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彥 上海市寶山區精神衛生中心
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大型修繕、信息化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含重點專科)、公共衛生任務、科學技術、人才培養等項目支出可按部門預算隸屬關系從同級財政部門獲得補助。近年來,醫院財政撥款項目已經要求全部納入績效評價范圍,但是,公立醫院財政預算項目績效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評價結果與財政預算安排未有機結合,部分醫院缺乏支出責任意識,只是將預算編制作為申報財政項目經費的手段,忽視預算管理功能,項目前期規劃和論證不充分,預算編制粗糙,績效目標不清晰、與資金難以匹配,項目實施較慢,預算約束軟化、編制與執行脫節。公立醫院財政預算項目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是對績效評價結果反饋、考核掛鉤和信息公開的過程,是全過程績效管理的落腳點。公立醫院應當對支出績效進行評價,衡量項目績效目標實現程度,改進部門預算編報和管理水平。本文擬就公立醫院財政預算項目績效評價結果應用進行探討。
財政專項資金本身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增加了對績效評價工作認識的錯綜復雜性。財政部門及公立醫院在理解和把握上就有較大的差距,從不同方面削弱了績效評價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績效評價主要以了解項目進展情況、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為主,現在公立醫院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評價績效的內容,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對績效評價的認識還有一個過程,傳統的、固有的觀念給績效評價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阻力。
由于公立醫院部分項目的前期規劃和論證不夠充分,施工過程臨時變更改造計劃或調整建筑布局,導致工程延期,造成成本超過批復預算,未能如期投入使用;部分項目執行進度延遲,導致財政資金資金從投入到產生效益間隔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這種滯后現象導致的就是已成事實無法改變這種局面,無論最后產生的效益是大是小,事后評價監督都無計可施,無法改變既成事實,這就使得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作用形同虛設,無法給予有效的建議,大大降低了績效評價應該發揮的作用。
當前,公立醫院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最為突出的表現是:項目績效評價除個別項目由財政指定專業機構進行評價外,其余項目從節約成本考慮都是由醫院相關科室進行自評及后評,這造成了非專業人士對相應的指標建設情況薄弱,一些醫院在做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時,所采用的并非是具有完全標準性的指標,因此導致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不夠準確,某些專項資金事實上開展效果良好,但是在績效評價結果中存在與實際偏差。
對于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大型修繕、信息化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含重點專科)方面的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就是要科學衡量在交付、使用和回報各方面是否達到預期效益。只是側重于合規性評價,而忽視效益評價,評價主要是對簡單數據的反映,重點審核項目支出行為是否符合現行的財務制度和國家有關規定,而忽視了對項目的效率或發展效益(如:社會性、公益性)方面評價。評價對象僅局限于項目本身,而忽視項目內外因素的綜合分析,達不到為政府宏觀決策服務的目的。因此財政專項資金是否實現了預期的產出、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都難以進行有效的評定。
現階段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的結果公開度不高,績效評價的結果與以后的項目立項和資金安排很少掛鉤,對項目執行成效、問題及相關責任無直接的制度約束,評價結果對支出分配和支出項目管理的參考、導向和制約作用未充分體現,缺乏績效評價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同時,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績效評價和監督機制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價值,對于達不到績效目標標準的項目,也缺乏與預算安排工作的對接。
醫院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是資金管理的重點工作,醫院需要做好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才能使醫院的資金運作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實現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在醫院自身建設的基礎上,財政專項資金還大量運用于醫院科研項目、業務發展等各個方面。綜合來看,醫院的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比較復雜,要真正利用好醫院的財政專項資金,發揮其作用,建立醫院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是有其必要性的。
當前,醫院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是醫院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醫院需要不斷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致力于將專項資金的管理做到精細化和規范化,要確立專項資金使用的流程,從立項、撥付到時候監督要實現過程中的管理閉環,前期需要使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中期需要著眼于使用過程的合理合法,后期則重點關注于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以完善的醫院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為支撐,優化醫院專項資金績效評價。
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和支出情況一般通過資金到位率、資金使用率等基本指標來衡量。為了將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視角轉向經濟性和效率性評價,進一步衡量財政支出的社會效益,需增加財政專項資金效益性評價指標。同時,根據基本建設、大型修繕、信息化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含重點專科)各個項目的特點,建立分門別類、體現不同類別財政支出要求的個性指標,以加強考評指標的針對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不僅是對財政資金數量、質量方面的評價,也是衡量時效和服務對象滿意程度等方面的評價,有些績效評價結果無法簡單的進行量化表述,因此績效評價指標還應包括相應的定性指標。
醫院的專項資金使用后,需要根據使用結果以及所產生的效益對專項資金開展績效評價,這類績效評價工作是對專項資金使用結果的一個評價。當前,醫院的專項資金來源十分廣泛,而根據專項資金使用目的不同,其范圍也極其廣泛。因此,醫院需完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增強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的標準性,醫院可針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指標,實現使用目標指標,管理績效指標等進行規定。比如:定性績效指標 資金創收率=固定資產創收額/固定資產投資額*100%用于衡量時效和服務對象滿意度方面的評價。
醫院主管部門和醫院應該結合項目管理實踐和工作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項目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流程,堅持從事前、事中、事后出發,確保項目的立項審批、資金使用管理環節及事后監督等環節符合項目管理程序和規范要求。在立項審批環節要加強前期可行性研究和管理控制,對不符合要求和效益的項目堅決不予立項;在資金使用撥付環節要做到撥付有依據,并及時到位、專款專用,符合管理規定和要求;在監督考核環節要參照績效管理的預期目標,加強對專項資金的跟蹤管理,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進行考核反饋,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專項資金管理規范、有效。
將項目績效評價結果納入財政部門、醫院主管部門和醫院的年度考核范圍,強化評價結果的后續應用和剛性約束作用。醫院主管部門要主動完善和細化項目的績效考核工作,健全動態考核和報送機制,及時將項目績效跟蹤情況、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績效評價結果等情況報送財政部門。財政部門要及時通報各個項目的績效目標評審意見,將績效評價結果和管理情況反饋給醫院主管部門,并將績效管理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進行公開發布或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同時,要定期向政府匯報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情況,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目標考核、預算資金分配掛鉤機制,將考核結果作為編制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對考核應用效果較好、資金使用效益較高的項目,在以后年度可考慮適當提高項目資金預算,而對績效評價結果不達預期、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項目,要相應減少預算額度安排,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
總之,醫院對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不斷在做新的嘗試和努力。雖然現階段醫院的專項資金使用現實情況中存在一定問題,今后,醫院可以從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監管機制、績效評價指標出發,更好地做好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