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遠 中共通榆縣委黨校
在當今時代,整個社會大環境都在不斷地變化當中,生態和經濟則一直是制約發展的兩大因素。有的人認為應該優先發展經濟,經濟發展提升之后再去改善生態環境,但這樣做往往會花費比預算更多的錢來修復生態,反而得不償失。而有的人則認為應該充分保護生態環境,在發展經濟的時候放不開手腳,總是縮小范圍,降低對環境的破壞。這樣雖然對環境保護來說十分有利,但經濟發展會相當遲緩,一旦經濟較其他國家落后太遠,就會產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風險。基于以上這兩種觀點,應該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在發展經濟的時候,不能過度破壞生態環境,應該讓二者維持一個動態平衡,讓生態和經濟相互制約[1]。
生態經濟系統是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經濟系統為主體,技術經濟為紐帶的一種系統。經濟發展的前提是生態系統的維持,如果生態系統出現問題,那么必然會制約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物質資源是從生態系統當中來的,所有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物質的供應,有了充足的資源才能更好地發展經濟。而技術不僅能夠實現生態和經濟的統一,還能將生態和經濟共同推上更好的發展道路。因此,進行技術系統的升級是十分有必要的。
1.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生態還是生態經濟,都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在進行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時候,人們不能僅僅考慮當下的發展情況,還應該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有很多資源都是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再生的,如果現在開發和利用的過多,就會增加子孫后代的負擔,讓后世的人類生存面臨巨大的危機。這不僅不利于保持生態平衡,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構建生態經濟體系,首先就需要考慮它的可持續性。
2.協同發展
另外,生態經濟系統當中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之間是需要協同發展的,缺一不可。在發展的過程中要保持步調一致,不能產生太大的落差。尤其是生態和經濟之間的動態平衡需要時刻維持,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只有當二者處于相對穩定的上升狀態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現代社會的生態與經濟已經不再是兩個部分,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的平衡就需要通過構建生態經濟體系來進行維持。
3.高效低耗
生態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時代的改變,生態經濟也在迅速發展。對資源的開發和對生態系統的保護都需要借助高新技術的支持,有了先進科技就能實現高效低耗的資源利用狀態。各大產業在不斷的優化當中進行技術升級,促使整個社會都處在一個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和路線中。而且。生態經濟發展的越好,就能更快實現技術升級,而技術升級也能夠反過來促進生態經濟的發展。這就是在生態經濟體系當中的第三大重要特點[2]。
要想實現生態經濟體系的科學構建,首先就應該對各大產業的結構進行調整。產業升級的一大難點就是結構改革,改革不僅要摒棄落后的技術生產要素,還要引進更加先進的技術力量支撐。無論是生產還是管理,都需要全面進行升級,不斷調整和優化整個產業的結構,注入更多活力,給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之中,應該優先發展農業生態經濟,因為農業生態關系到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土地又是非常重要的人類資源。在當前的環境條件下,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土地荒漠化嚴重,這個問題能夠通過構建農業生態經濟體系來進行調整和控制。因此,在農業發展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還要構建工業生態經濟體系,限制工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利用創新的科技給工業治理生態問題帶來幫助,再通過工業發展來讓科技進步。
其次還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監督管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實現生態經濟體系的合理構建,就必須在一個科學的指導之下進行。政府部門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給生態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提供幫助,這樣才能有助于生態經濟體系的構建。對于那些嚴重污染生態環境的工業產業等,需要進行嚴格的處理,加大處罰力度,規范工業生產標準。
最后,還需要對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做好文化宣傳工作,讓每個公民都意識到生態和經濟的發展必要性。生態系統和經濟體系需要靠公民一起努力來維持,文化宣傳工作應該結合現代網絡進行普及。讓每個公民在心中樹立起維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意識,培養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在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讓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變成綠色、美麗、富強的樂園。
綜上所述,要想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就需要先從理論知識入手,充分了解生態系統的細節和內部關系之后,再進行合理化構建。每個人都應該對這個事業做出一份貢獻,因為生態經濟體系的構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做長久的努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再加上企業和公民的積極響應,相信在未來一定能夠實現更好的生態經濟發展。