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曄,付 筱
(河南農業大學 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目前物流金融作為國民經濟新興產業,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來促進物流金融的發展,為物流金融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009年,國務院發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是我國物流金融第一個專項規劃,物流業也發展成為了中國十大振興產業其中一個。2011年國務院提出了八條提高物流行業發展的政策,其中“各級政府要增加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扶持,積極的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拓寬融資渠道”。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帶,在經濟和物流方面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提高物流與金融的協同能力,能夠有效提升河南省的物流和金融水平。目前國內和國外學者對于物流與金融之間協調的研究已經有很多的理論基礎,為物流與金融的協調發展提供了許多有效的建議。對于物流和金融的研究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從理論分析的角度,如Maciulis[1]等對物流業對區域金融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得出物流業從積極(降低成本、提高運轉效率等)和消極(交通擁擠等)兩個方面對區域金融產生了影響;張艦[2]從中國經濟的背景下,分析了物流現狀,物流仍然需要繼續做大,研究得出金融對于物流行業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Rubben S[3]等通過運用投入產出法研究投資物流產業的基礎設施對西班牙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推動力。林云飛[4]從農村物流市場的視角出發,得出我國的農村金融支持運作不流暢等問題,對農村物流發展不利,也是制約農村經濟的主要因素,由此探究出有利的金融運作模式,給農村物流帶來有效的金融支持。
第二類是從模型方法的角度,如Peter J[5]等通過使用美國的郵政編碼層級數據集,將空間準確度增加,并控制相關的變量,證明出區域物流和區域金融之間具有雙向協調關系。Sultan K[6]等運用貨運量和GDP的數據研究了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的物流與金融之間的因果關系。諶玲[7]通過研究河南省1993-2012年的數據,基于SVAR模型來探究物流與金融深度與廣度的內生協同機制,研究出廣度上金融對物流具有促進作用,深度上還沒有達到,物流對金融廣度和深度上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短期內會抑制。周君[8]通過運用Logistic 模型和采用邊際和彈性的分析方法,對區域物流增長所引起的區域金融增長的限度和變化的規律進行了量化。
以上文獻研究了物流與金融關聯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域物流和金融有所改進,但在文獻[1-4]中,雖然對物流與金融進行了具體分析,但是沒有利用模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太強的說服力,在文獻[5-8]中,學者通過SVAR、Logistic等模型的方法對物流與金融業進行了研究,但是在現有的研究中,采用耦合協調模型和灰色預測相結合的定量分析的研究相對較少。根據上述現實以及學術背景,本文將河南省金融與物流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采用耦合協調發展模型以及灰色系統GM(1,1)預測模型,對2008-2017年河南物流與金融發展的耦合協調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協調發展做出預測,提出提高河南物流與金融協同發展的建議,以此來促進河南省物流和金融的協調發展水平。
熵值可用來確定指標的離散程度,可以根據各個指標的變化程度,根據熵這個工具,得出每個指標的權重,由此可以給多個指標的評價提供依據。計算方法為:構建矩陣p=(xij)m×n,計算指標xij的比重計算出熵值為1/lnm,計算出差異性系數gj=1-ej,計算權重
通過灰色系統的GM(1,1)模型對2018-2022年的金融和物流的數據進行預測,計算步驟為:

第四步最終得到均值GM(1,1)模型為:

通過累減還原可以計算出河南物流與金融2018-2019年各個指數的預測值。
第五步模型檢驗。采用關聯度ε0和均方差比值C0來進行檢驗,其中其中X(0)為原始序列為模擬序列,C=S2/S1,S2為殘差的標準差,S1為原始數據的標準差[11]。
研究河南省物流和金融的協同關系,選取物流和金融兩個系統18個指標,物流與金融的指標體系見表1[12]。所選的數據來自2008-2017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和《河南統計年鑒》。

表1 物流與金融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由熵權法確定權重得出河南物流與金融的權重值見表2。

表2 河南區域物流與金融權重值
2008-2017年,河南省物流的整體增長較快,2013年之后河南物流發展的速度有些下降,這與國家經濟增速下降,所實行的經濟改革、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新常態”有很大的關聯,但是,隨著航空港的發展、一帶一路對河南的規劃,許多國家戰略的支持,促進了河南物流的發展,河南物流業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河南金融在2011年后出現下降趨勢,一直到2012年才開始逐漸上升。究其原因,2008年全球爆發了經濟危機,對河南金融的影響比較晚,2011年我國開始實行“十二五”規劃,促進了河南物流和金融的發展[13]。

圖1 河南物流與金融綜合發展指數趨勢
利用GM(1,1)模型,對2018-2022年河南物流與金融的綜合發展指數進行預測,見表3,所有的檢驗值Q 都小于0.35,關聯度ε大于0.90,因此為一級精度,預測的數據有很高的準確性。從預測的五年數據可以看出,河南金融的發展水平基本都高于物流發展水平,河南物流與金融在2018-2022年都將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2022年河南省金融和物流相比2017年都增長了2倍多。
由此來看,河南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其金融規模和效率、流通股等證券市場以及保險市場快速增長,也帶動了交通運輸、倉儲服務等行業以及快遞、進出口等貿易流通行業的發展。但是,物流指數雖然有較快的增長,但與金融相比,2022年相比2017年的增幅只有1.25,仍然需要不斷的改進物流水平[14]。

