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旺強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熟悉現代經濟學理論,具備運用數量分析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研、經濟分析、實際操作以及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為特點的新經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都對經濟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學專業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寬、涵蓋范圍廣,所以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要完整。理論課程、專業理論課程、人文管理課程之間的搭配要合理有效,數學、外語、計算機等課程在課程體系構建當中要作為輔助學科優先學習,人文學科、管理學科應作為經濟學專業豐富和拓展視野的學科。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學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不只是一門技能的培養,也不是一種方法的傳授,而是一個系統的經濟學人才技能體系,包括語言、寫作、統計、計算機操作、應用軟件分析、預測等應用技能。在構建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對于應用技能的培養要系統化、有層次、由易而難、由簡入深??梢詢炏劝才耪Z言與寫作類的課程,然后是涉及操作的統計與計算機課程,最后學習分析與預測方法課程。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統計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中,除了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能課程的構建,同時還需要注重素質教育的課程安排。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這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不是僅局限于某一領域或某一學科的問題。培養出的經濟學人才應具備與各行各業進行交際融合的能力,而素質教育課程就是經濟學人才要不斷學習的課程。
技能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立足于專業培養目標。教學實踐要做到依托課程,實施單元化管理,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動手意識、主動意識,確保每一個教學實踐的單元化訓練項目都能得到針對性指導。將開課初始、實踐過程單元化管理、期末綜合考核三者相結合,切實提升經濟學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要明確各課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循環漸進、由點及面開展實踐課程,形成經濟學專業應用技能的實踐教學體系。
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假期實踐等項目為學生在課余時間將自身所學轉化為實際應用提供了一個訓練平臺,這些平臺豐富了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應用途徑。在參加過程中,學生的項目設計、資料收集、數據分析及項目成果撰寫都會得到專業指導,有效促進了學生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和提升。
在校內建立實踐基地以及尋找校外企業進行合作教學是提高經濟學專業應用技能培養力度的有效途徑。在校內可以開展情境模擬、角色扮演、仿真教學,在校外可以與政府、企業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將校內實踐基地建設與校外企業合作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能夠形成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校企合作的教學計劃應由原來的校內教師與企業人員現場教學模式轉變為校內教師輔助、企業人員負責培訓、解決現有問題三者相結合的模式,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反復模擬掌握應用技能,了解應用技能的實際需求,并利用實踐應用技能解決現實問題。同時,要做到教師、企業、實踐三者的有機結合,并對教學內容及時間進行合理規劃,完善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
如今,校企合作的方式呈多樣化,不僅局限于地方企業,還可以拓寬至全國甚至是國外的企業,可通過視頻進行教學,也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帶領學生赴外地企業辦公場所進行現場教學與實踐,這種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有利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學專業學生對專業應用技能進行掌握。
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逐步深入合作內容,不能局限于應用技能的教學實施層面,要深化到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服務范圍以及企業發展需要的層面,將兩者互補,由企業提出經濟服務需求,由經濟學專業學生承擔課題,并在校內指導教師及企業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由學生團隊完成企業經濟服務項目,進而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切實提升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應用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