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健 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七港務分公司生產業務部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交通運輸服務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公路和鐵路運輸的持續擴展水平處于世界前列,航空運輸水平也已顯著提高。當我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必然會對交通運輸造成一定的影響,當前物流行業的空前發展帶動了一定的經濟發展,對于交通運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運輸業存在的矛盾是人民對速度和質量的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當前現狀的矛盾,對于這些現象的出現,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進行一定的轉型升級,對于交通運輸的結構以及其資源能源消耗的結構方面都做出一定的改善措施,才能夠使交通運輸能夠與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節奏相匹配,考慮到當前中國發展的背景,面臨的挑戰是走一條環境可持續的道路。
由于我國復雜的地理環境,廣闊的土地,具有大量的公路和鐵路運輸以及復雜的運輸工作,運輸所消耗的總資源也很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交通運輸業消耗大量能源。第二是在運輸前期建設工作中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目前,中國交通運輸的最大比例是公路和鐵路。最后是交通工具制造導致的資源消耗。近年來,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這意味著運輸車輛制造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增加,同樣,汽車、飛機、輪船也存在升級換代的要求,這些資源的消耗不容小覷。
目前,交通運輸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主要來自交通運輸工具的污染物排放方面,以汽車的排放為主,汽車尾氣的排放量超標將會對大氣造成嚴重的污染,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汽車數量多,尾氣排放量更大,造成的大氣污染程度就更高。如今我國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其中在我國目前交通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軌道運輸占其中8%,民航運輸所占比重為5%,水路運輸部門所占比重19%,其中機動車碳排量占比重最大為68%,并且長期處于增長狀態,這表明在我國交通運輸中尤其是機動車方面采取節能減排措施已經刻不容緩。除此之外,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作運行中造成的噪聲及環境擁堵也對人們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大力發展交通運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防止其造成的一系列負面影響,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將交通運輸中付出的環境代價降到最低。種種現象表明,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的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同時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環境代價,因此為迎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主旋律,需要相對調整我國的交通運輸發展策略。
我國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當前交通運輸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其作用主要從運輸促進地區分工和市場專業化的方面體現,對于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促進地區間平衡發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皆有一定的影響。
當前,對中國綠色交通發展至關重要的是,著重提高發展質量,而不是盲目尋求最快的發展速度,從而提高發展的技術水平。具體措施可分為以下幾點:一是可以提高鐵路建設比重,鐵路運輸具有遠離城市、污染低、運輸集中度高、流量大的優點,城際列車、輕軌列車的建設,可以極大的促進城市經濟群發展。其次,通過信息化、物流鏈管理等方式,提高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銜接效率,減少運輸能耗的浪費。第三,倡導“綠色出行”等行動,將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轉變為綠色出行,選擇利用公共交通來緩解交通壓力,通過宣傳的手段來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貫徹到實處,通過減少個人碳排量的方式來減少環境污染,并促進運輸業的綠色發展,人人使用綠色交通是交通運輸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第四,加快我國交通運輸能源結構的轉型,特別是公路運輸領域的汽車行業。在當今的發展中,不能低估汽車行業對環境的影響,因此應該加速汽車能源消耗結構的轉變,使用以清潔能源為動力的汽車來代替傳統能源消耗的汽車,以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達到節約資源。第五,加強運輸人力資源管理,提高運輸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一方面在前期建設過程和運輸工具生產過程中能夠更大程度的提高建設和生產質量,從運輸前期入手減少資源消耗,更有利于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在運輸過程中,運輸人員采取更專業的工作方式,通過更規范的實際操作能夠更加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第六,加強對交通運輸業的監督、管理工作。減少初期建設和運輸過程中的一系列資源浪費和其他違規行為,嚴格要求前期建設和交通工具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量,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業的能源消耗,發展全面協調的交通運輸。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經濟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但當前的重點是提高發展質量,而不是盲目追求發展速度,經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主題。因此,在這個發展階段,包括運輸業在內的各個部門都要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通過加強技術水平和促進綠色發展等一些方法可以科學有效地提高當前運輸業的發展水平,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