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
(哈爾濱學院,哈爾濱 150001)
2018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率為2.7%,其中本科大學生創業率為1.8%,高職高專畢業生創業率為3.6%。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使其認同和遵守法律,并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進行創新創業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顯示,70%的學生有創業意愿,而且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認為在校期間是創業的最佳時期。對于創業,大學生最想了解的前四個問題是如何尋找商機,如何掌握市場經營和生產管理方面的知識、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如何激發創意,如何湊集資金。對于法律知識的需求成為了大學創新創業第二關心的問題。
對于在校大學生或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法律知識欠缺,致使他們在尋找創業項目、租賃經營場所、尋找創業伙伴、簽訂買賣合同等過程中都有遭遇陷阱的風險。通過調研孵化器企業,發現大學生初創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知識產權法律風險。對于青年學生創業群體而言,掌握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常識是非常必要的,在堅守底線不剽竊他人智力勞動成果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本人的知識成果。二是勞資法律糾紛。招聘職工是大學生創業的必要環節,可能還要承擔法律責任[1]。三是交易合同法律風險。商業合同是進行一切對外經濟活動的基礎,從合同的訂立、履行到變更、解除、糾紛處理、合同管理等,所有合同行為無一例外,均存在風險。四是競爭法律風險。創業組織在取得市場主體資格后,應依法、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初創企業為獲取市場機會、獲取非法利益而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那創業組織以及創業的大學生就需要依法承擔經濟責任、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2]。
大學生缺乏必備的創業法律知識,導致創業失敗而蒙受經濟損失,甚至因為“法盲”觸犯法律誤入歧途的比比皆是,這違背了大學生的創業初衷。由于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仍處于發展階段,更多的是教授學生如何進行商業模式的運行,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在法律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創新創業課程側重于創新創業知識、策略和技巧的傳授,忽略了創業法律觀念的教育,沒有意識到創新創業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并沒有把創新創業法律課程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當中。
大多數高校的法律教育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形式存在,這門課程更多的是側重于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在法律基礎部分所占比重較小,而且部分經濟類專業都設置了經濟法的課程。在其他非法學專業培養方案中也鮮見法律基礎類課程,針對創業過程中的法律問題缺乏專業系統的課程教育[3]。
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所涉及的《合伙企業法》《公司法》《合同法》《知識產權保護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條文內容繁瑣,再加上教學課時有限,教師很難實現全部講解、深入講解,大學生只能淺顯地加以了解。
合班大課堂作為很多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基本形式,人數多,教室大,無法實現全員參與的師生互動,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也使得教師很難兼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極大地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 “滿堂灌”的理論教學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都非常枯燥,學生被動聽課,缺少師生互動,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同時,現有教學中缺乏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學生不但難以理解枯燥的法律知識,對創新創業法律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更是不知該如何下手[3]。
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課程需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即學生“知行分離”的問題。目前,很多大學生自我感覺法律素質比較高,但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低于自身的法律知識能力。高校不僅要開設創新創業法律課程,還需要通過改革教學方式方法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讓學生知道該如何運用創新創業法律知識來解決實踐中的各類問題。為了通過創新創業法律課程來提升學生解決法律問題的實踐能力,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進而提升創新創業法律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
第一,基于創新創業法律課程知識內容多、學時少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全部的法學基礎知識難以實現,所以學生普遍缺乏創新創業法律基本知識。為此,應借助教學APP線上平臺來豐富學習資源,擴充教學內容,比如將一些法學基礎知識以微課、PPT等多媒體形式來呈現,供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彌補學生在基礎法律知識上的不足。
第二,針對受眾學生主體的廣泛性等特點,可利用教學APP的靈活性、豐富性、自主性等特征,將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課堂學習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貫徹到創新創業法律課程的教學中。在固定學習模塊中,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在線上利用移動終端教學APP開展自主學習。課前,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教學APP的線上資源進行自學,運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初步解決這些問題,然后帶著學習困惑在線下課堂進行討論,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在拓展學習模塊中,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需要強化的內容進行自主補充學習。
第三,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升學生的法律能力,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APP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翻轉課堂、對分課堂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效果。例如,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創業和建立模擬公司的實踐,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公司法》和進行實踐調研來了解公司創辦設立的條件及公司治理結構,并擬訂公司名稱、公司章程和股權轉讓協議,等等,培養學生的創辦公司實務操作能力。還可以通過模擬法庭的形式,以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真實案例為基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利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案情,通過恰當的方式來解決糾紛,提升學生對法律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