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陳 梅
(南京醫科大學 康達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2007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在《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中指出:處于人體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被定義為亞健康狀態,又稱為“第三狀態”,雖然表現為機體在內外環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發生的異常變化,但尚未達到明顯的病理性反應程度。
頸椎亞健康是指基于頸椎健康與頸椎不良癥狀中的狀態。頸椎亞健康是很多疾病的隱患之首,頸椎連著血管神經,是大腦疾病的最大隱患。
“運動處方”與醫療處方類似,最早由美國生理學家提出,用于心血管、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療。運用醫療處方的同時,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運動,有利于疾病的康復。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與體育運動相關的人員制訂“運動處方”,以提高患者的康復能力。
“運動處方”是指康復醫師或體育人員對個體身體進行醫學檢查(心肺功能、運動實驗、體力測驗等),按照個體的健康、體力等,利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 、運動時間、運動注意事項,給予人們有目的、科學、合理、有效的運動建議,使之達到軀體、身心健康的一種預防、診斷、治療、改善疾病的手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大學生頸椎亞健康問題。導致大學生頸椎亞健康的因素有:長時間坐姿,且缺少體育鍛煉;因為現代科技迅速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充斥著人們的生活,這些都是導致頸椎長期處于疲勞狀態的原因,頸椎間會有嚴重的壓迫感,引起頸椎關節改變,使人體發生頸椎亞健康現象。
薛麗卿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學業、就業的壓力,生活規律差、不良習慣多等原因導致大學生出現頸椎亞健康。大學生頸椎亞健康狀況嚴峻,若不注意預防,隨著時間的推移,頸肩部的肌肉退化,可能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頸椎亞健康狀態表現癥狀較多,比較突出的癥狀為頸肩部疼痛、頸背僵硬,還伴隨記憶力減退、思維緩慢、反應遲鈍、失眠、焦慮、緊張、食欲不振、頭腦昏沉等癥狀。唐漢武等對廣州中醫藥大學502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有頸椎病癥狀的學生拍片檢查,發現有234名學生(46.61%)有典型的頸椎相關癥狀。薛麗卿等人研究發現,有73%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頸肩痛,85%的學生頸肩部容易疲勞,53.1%的學生出現過肩臂麻木感。李珊珊等人在調查頸椎亞健康伴隨癥狀時發現,有超過50%的大學生有頸肩酸痛癥狀。
通過對文獻整理研究得出,頸椎亞健康可能出現的癥狀高達10種以上。有研究者對頸椎亞健康狀態者進行頸椎檢查,發現其頸肩部壓痛、周圍軟組織僵硬是頸椎亞健康的主要癥狀。人體椎間盤退化是一個自然老化過程,而大學生群體較年輕,發生退行性改變的可能性較低。可能是由于頸部長時間彎曲、頸椎得不到足夠的緩解、生理曲度無法恢復等導致頸椎發生退行性變。
在大學生頸椎亞健康群體中,其病癥多以頸肩部疼痛、頸背僵硬為主。通過實施“運動處方”的方式,選擇有針對性的運動項目(如改善頸部韌帶柔韌性、頸關節活動性的運動項目),使頸椎亞健康狀態向健康頸椎的趨勢發展。
頸肩部肌力是穩定頸椎的關鍵,當肌力失去平衡時會影響頸椎關節的活動,導致頸椎亞健康或損傷。通過制定穩定肌力、平衡頸椎的體育鍛煉項目(如頸椎操等),增強頸部肌肉力量,緩解頸背僵硬狀態,使之松弛有力。當頸肩部肌力增強后,就可降低頸椎亞健康和損傷的幾率。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可促進頸肩部、頸背的肌力平衡和松弛。
檢查大學生頸椎亞健康狀態患者的頸椎,針對個體不同的頸椎亞健康病癥特征,制定特定的保健或恢復頸椎亞健康狀態的鍛煉方式。如對頸肩部疼痛等癥狀特征的患者采用可改善其癥狀,增強肌肉力量的頸椎保健操。調節其頸關節的柔韌性,改善頸椎的僵硬癥狀,有利于平衡和穩定頸椎的作用,消除頸椎亞健康帶來的不適癥狀。
運用醫學康復與體育鍛煉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對頸椎亞健康癥狀、個體差異者配合科學、合理、有效的運動處方,使其具有良好的頸椎健康狀態。
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迅速、大學生對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較大等原因導致頸椎亞健康狀態普遍存在于大學生群體中。長期的伏案學習或工作以及熬夜、坐姿不正確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其頸椎處于亞健康狀態,若不加以干預,隨著時間的推移,頸椎亞健康狀態會向頸椎病趨勢發展,這不僅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也不利于自身的發展。通過體育運動干預,每天做一做頸椎保健操,放松頸椎,以“未病先防”預防原則與“醫學和體育運動相結合”理論保護自身頸椎健康,調節頸椎亞健康狀態,使機體朝健康的方向發展。
合理、科學的運動對頸椎的保護有著重要的作用。運動過程是由運動的強度和時間來決定的,需要適當監測運動強度是否適宜。當確定總運動量后,運動強度較小時,就會延長運動時間。在增加運動量時,先延長運動時間,再提高運動強度,要注意運動頻率。運動頻率是指每周的鍛煉次數,它由運動強度及每次運動的時間來決定。當運動頻率過高時,鍛煉的效果并不理想,它會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時間,設定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避免因運動而帶來身體損傷。
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組織、體育學院的作用,積極組織保護頸椎的相關活動,主動了解、學習保護頸椎的相關知識,降低患頸椎病的風險和發病率,預防頸椎病及由頸椎病引起的其他病癥。應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