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垚
(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01)
2006年11月16日,為大力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該文件明確提出了“一個重點、兩個要求、三個建設、四個加強、五個重視”,要不斷提高高職教育教學水平,做到工學結合,不僅要嚴抓基礎教育教學,還要不斷深化與行內企業的合作,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用人標準積極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要有目的性、有方向性地培養技術崗位型人才。但就體育課程教育而言,高職院校目前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基本相同。雖然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一直在積極進行革新探索,不斷淘汰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老舊的教學觀念,同時開設特色“選項課”,但依然缺少特色,未能做到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零接軌”。
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無論是在教學方式還是在教學目標上,其本質上仍是在走傳統教育的老路,并沒有形成鮮明且具有高職特色的體育教育教學方針。當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體現出高職院校的特色,與當下高職院校的發展是脫節的,整體來說,高職院校目前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在面對新時代背景下的各種挑戰和機遇,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必須進行改革,構建新型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搭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體育課程教學框架。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最先要做的就是打破現有的教學模式。但打破不是徹底放棄現有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而是結合實際情況,從最基本的教學體系入手,大幅縮減原有的球類、田徑等教學內容,將這些基礎鍛煉列為次要部分,將增強身體素質和職業專項內容放到首位。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和今后的從業狀況制訂專業性較強的體育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從業適應能力。例如,機械機電類專業:學生更需要身體的耐性和肢體的敏捷性,因為屬于工科專業,還要提高學生的抗疲勞能力和注意力,讓學生了解在高強度作業下出現疲勞狀態時應該如何進行應急處理。汽車專業:最基本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應急應變能力和坑暈眩等能力,可以設置障礙跑、負重、俯臥撐、游泳等項目。建筑專業:攀爬、平衡等能力是學生必備的,有時可能需要野外作業,所以還要了解一些關于野外生存的知識。財會、計算機專業:這些專業更注重腦力勞動,所以需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增強手關節的靈活性。高職院校要結合實際情況自編教材,自設大綱,編寫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體育教材。
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是所有教學思想的先導,是教育改革的前提,以制度為前提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能夠構建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使體育教學資源能夠被最大化利用。在專業的監管制度下,能夠提高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建立專業的教學機制。
制訂嚴格的教學標準是落實實踐教學環節的前提,可以敦促教師設計出周密的教案,使其能夠準確、精煉地把握教學知識點和專業技能點,保質保量地完成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制訂教學標準后,要建立嚴格的監控評定機制,保證教學質量。制訂科學有效的教學標準,實行嚴格的教學監管評定,可以實現高職院校體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專業建設目標。
教育是相互的,“填鴨式”教育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以往都是通過在宣傳欄、校園廣播對課程設計目的和質量標準進行宣傳和講解。而在互聯網時代,還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進行宣傳和講解,要讓學生明白學什么、為什么學以及最終要達到什么效果。宣傳內容可以包括本學期各學年體育教學所要完成的目標和學生所要掌握的體育技能,使學生了解鍛煉重點,增強自身體質,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還是存在很多區別,高職院校要結合實際開發出適合自身的課程資源,并對資源進行整合,真正形成一套獨特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資源不僅包括學校的硬件設備能力、合作企業的軟實力,還有教師的教學人力資源。一方面,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另一方面,要擴大師資隊伍,不斷添加新鮮血液,確保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任務可以順利完成。
體能充沛、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可以盡快適應工作環境,高職院校應根據不同專業設計出不同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他們的從業競爭力。
高職院校要結合實際情況,讓不同專業的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選修課和專業提升課,要化被動為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還可以從側面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使其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