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遠,羅小蓮,郝 熙,王曉晨
(玉林師范學院 體育健康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道家理念和中醫學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有黃帝、老子、莊子,被后人稱之為“黃老之學”。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養生理論的建構,是借由《老子》《莊子》《內經》所建構的養生理論,道家理念和中醫學是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的高度概括,它們都誕生在有東方文化氣息的土壤---中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沉淀和積累的瑰寶。道家理念和中醫學都對人類的健康長壽有著深入的研究,長生不老是道者得道成仙的目標,中醫提倡的是“治未病”和保持身體健康思想,這兩者有著相互的交集,致使道家理念構成了中醫思想的一部分。道家理念和中醫學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它們都以“氣論”“道論”“太極陰陽”等哲學思想為基礎。在古代,許多中醫學者都受過道家文化的熏陶,有些道教者還是有名的中醫。清代醫家沈金鰲說:“醫道通仙道。”道家的哲學與中醫學的自然辯證法兩者間的互根互用、交感與互藏是養生長壽的不二法則。
精、氣、神為中醫三寶,存在于人體。在人體內,精有繁衍生命、濡養臟腑、化血、化氣、化神的作用,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精由父母傳受的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精微充養的一種精華物質相互融合而成,它是生命的本源。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物質之一,是一種強力運行的極精微物質?!段榱勺凇分姓f:“人之生死大關只一氣也?!庇袣馊嘶?,氣去人亡,中醫是通過氣來理解和把握生命運動的。因氣源源不斷地推動和調控,身體和臟腑生理機能才得以不停地工作。神與精和氣共同存在于人體,神概括了人的一切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統帥著人的意識、情感、思維等情志活動。人體之氣由精化生,氣能產生精和固攝精,精、氣是化神養神的基本物質。明·旺琦石《理虛元鑒》說:“以先天生成之體質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后天運用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庇纱丝梢姎?、精、神三者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在道家理念中,陰陽二氣合為一氣,構成了宇宙萬物,在世間萬物里,一切有形的東西都來源于氣,人是有形的生物,也是由氣組成。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中醫和道家更注重把人放在宇宙中進行研究,就是中醫所說的“天人合一”,因此中醫與道家對氣的認識是一致的。在鐘呂的“丹道功法”道術中,漸法能煉氣化神,固攝精氣;頓法則以精、氣、神為藥物,溝通祖竅穴和上丹田,從有為到無為,達到養氣煉氣,提升人體精氣神的功效。中醫養精、氣、神重于防病治病,與道家煉氣者采用的方法相同。由此可見,道家理念與中醫的精氣神有著相互交集且不可分割的作用。
“天人合一”是道家養生的理論核心?!疤烊撕弦弧笔侵袊軐W的一個基本觀點?!兜赖陆洝分小叭说胤?,地法天,道法自然?!币馑际侨巳》ㄓ诘?,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家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總根源和主宰者。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之后,很自然地將思路轉到了人生和社會層面,把“道法自然”與“天人合一”用于養生之道,為人們提供了具有自然特色的“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道家理念是一個以自然為核心的體系,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是永恒的主題。老子通過觀察自然社會現象得出其中規律,作為行為的箴言,以使自己清凈無為,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理念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從中醫角度看,可以改變人們的主觀臆斷、為所欲為。道家特別重視“知?!?,老子曰:“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要求人們“知?!奔凑莆兆匀环▌t,這恰恰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可激勵人們由“無為”走向“無不為”,走向不妄作、不強為、不亂為。
“治未病”是中醫養生的原則。中醫的基本精神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千百年來,人們對中醫藥性的認知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在長期的生活與實踐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寶貴的經驗?!八幨惩础敝嗅t藥學與人們的飲食起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明確指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養生也”。傳統養生學認為,合理的飲食可使氣血協調,氣正旺盛,有利于機體健康長存和疾病痊愈;反之,飲食失節,會使氣血失調,臟腑功能下降,正氣衰敗,使疾病惡化。孫思邈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十分重視食療,他說:“夫為醫者,當須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以虛補實,當身體內環境被打破,身體機能遭到破壞,人體處于一個生病狀態。通過食用對應的中草藥,以陽補陰,陰陽互補,使身體重新回到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在此過程中,飲食、藥物對人體內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它們對人體的健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醫養生與飲食起居有很大的關系,養生要養心,但很多人對于養生并沒有太多的關注,到了晚年疾病纏身。而道家理念對于中醫養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道”是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根源,道家提出“天人合一”思想,恰恰融合了中醫養生內容。萬物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身心健康。飲食起居又分早中晚,早即每天早起,迎著太陽運動,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年人,迎著太陽運動不容易產生陰氣,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不易上火。
道家觀點認為無為而治、順應自然、靜以養神、形神兼養、恬淡虛無、保守精氣、返樸歸真、少私寡欲、崇陰貴柔、保全真陰。道家理念對中醫情態的調節建立于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之上,在于人與環境的結合,對環境的適應,人體的結構體現了天地的結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人的情緒影響著個人的精氣神,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道家理念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情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独献印に氖隆氛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即為天地萬物的本原,把天地的氣、物與宇宙結合在一起?!独献印な隆分赋觯骸爸绿摌O,守靜篤?!薄肚f子·在宥》中說:“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薄豆茏印ば男g上》說:“陰則能制陽矣,靜則能制動矣。”《素問·痹論》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闭f明喜靜惡燥是神氣的特點,通過靜養來保養神氣,保持內守常態,精氣足,人才不會生病。通過道家理念對中醫的影響來調理人的情緒,以達到治病的效果,或治未病的作用?!秲冉洝分畜w現為獨特的“順時養生”思想。如《靈樞·本神》日:“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通過生活環境的改變,來達到調理身體的作用,改變人體的各種狀態,使其達到養生的效果,讓人們適應四季的變化,調整生活作息,攝取精氣神,加強對環境的適應性。
道家養生術、方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而自成體系。其理徹上貫下,上及自然之道,下至人體經脈氣穴。其術、其法門派眾多,有直承老、莊的自然法門、清靜法門、虛無法門,有從拳法入手的太極養生法,也有從法術入手的導引養生法、呼吸吐納養生法、氣功養生法、內外丹養生法、房室養生法、飲食起居養生法,等等。
中醫保健功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養生文化與實踐的結晶。保健養生功法即運用各種特定的精神、氣息及肢體動作的自我鍛煉,以達到強健身體、內壯神勇、復原病體及延年益壽的目。將養生功法結合手法按摩,還能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運用我國傳統的保健功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傳統養生功法進行鍛煉,以達到活動筋骨,疏通氣血,調節氣息,暢通經絡,調和臟腑,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功效。道家養生之法與中醫保健功法之間關系密切,有著許多相同之處。中醫保健功法又是從中醫導引術中而來,中醫導引術從遠古時代就已經使用,作為中醫導引術的一部分,中醫保健功法也歷經數千年醫、道、儒、佛等多家文化的熏染與發展,內容日漸豐富,包括引體、導氣、按摩、叩齒、漱咽、存想等。道家理念與中醫保健功法都是以肢體主動運動為主,輔之以呼吸、意念調節,是三者合一的傳統養生方法。通過中醫學者與道家養生專家們不斷的實踐與創新,兩者的養生功法內容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養生方法和體系,是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學經過了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攢了豐富的經驗,在現代醫療技術中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源遠流長的道家文化蘊含了深厚的科學智慧,中醫思想與道家文化的碰撞,經過了傳統文化的錘煉,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中醫養生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中醫養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道家理念與中醫養生會不斷的弘揚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