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沖,李春莉,岳芙蓉
(西安思源學院,西安 710038)
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培養了優秀的醫護工作者,尤其為地方醫療衛生系統以及廣大的農村地區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為普及全民醫療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撐。社會的發展和醫療衛生體系的改革,對醫護人才的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對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要將專業素養與人文素養進行統籌發展,才能培育出符合特色社會主義醫療衛生服務的人才。
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長期以來重點放在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用較短的時間,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踐型人才。普通專業一般學時為三年,有些藝術類或者醫護類專業學時可能為四年,在校期間除去理論課程之外,還有很豐富的實踐課程環節。這就對學生的基礎課程學習和人文素質方面的課程學習產生了影響,這也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人文素質培養長期缺失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影響,這種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只能最大程度地依靠學生自覺進行人文領域的探索,能夠在自身常規專業領域學習之外,通過對中途徑來進行人文素質的自我培養,但是收效甚微,大部分學生還是只按照學校規定的課程來進行學習和實踐,以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考核內容。由此造成人才培養的缺失和不足,對我國醫療衛生的改革產生了很大的制約和阻礙。
在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中,重視專業教學而忽略人文素質教育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在課程的設置上,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依托思想政治課程來進行的。而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又是以政治和道德理論為主,與學生的護理專業的特點結合較少。在專業教學中,沒有在教材中有效體現護理專業的人文素質方面的內容,只能依靠專業教師來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和熏陶。在基礎理論課程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理論課程十分復雜,所面臨的學習和考試任務也很繁重,對于專業領域中的人文素質培養根本無暇顧及。對于學生個人而言,在剛剛進入大學學習后,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自我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部分學生在剛剛進入大學之后,完全沉浸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下,對于自身的專業內容和性質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概念。而此時教學中人文素質的缺失,導致了學生在畢業之后進入工作崗位后,無法形成一個正確的職業狀態。
在高職院校開始進行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后,在護理專業的相關課程中也引入了人文素質的內容,課程設置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整體教育理念沒有更新,人才培養的理念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導致人文素質的教育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有些內容甚至成為學生的負擔,使得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下產生了更大的壓力。這種形式上的課程和教學上的改進,在經過教師短暫的嘗試之后很快被擯棄,究其原因,是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理念沒有發生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始終處于原始的狀態。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要自上而下建立一個科學準確的教育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當下教育中所缺乏的人文素質培養問題。首先,要將綜合型人才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標準,準確分析和認識到社會環境的變化對人才需求的改變。其次,在護理專業的課程建設中,要引入人文素質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基礎課程中,開設專門的人文素質方面的內容,比如傳統文化、醫學護理歷史文化、藝術等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人文素質的知識,建立一個科學的人文知識體系,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二是要在專業知識中引入人文素質的相關內容,需要專業教師深入到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對行業信息的掌握以及自身的真實經歷,將人文素質相關內容與專業素質相結合,使學生真正融入到人文素質整體的教育環境中。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校系統的學習時間較短,而且有大量的基礎專業課程,在整體的教學時間內很難再系統地開展人文素質的教育。因此在實際的專業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將人文素質與專業教學良好的結合。首先作為專業教師,要能夠依托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有關人文素質方面的內容。其次,通過自身的實踐經歷,向學生普及發生在行業中能夠體現人文素質內容的典型事件或者人物,使學生深切感受到護理專業人文素質水平的重要性。同時,學校也可以在校內開展相關的教學講座,邀請行業中優秀的人才進行現場主題演說。
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育形式,在護理專業的日常管理中,將人文素質引入到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是十分有效的。專業教師應與黨團組織成員進行溝通和交流,以院系為單位組織和創辦以職業人文素質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為主題講座、辯論會、征文藝術創造等,盡可能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使學生對護理專業的人文素質的理解升華,以便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體現人文素質。
高職院校的教學中,社會實踐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護理專業的學生會在畢業前一個學期參加相應的社會實踐,提前進入到工作崗位。在學校安排的實訓、實習中,應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滲透,使學生在實訓、實習中體驗職業情感、培養職業的行為規范。在練習護理操作時,將人文學科整合到護理實踐中,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直觀地感受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從而按照一種更高更完善的標準來進行自我要求。高職院校要對社會實踐和實訓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與相關的企業協商,共同制定符合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訓崗位管理方式。
目前我國的醫療體系從業人員相對呈現不足的狀態,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和偏遠的山區,醫護人員的缺乏已成為普遍現象。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立足于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提高人才輸出的質量和水平,將綜合型護理人才的培養作為專業建設根本目標,為我國的醫療服務領域提供更多優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