益提升,并且已經開始以短視頻領域作為用戶移動端競爭的主方向和主戰場。鑒于此,傳統的教育電視媒體同樣應當加以重視和引發關注。客觀而言,盡管大多數教育電視媒體在短視頻生產與創造方面擁有大量自辦欄目的優質視頻資源,但總體上缺乏精心設計與統籌規劃,并且在短視頻內容上較為乏善可陳,缺乏一些能夠引發受眾熱議以及膾炙人口的爆款教育內容。這就需要教育電視媒體應當在新時期專門創建和設立短視頻制作部門,并且主攻教育短視頻的制作、生產與推廣,進而以短視頻作為契機促進傳統電視媒體與新興媒介的融合發展[2]。
現如今,我國各大教育電視臺的賬號豐富,數量眾多,但由于資源過度分散,往往缺乏高辨識度與相對統一的短視頻優質品牌標識。鑒于此,當前各大教育電視臺必須要積極聚合全臺欄目資源,進而創建教育媒體統一的短視頻品牌以及相關的內容矩陣。舉例說明,新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央視頻”這一優質品牌欄目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受關注度極高,在受眾心目中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此類優質短視頻品牌欄目的傳播與推廣都值得各大教育電視媒體借鑒與學習。
除了上述兩大策略之外,當前階段,傳統教育電視節目之所以會與青年人之間產生一定的“隔閡”,其一主因就是教育電視節目自身的傳播方式和途徑有限,并且受關注與熱度不足,因此無法獲得青年群體的支持與關注。教育電視媒體應當在當前充分利用好“兩微一抖”這三大新媒體平臺,進而全面夯實與彌補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在互動性與開放性傳播方式上存在的缺點與不足,通過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社交平臺以及主流短視頻平臺傳播優質的教育短視頻節目,進而化被動為主動,轉劣勢為優勢,成功激發自身媒體的專屬短視頻品牌效應。
新時期,教育電視媒體在創新化開發與生產短視頻過程中,應當以新聞內容為主攻方向和主要起點,當前我國各大教育電視臺的教育新聞節目在每日都能夠生產和制作出大量優質原創新聞內容和教育資訊,某種程度為短視頻的生產、制作與傳播提供了極大的資源支持力度。各大教育電視媒體應當不斷強化短視頻的策劃與設計工作,并且充分利用短視頻的傳播增強教育新聞節目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具體來講,各教育新聞媒體可以在短視頻生產與制作過程中,確保新聞客觀性、真實性的基礎上,充分展示教育新聞事件的一些細節內容與關鍵瞬間,進而獲得師生以及家長們的情感共鳴與關注好評。
每個教育電視媒體自身都擁有的一些優質的自制欄目,以山東教育電視臺為例,其擁有《名師開講》《高考直通車》《新聞早敲門》等自制欄目。因此應當垂直細分各個領域,進而短視頻賬號的全面推廣和傳播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持。此外,我國許多教育電視媒體的自制欄目原本就積累和擁有許多固定用戶,但由于在短視頻原創性內容的制作、開發與生產各個環節存在一定不足與缺陷,結果導致用戶活躍度不高。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選擇重新設計包裝、細分用戶、精心制作一些優質短視頻精品內容,進而增強與用戶之間的粘性,全面提升用戶的好評度與支持度。
融媒體時代大環境下,針對傳統媒體發布的各種短視頻內容而言,已經超過70%的用戶在“社會公信力”“社會權威性”“社會正能量”等方面給予高度認可與肯定評價。因此,教育電視媒體也需要利用自身教育資源,在開發、創作、生產短視頻過程中深耕教育,并且聚焦教育正能量各種主題,真正做到利用短視頻去講好每一個教育故事,借助健康的、權威的、積極的短視頻內容去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旋律,進而獲得更多受眾的真心喜愛。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大環境下,教育電視媒體短視頻的創新化生產傳播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教育電視媒體新聞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反思,積極尋找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生產策略與傳播方式,力爭讓教育電視媒體短視頻整體質量和水平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