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鄒平市碼頭鎮人民政府
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鄉鎮農田水利工程興建前,農民主要“看天”吃飯,自然災害嚴重時,農民的收成減少甚至顆粒無收。而農田水利工程的興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現狀,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人民基本實現了“旱澇保收”。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屬于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農業生產離不開水,正因為我國水資源的這一特點,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民的生產生活,降低了農業產量,打擊了群眾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鄉鎮農田水利工程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與維護要堅持公益性原則,即由政府統一出資修建與維護,不能以任何形式變相向老百姓收取任何費用。在實際走訪調研中,筆者發現,由于水利工程的公益性,部分政府單位存在維護保養不及時,甚至出現個別水利工程還未使用已經廢棄的現象。要堅決杜絕類似情況的出現,保障農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把好事做好,讓農民享受到真正的便利。
鄉鎮農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與使用是為這一區域的老百姓服務的,修建時要盡量考慮到大多數農戶,方便附近農民生產生活用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雖然規模小,但“五臟俱全”。干旱時能夠將儲備的水源及時放出供農民使用,緩解干旱對農作物的影響;雨量多時能夠儲備水源,防止過多的雨水對農作物造成減產。在座談調研中也出現了不容樂觀的現象,個別農田水利工程雖然修建了,但無法使用,原因在于水利工程的滲水層沒處理好,導致無法儲水。出現這種情況要嚴厲追究問責,以保障農田水利工程的普惠性。
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由國家出資建設的公益工程,其目的就是幫助農民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經實地走訪調研,部分地區未能充分利用農田水利工程帶來的便利條件,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浪費,老百姓也未能享受到農田水利工程帶來的實際效益。
大部分地方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農田水利工程的修建上,對于如何使用、怎樣使用發揮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幾乎無人問津。其實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使用大有學問。一方面很多地區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也會導致土壤出現次生鹽漬化的現象。如果摒棄這種大水漫灌的方式采用滴灌的方式,可以提高30%-40%的節水率,同時有利于土地肥力的保持,實現了節水與生產效益雙贏的局面。另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不注重相關種田技術的學習,沿用老一輩粗獷的種田模式。政府單位應該多組織公益性的培訓學習,向農民傳授節水提產新技術、新知識、新思維。
一旦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完工,就基本意味著這些工程再沒有相關單位和人員管理維護。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體制機制,維護責任沒有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人員,導致后期一旦出現問題,需要資金維修,村民不知道該向誰反映、找誰解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充足的維修資金。鑒于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前期都是由政府單位出資維修,應在規劃時預留足夠的資金用于后期維護保養,并且做到??顚S?,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私自挪用資金。
針對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使用和維護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座談走訪的現實情況,根據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公益性和普惠性這兩大特點,提出以下幾點建議,能夠使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發揮出最大效益。
人們常講,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做任何事要想把事情做好,都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大到國家的法律制度小到每個家庭的家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盞指路燈,指引著身在其中的人們該怎么做、該往哪兒走。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就是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導致問題頻出,如新修建的水利工程因為無法儲水而不能投入使用,后期出現問題需要維修養護找不到相關部門負責等等,完善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是一項迫在眉睫的緊要課題。一是落實責任制度,將不同時期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并在水利工程附近樹立展示牌,讓群眾了解責任人和責任單位。明確農田水利工程的具體流程、詳細標準、必要步驟。二是落實管養分離制度。管理的主體責任與養護的主體責任不同。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立管理的主體單位與養護的主體單位,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從而實現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效益的最優化,使老百姓得到最大實惠。
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由政府出資,要充分用好這部分資金,防止資金挪作他用。首先要建立專項資金臺賬,由鄉鎮政府經濟管理站做好資金記錄,做到專款專用,水利工程資金只能由于該項工程的支出,嚴禁用于村級其他事項的支出。其次要把資金用到刀刃上。在采購農田水利工程所需要的物資時,要把好“材料關”。同等價格選擇質量過硬的建筑材料,嚴禁以次充好,花高價格買到的是質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做好資金使用的規劃。提前把水利工程各項支出明細列全、列細、列準,在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資金使用規劃支出,不得隨意增加不合理的支出。
大部分地區農民普遍缺乏節水意識,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向農民普及節水觀念,提高他們的種田技術,從而發揮鄉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普及節水觀念離不開政府部門的作為。鄉鎮政府要組織公益演講、專業培訓,無償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本領,實現農業農村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