表3 河南省物流與金融綜合發展指數預測
根據2.2節的計算方法,得出河南物流和金融的綜合協調指數、耦合度、耦合協調度,如圖2所示。

圖2 河南物流與金融耦合協調度趨勢
對河南省物流與金融的綜合協調指數進行分析,2017年兩者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92,存在著十分顯著的相關關系,可以看出,河南省物流與金融的發展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具有耦合發展關系[15]。
河南省在物流發展方面,快遞業務量2017年為1 073 782萬件,比2008年增長了71.73 倍,進出口總額 2017年達到了 52 327 904 萬元,是 2008年進出口總額的4.28 倍,貨物周轉量2017年總值達到了8 165.54億t·km,而2008年僅有5 215.84 億t·km,鐵路、公路運輸里程總和2017年為273 275km,而2008年為244 634km。由此看來,2008年以來,河南物流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在支撐金融方面快速提高[16]。在金融方面,2017年河南金融規模從2008年的25 623.47億元增長到了100 811.97億元,說明河南人民幣存款年底余額和人民幣貸款年底余額在逐漸增加,流通股市價總值2017年為7 307.38億元,而2008年僅為739.12 億元,反映出了河南金融在不斷地發展,加強了對物流的促進作用。
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耦合協調度劃分評價標準見表4。根據評價標準,河南省物流與金融耦合協調2008年處于中度失調,這個階段河南的物流步入到了急速發展時期,需要大量物資,區域金融還不能完全的承擔;2009-2010年處于輕度失調,此時河南物流和金融處于了磨合時期,開始進入良性耦合;2011-2014年處于瀕臨失調,這個階段河南省區域金融中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物流中;2015-2016年處于勉強協調,2017年處于初級協調階段。在前幾年河南物流與金融發展之間的協調效應較弱,相互之間促進作用不強,之后物流和金融的耦合程度逐漸增強,但僅僅只是達到了初級協調階段,總體上看,河南省金融與物流的協調程度逐漸在上升,但還是比較薄弱,仍需要有進一步的提升。促進河南物流與金融的協調水平,還是需要大力增強發展物流業和金融業的力度。

表4 耦合協調度評價標準
利用GM(1,1)模型,對2018-2022年物流與金融的耦合度、綜合協調指數、耦合協調度的預測值見表5,就2018-2022年的預測值來看,河南物流與金融發展綜合協調指數呈明顯的上升趨勢,但是在2022年耦合協調度只達到了中度協調的階段,金融發展的提升速度比物流發展的速度要快,使得二者之間的協調難以達到最優狀態,這個既有物流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方面的因素。

表5 河南省金融與物流耦合協調度預測
從預測值來看,河南物流與金融綜合協調指數、耦合度、耦合協調度在不斷地增大,其中原因為河南省由于地處中原,作為國家“一帶一路”的重要地區,因為陸空的兩條“絲綢之路”貫通亞歐,亞歐班列的建設推動了河南省的發展,河南省是國家鐵路和公路主要交匯的地區,同時也是農業大省、經濟大省和新興的工業大省,將地理優勢、交通以及產業優勢集中于一身,因此河南的物流和金融得以不斷地發展。2015年,全國的進出口貿易大幅度下滑,但河南進出口依舊上揚,超過了“十一五”的總和,為全國第三,目前有8 個內陸指定的口岸,數量為全國第一。“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對于河南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發展機遇,自貿試驗區這個“制度創新的新高點”將會給河南物流與金融的發展帶來充沛的動力[17]。
物流和金融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本文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和灰色系統模型對河南的物流和金融做了協調分析和預測,結果顯示,近幾年河南物流和金融的耦合協調度在逐步增大,但是目前河南物流與金融的耦合協調度僅僅是達到了初級協調階段,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為了進一步促進河南物流與金融的協調能力,促進河南地區的繁榮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加快建設現代物流網絡和提升河南金融業的服務水平。建設多式聯運方式,將鄭州的航空港、鐵路和公路連通起來,在重要的交通匯聚點建立大型的物流園區,使得物流企業與重點項目不斷交融,從而逐步形成覆蓋范圍廣的物流園區節點網絡,加強了物流的服務水平[18]。
第二,抓住建設“中原經濟區”機遇,積極發展物流金融。由于中原經濟區的建設,產生了許多物流服務需求,河南省應該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設物流信息平臺,鼓勵金融創新,積極發展物流與金融的協調,促進河南的物流金融發展。將河南省物流企業在運輸、倉儲和監管等方面的優勢與金融封閉的優勢相結合,提升河南自身的物流金融運作模式,既可以降低金融的信貸危機,又可以提高物流的融資比重,從而實現物流和金融共贏發展。
第三,河南省內各地市積極發展,縮小之間的差距。河南省各個地市分為物流發展快速、協調和落后三種類型,鄭州、三門峽和焦作等地區屬于物流發展快速的城市,駐馬店、濮陽和周口等地區屬于物流發展落后的城市,除了這些城市外,其他城市物流與金融的耦合處于動態變化的情況,物流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先導性產業,對于河南省各個地區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各個地區需要充分重視物流業的發展,逐漸的縮小之間的差距,建立物流與金融之間的協調機制,實現區域物流與金融的協調發展。
第四,河南省政府進行政策引導。物流和金融的協調發展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持進行引導,與物流和金融相關的企業和政府需要充分認識到物流和金融協調發展的重要性,規范河南金融與物流市場的監管機制,構建物流與金融業協調發展的信用環境,積極營造有利于河南物流與金融業協調發展的物流金融環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