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81)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依據,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為目標,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重點的一系列競賽活動。通過競賽可以培養和發現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又能促進校、行、企的產教融合,為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更好地服務[1]。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成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也成為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重點。與電子商務行業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逐漸增多,在傳統的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的基礎上,又興起了如農村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以及跨境電商等[2]。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以實踐技能為根本,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部分高職學校在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安排上存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比重不科學、理論課和實踐課比重不合理的現象。有些學校因為專業教師研究方向的限制而大量開設與就業崗位需求關系不大的基礎專業課程,而如網絡營銷與策劃、網店運營與管理這些專業核心課的學時卻被壓縮得有限,不能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有些學校課程設置理論教學過多、實踐學時過少,學生缺乏充分的訓練,也得不到相應的實踐鍛煉[3]。
部分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隊伍中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教師并不多,而是由貿易類、計算機類專業轉行而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對商務知識和技術性知識有所偏重,這樣的實際情況對電商領域的深入系統研究是不利的。除此之外,高職教師中大部分缺乏深入到企業一線鍛煉的機會,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電商企業運行的完整流程,也無法將真實的企業崗位標準帶進課堂,自然也培養不出能充分滿足企業實際工作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4]。
多數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驗設備落后于社會現代化發展,教學實驗水平有待更新。有的學校受經濟條件制約,實訓基地建設停留在表面,學生不能模擬電商企業運營的場景,導致畢業后不能勝任電商企業工作。有的學校則更重視對硬件設施的投入,對教學軟件的購買極為抵制。對于電子商務專業來說,一個硬件配套設施再先進的實訓室,如果軟件配備不完善,也很難完成高水平的教學任務。
高職電子商務職業技能競賽所設置的每項競賽環節都是緊緊圍繞國家電子商務職業標準而構建的,教師通過參加此類競賽能夠發現以往人才培養方向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重新對課程進行科學的設置,以符合技能大賽的要求[5]。電子商務技能大賽一般是由開設與裝修網店、網店客服和運營推廣三部分組成的,對于移動電子商務大賽還要求學生具備公眾號設計運營能力,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競賽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及外國語言使用能力,這就需要在課程設置時開設與之相應的基礎課程,如商務網頁設計、商務數據分析、國際貿易、客戶服務管理、商品管理、企業管理及市場營銷等方面的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視覺營銷能力、數據分析與應用能力、網店運營與推廣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及商品選擇整合能力。
表面上看,技能大賽是參賽學生之間能力素質的比拼,但其從深層次上反映出的問題是專業教師之間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及技能水平的差異。一方面,作為參加競賽的指導教師肩負著培訓和輔導學生的雙重責任,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前沿的專業理論知識并掌握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教師必須通過做大量的功課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實戰技巧,使自身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如要求教師熟悉競賽規程、靈活運用競賽軟件等,這對指導教師的能力無疑是一次挑戰與提升。另一方面,指導教師為了適應大賽的新要求,會通過企業鍛煉、同行交流及進修培訓等手段更新專業知識,通過近距離接觸行業、企業人員,可以促使專業教師及時掌握電商企業用人特點,從而適時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通過舉辦或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可以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學校實習實訓教學條件的不足,也能從中學習到其他優秀學校的先進做法。要想讓學生熟練掌握競賽過程中必需的實踐操作技能,就要求實踐訓練場所盡可能還原比賽時的真實環境,面對這種現狀,學校必須增加實訓設備的投入,建設出配套設施完整、功能齊全的能夠完成舉辦競賽或培訓參賽選手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地。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用人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創新精神、團隊意識及抗壓能力成為對員工的重要考核指標。技能大賽可以將這些因素融入其中并無形地灌輸給學生。首先,各賽項都是依托于某個真實的電子商務情境而設定的,每場比賽都是一次創業演練,這有助于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其次,每項比賽都是以團體的形式進行,需要組員互相協作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這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最后,技能大賽營造的激烈競爭環境給參賽選手帶來非常大的競爭壓力,只有成功抵抗住這種壓力,才能保證發揮出真實的水平,從而在競賽中獲得勝利。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但是部分學校為確保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會選調能力強的教師對選拔出少數選手進行集中強化訓練,這樣的集訓方式一方面會導致參賽學生不能正常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影響整體知識體系的構建。另一方面,抽調出的教師只負責培訓參賽選手,沒有讓全體學生從大賽中受益,造成了優秀教師的資源浪費。提升全體學生的專業技能是設置技能大賽的初衷,這些學校的做法違背了這樣的本意。
職業技能大賽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創業熱情,夯實學生就業創業本領,所以應始終保持“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講授了基本的基本操作規則后,要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親自設置比賽策略,然后根據設定好的比賽策略完成比賽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切不可為了追求大賽成績而代勞。要讓每名學生都能真正融入比賽環境,讓他們主動參與并感受其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