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恒,邢艷娣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81)
實訓課是將知識點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教育課程,也是培養人才綜合素質的教育課程,是適應社會發展而出現的教育形式的改革與創新,也從側面反映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性。高校的實訓課程建設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事業,也是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要將“互聯網+”思維應用于實訓課教學網絡平臺的建設中,以取得課程建設的理想成果,這是高校實現實訓課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校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平臺建設,注重對學生瀏覽習慣、瀏覽內容的采集,向教師提供學生的學習動態、學習情況以及對重難點內容的掌握程度,為教師調整教學重心及教學方式提供信息支持。
在實訓課程的建設與推進過程中,教師是關系到實訓課程結果的關鍵性引導因素。教師對學生越了解,越能有的放矢地推進實訓課程,也越能夠給與學生恰當的引導,向因材施教的教學境界發展。教師的引導作用會決定學生對實踐課程的興趣與態度,必須要對教師的綜合素養進行系統培訓,建設高素質實訓教學師資隊伍,為實訓課程的建設清除障礙。實訓課程的重心是教師的實訓經驗、實訓能力、應用能力、轉化能力、操作能力,優秀的實訓課教師能夠肩負起學科建設的重任,也能夠帶動實訓課學科乃至整個團隊向前發展。
網絡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而多樣,高校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網絡教育資源進行知識內容的補充與拓展,實現對大部分內容的答疑解惑,對知識結構進行系統化學習和構建,對一系列學習方法及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性總結,極大地節省了學習時間。
可通過翻轉課堂等現代的教學思想方法來對高校實訓課進行系統建設。第一,在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查找和自學教師推薦的相關實訓課程資源,同時鼓勵學結合自身情況查詢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并將相關資源進行總結予以分享,加強學生對微課、慕課等教學資源知識的內化和吸收,為翻轉課堂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奠定基礎。第二,教師可通過利用相關網絡教育資源形成更為體系化的知識講解,并利用翻轉課堂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對相關實訓內容的組織展開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設立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教師也要適時對學生給予引導,點撥關鍵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理解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聯,使學生能夠擁有自主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將知識轉化為實踐。
第一,將實訓課的教學場合引入企業,使學生能夠感受在步入企業時的狀態,并在實際的具體工作中夯實專業能力。在體會社會工作生活時,要注重對學以致用的能力訓練,為未來工作奠定基礎。第二,依托“互聯網+”建設實訓教學輔助性平臺,為實訓教學的建設另辟蹊徑。實訓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對于學生而言,對社會工作生活的了解除了靠教師的講解和親自參與社會實踐之外便是來自學長、學姐、前輩的經驗教訓,或是從企業的一些演講中得來。這其中最能觸動學生內心或與學生內心需求最近的莫過于企業員工的想法,尤其是前輩、校友們的經驗和心得。因此,實訓課程的網絡平臺建設可以開辟一個學生能夠與前輩、校友們進行交流的平臺或空間,如“優秀校友經驗空間”、“前輩特別有話說”。通過此空間或平臺為學生們找到同齡人的引導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同齡人彼此的心志相近,容易引起共鳴,也更容易喚起學生對學業重心的調整,學生會對職業規劃與設想進行重視與調整,會真正投入到實踐訓練中來。
要想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高校實訓課程的建設,就要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要接納和運用“互聯網+”思維,這也是實訓課能夠建設成功的基礎。要依托“互聯網+”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如利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方式來建設活潑、有趣、實用的實訓課。要依托“互聯網+”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建設校企合作平臺,提高學生對實訓課的重視程度,并對未來工作進行全面規劃。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使教師成為實訓課與知識點、工作實踐等多方面的連接集合點,從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導教育,為高校實訓課的建設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